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佟杰

作品数:6 被引量:85H指数:5
供职机构:绍兴文理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关节
  • 2篇置换术
  • 2篇椎体
  • 2篇髋关节
  • 2篇髋关节置换
  • 2篇髋关节置换术
  • 2篇骨折
  • 2篇关节置换
  • 1篇单节段
  • 1篇胸腰椎
  • 1篇胸腰椎骨折
  • 1篇腰椎
  • 1篇腰椎骨折
  • 1篇隐性失血
  • 1篇置换术后
  • 1篇治疗胸腰椎骨...
  • 1篇软骨
  • 1篇软骨退变
  • 1篇神经化
  • 1篇失血

机构

  • 6篇绍兴文理学院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6篇佟杰
  • 4篇刘国太
  • 3篇周学文
  • 3篇张居适
  • 3篇孟延丰
  • 3篇刘明东
  • 2篇康维杰
  • 1篇董康然
  • 1篇赵伟英
  • 1篇周祖彬

传媒

  • 2篇中国骨与关节...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实用骨科杂志
  • 1篇浙江临床医学
  • 1篇医学研究杂志

年份

  • 3篇2017
  • 1篇2011
  • 1篇2009
  • 1篇2008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与病原学分析被引量:31
2017年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及相关病原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9年6月-2016年10月医院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811例,分析患者临床特征,术后感染危险因素,病原学及耐药性等资料。结果 811例患者中共20例出现切口感染,感染率为2.47%;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术前血红蛋白及白蛋白水平低、手术时间过长、术中出血量大、围手术期输血量大、术后引流时间过长及ICU天数过长是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在病原学及药敏结果方面,革兰阳性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最为常见,对莫西沙星和青霉素G耐药率分别达88.89%和94.44%;革兰阴性菌以大肠埃希菌最为常见,对头孢替坦和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耐药率分别达86.87%和93.33%。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切口感染整体发病率较低,但危险因素较多,病原菌无明显特异性,临床需加强防护措施。
刘明东周祖彬刘国太孟延丰佟杰赵伟英
关键词:全髋关节置换切口感染病原学
膝关节镜下髌骨周围去神经化治疗髌股关节炎膝前痛的治疗效果及与软骨退变程度的相关性被引量:13
2017年
目的探讨膝关节镜下髌骨周围去神经化治疗髌股关节炎膝前痛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其与软骨退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将104例髌股关节炎膝前痛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采用膝关节镜下关节清理术,联合组在此基础上联合髌骨周围去神经化治疗,术后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WOMAC评分、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并分析不同软骨退变程度的WOMAC评分变化。结果术后6个月,联合组疼痛、晨僵及关节功能WOMAC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两组步行距离评分、活动范围评分显著升高,但联合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术前比较,Ⅰ~Ⅲ级患者术后6个月WOMAC总评分明显降低(P<0.05),而Ⅳ级患者术前、术后6个月WOMAC总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膝关节镜下关节清理联合髌骨周围去神经化治疗髌骨关节炎膝前痛,可有效缓解疼痛症状,促进膝关节功能的恢复,尤其适用于Ⅰ~Ⅲ级软骨退变患者。
刘明东刘国太佟杰
关键词:髌股关节炎膝前痛膝关节镜软骨退变
单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被引量:8
2009年
目的探讨单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在治疗胸腰椎骨折中的手术注意事项和临床效果。方法应用单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新鲜胸腰椎骨折15例,比较手术前后椎体前缘高度、Cobb角及伤椎楔形变角变化。结果术后椎体前缘高度、Cobb角及伤椎楔形变角等与术前相比,均明显改善。随访时间3~10个月,平均7.2个月,未发现与手术有关的并发症出现。结论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的情况下,单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为胸腰椎骨折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方式。
张居适孟延丰佟杰康维杰周学文
关键词:单节段胸腰椎骨折
围手术期功能康复锻炼联合利伐沙班对THA术后隐性失血的影响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功能康复锻炼联合利伐沙班对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术后隐性失血的影响。方法将106例THA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3例。对照组术后采用利伐沙班,连续服用2周,观察组同时给予围手术期功能康复锻炼,连续1个月。比较两组患者THA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隐性失血、深静脉血栓(DVT)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术后Harris评分较术前显著提高,观察组术后3、6个月Harri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DvT发生率为7.5%,显著低于对照组22.6%(P〈0.05)。术后1个月,观察组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均与术前无明显差异(P〉0.05),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总失血量、隐性失血量及人均输血量均明显减少,术后输血率也显著降低(P〈0.05)。结论围手术期功能康复锻炼联合利伐沙班治疗THA术后患者,可有效促进关节功能恢复,降低DVT的发生,减少术后隐性失血。
刘明东刘国太佟杰
关键词:功能康复锻炼利伐沙班髋关节置换术隐性失血关节功能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临床应用被引量:23
2008年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27例(46椎)。结果17例(28椎)术中有典型的疼痛复制,8椎发生骨水泥渗漏,未引起临床症状。术后疼痛均明显缓解。术后椎体前缘、中缘、后缘高度及Cobb角与术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未发现与手术有关的并发症。结论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可以有效缓解疼痛,恢复椎体高度,疗效满意。
张居适佟杰康维杰周学文孟延丰
关键词:骨质疏松症椎体骨折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后路一期椎体全切除治疗胸椎椎体肿瘤被引量:8
2011年
目的探讨后路一期手术治疗胸椎肿瘤的疗效及方法。按脊柱肿瘤来源可分为原发肿瘤,转移肿瘤。方法 8例胸椎骨肿瘤患者实施后路全脊椎切除重建术。经胸椎后入路行单椎节切除6例,双椎节切除2例,均采用Harm钛网植骨/钛网骨水泥联合TSRH/MOSS/CDH M12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重建。结果随访3个月3.5年,平均23个月。7例术后近期疗效较满意,局部疼痛和神经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或缓解;4例脊髓神经功能完全恢复;1例术后1.5年局部复发;术后18个月死亡1例。结论胸椎后路全脊椎切除能显著降低胸椎骨肿瘤局部复发率,改善脊髓神经功能,提高手术疗效。钛网植骨/钛网骨水泥联合椎弓根螺钉系统能有效重建脊柱的前后柱稳定,同时可减少创伤、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刘国太周学文佟杰董康然张居适
关键词:椎体肿瘤切除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