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肌钙蛋白I、抗心肌抗体与小儿心肌损伤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3 2005年 目的 探讨心肌肌钙蛋白I(cTn -I)及抗心肌抗体 (AHA)与小儿心肌损伤的关系。方法 对 30例心肌炎 (MC)患儿及 1 8例正常儿童进行血清cTn -I、AHA、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 (CK -MB)测定。结果 ①MC组血清cTn -I、AHA、CK -MB的阳性率分别为70 .0 %、36 .7%、2 6 .7% ,均较对照组高 (P <0 .0 1 ) ,cTn -I与CK -MB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 ) ;②MC发病病程≤ 1个月cTn -I阳性率较其他时期明显增高 (P <0 .0 5) ,而AHA阳性率较其他时期明显下降 (P <0 .0 1 ) ;③治疗 1 0dcTn -I下降≥ 50 %者及 2 0dcTn -I转阴者 ,临床症状和心律失常等改善明显优于cTn -I下降及转阴缓慢者 (P <0 .0 5)。结论 ①血清cTn -I的检测是判断心肌损伤的敏感指标 ,尤其适用于早期及微小心肌损伤的诊断 ;②血清AHA的检测是心肌损伤的后期诊断及预后判断指标。 王慧 王立金 余新超 侯有华 杨杰 张修侠关键词:抗心肌抗体 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 心肌损伤 儿童 脓毒症的诊断与治疗新进展 被引量:17 2011年 脓毒症(sepsis)是危重患者重要的死亡原因之一,若发生感染性休克,病死率可高达50%以上。美国疾病控制中心统计资料显示,每年有75万人患脓毒症,约9%的脓毒症患者发展成重症脓毒症(severe sepsis),3%发展为脓毒性休克(septic shock),超过21万患者因此而死亡,是ICU中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 侯有华关键词:脓毒症 集束化治疗 机械通气 严重脓毒症早期应用小剂量肝素治疗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探讨小剂量肝素在严重脓毒症早期患者中应用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严重脓毒症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行常规脓毒症治疗,试验组除常规治疗外,早期应用小剂量肝素。在入住ICU后每日行APACHE Ⅱ评分、SIRS评分;并记录患者氧合指数、肌酐以及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小板计数等,以及患者住ICU的时间、28 d病死率。结果治疗后,试验组APACHEⅡ评分、SIR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减低(P<0.05);氧合指数升高且血清肌酐下降(P<0.05);PT和APTT缩短、血小板计数升高(P<0.05)。对照组APACHE Ⅱ评分、SIRS评分等观察指标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住ICU的时间试验组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28 d病死率两组之间无显著差异。结论早期小剂量肝素治疗可明显减轻严重脓毒症患者的病情及全身炎症反应,改善肺部氧合、肾功能及凝血功能,缩短患者在ICU的住院时间,对生存率影响不大。 侯有华 姚晖 宋越 丁智 李琴关键词:严重脓毒症 肝素 抗凝治疗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血清IL-6、NO、氧自由基和CTnI变化的研究 王慧 王立金 余新超 侯有华 张修侠 该项目研究了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整体机制及临床变化规律,对HIE病儿进行血清白介素-6(IL-6)、心肌肌钙蛋白(CTnT)、一氧化氮(N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测定,以探讨HIE病儿血清中IL...关键词:关键词: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消化道穿孔术后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危险因素 2024年 目的探讨消化道穿孔术后患者出现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危险因素。方法本研究纳入2020年1月~2023年3月83例消化道穿孔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后1个月采用创伤后应激障碍量表平民版测验(PCL-C)进行PTSD筛查,根据筛查结果划分为PTSD组以及无PTSD组。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以及相关量表,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PTSD与一般资料及相关量表的关系。结果83例消化道穿孔患者术后发生PTSD 22例;PTSD组年龄、穿孔直径、住院时间、合并睡眠障碍均显著高于无PTSD组,(P<0.05),两组心理弹性水平、文化程度、应对方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性别、婚姻、居住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60岁、穿孔直径>2cm、合并睡眠障碍、低心理弹性水平、消极应对是消化道穿孔术后PTSD的危险因素。结论消化道穿孔术后PTSD较高,穿孔直径大、合并睡眠障碍等是PTSD的危险因素,应重视消化道穿孔术后PTSD的筛查与预防。 李键 侯有华 何宗国 李强 苏华关键词:消化道穿孔 创伤后应激障碍 高压氧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临床观察 被引量:2 2002年 目的 观察高压氧对中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HIE)治疗效果。方法 高压氧治疗组 (90例 )和对照组 (41例 )均给予“三支持三对症”治疗 ,高压氧治疗组给予高压氧治疗。结果 呼吸节律变稳定、意识恢复、吸吮反射恢复、惊厥消失和肌张力恢复五个方面所需时间 ,治疗组均短于对照组 ,并有统计学意义。 侯有华 李辉关键词:高压氧治疗 新生儿 缺氧缺血性脑病 纳洛酮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2002年 侯有华关键词:HIE 纳洛酮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医院感染病原菌及药敏调查 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观察重症监护室中重危患者感染的病原菌及其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方法对2008年5月至2009年10月所送检的各类标本培养及药敏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阳性605株,痰中阳性率最高。G+菌122株,葡萄球菌属98株,其中β-内酰胺酶阳性93株,药物敏感率利耐唑胺100%,万古霉素98.2%,利福平86.7%,苯唑西林耐药率高达98.9%;G-菌393株,其中铜绿假单胞菌133株,鲍曼不动及鲍曼/溶血不动杆菌106株,阴沟肠杆菌24株,嗜麦芽菌属20株,克雷伯菌属19株,药物敏感率亚胺培南61.6%,氨曲南42.0%,左氧氟沙星38.8%,阿米卡星36.1%,而3、4代头孢菌素耐药率高达70%以上;真菌90株,以念珠菌属为主。结论重症监护室重危患者院内感染的病原菌以呼吸道为主,G-菌多见,亚胺培南、氨曲南敏感性较高,G+菌对β-内酰胺类药物耐药性很高,但对利奈唑胺、万古霉素、利福平敏感性高。 侯有华 蒋全关键词:病原菌 抗菌药物 重症监护室 甲硝唑致严重共济失调1例 被引量:1 2007年 侯有华关键词:甲硝唑 共济失调 药物不良反应 经皮微创气管切开术在ICU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评价经皮微创气管切开术(PDT)在ICU危重病人救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我院ICU符合气管切开指征无禁忌证的患者70例,随机分为经皮微创气管切开术组(PDT组)29例和传统开放式气管切开术组(OT组)41例,比较两组间在手术时间、切口大小、出血量、并发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PDT组手术时间较OT组明显缩短(11.28±3.48 min VS22.95±4.67 min,P=0.00);切口明显减小(1.60±0.21 cm VS 4.09±0.74 cm,P=0.00),出血量(6.46±3.74 ml VS 26.68±11.07 ml,P=0.00)及切口感染机率较OT组明显减少(0%VS 14.6%,P=0.03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T具有省时、创伤小、并发症低等优势,对救治重危病人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侯有华 姚晖 宋越 丁智 桂长俊 姚兰刚 柴华关键词:经皮气管切开术 危重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