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俞宁

作品数:29 被引量:19H指数:2
供职机构:华盛顿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历史地理语言文字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文学
  • 7篇文化科学
  • 5篇历史地理
  • 2篇语言文字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主题

  • 4篇启功
  • 4篇启功先生
  • 3篇唐诗
  • 2篇元白
  • 2篇少年
  • 2篇少年时期
  • 2篇生态批评
  • 2篇文学
  • 2篇文艺
  • 2篇文艺理论
  • 2篇父母
  • 1篇第二人称
  • 1篇第二外语
  • 1篇第三人称
  • 1篇奠基
  • 1篇奠基人
  • 1篇调侃
  • 1篇读书
  • 1篇读者反应论
  • 1篇杜甫

机构

  • 26篇华盛顿大学

作者

  • 26篇俞宁

传媒

  • 8篇文史知识
  • 8篇财新周刊
  • 3篇关东学刊
  • 1篇外国文学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杜甫研究学刊
  • 1篇古代文学理论...
  • 1篇亚太跨学科翻...
  • 1篇唐代文学研究
  • 1篇西泠艺丛

年份

  • 1篇2025
  • 4篇2022
  • 1篇2021
  • 7篇2020
  • 6篇2019
  • 4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00
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吾师“周公”
2019年
题目中的'师'字可以是名词。如此,题意为'我的老师‘周公’'。题目中的'师'也可以是动词。如此,题意为'我以‘周公’为师'。此二义略有异同。本文兼而用之:一是描述我对老师的印象、感佩;二是汇报我在治学、做人两方面,学习甚至模仿老师的点滴体会。'周公'者,建德(今安徽东至县)宿儒周先生讳珏良者也,与'天下归心'的叔旦无关。先生生于1916年,卒于1992年,曾任教于清华大学外文系和北京外国语学院(后改名北京外国语大学)英文系。历史学家周一良先生之二弟。
俞宁
关键词:英美文学
试论生态批评理论与唐诗研究的几个契合点
2022年
本文从文学批评的文本实际分析出发,讨论当代生态批评理论中六个基本概念,亦即生态文学批评与唐诗文本细读的六个契合点:(1)碳足迹;(2)地域感;(3)万物相通;(4)自然的人格化;(5)社会公正和环境伦理之关系;(6)战争与环境。这些概念虽然20世纪以后才得到系统地阐释,但它们的原旨在唐诗里却早有细致的表现和深刻的理解。
俞宁
关键词:生态批评唐诗研究
逃婚记
2019年
1 1930年7月,北平师范大学历史系高材生柴德赓回到阔别了一年多的故乡。他心中惴惴不安,有两桩心事要向父母解释,希望得到他们的原谅和首肯。第一件是去年他不顾父母反对,私自筹措路费,千里北上,考上北平师范大学深造。一年下来,他的学习成绩、颇佳,得到著名史学家陈垣先生的好评,“(民国)十九年六月廿五日试卷,师大史系一年级生柴德赓、王兰荫、雷震、李焕紱四卷极佳。”
俞宁
关键词:历史系史学家父母试卷
生态文学批评理论和唐诗里的猿啼
2018年
一、生态文学批评理论与唐诗生态文学批评理论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在美国兴起,先是把科学的精神代入文学研究,探究文学作品中关于物种及环境的描写是否准确合理,提倡在写实主义的基础上发挥想象力,力图更深入地认识该物种及其赖以生存的环境以及万物之间息息相关的相互联系.生态批评的出现,和近几十年来的环境变化有关,所以它很快地为世界各国文学批评界所接受和发展.其次,它也和文艺理论自身发展阶段有关.
俞宁
关键词:生态文学批评文艺理论生态批评写实主义唐诗
“曼倩不归花落尽”:意外发现启功先生墨迹一件
2018年
1975年,启功先生六十三岁,我在先生家里已经"泡"了五六年。2018年,我六十三岁。昨天为回答一个学生的问题,查阅《莎士比亚全集》(William Shakespeare:The Complete Works),翻到《约翰王之生与死》(The Life and Death of King John)。这是莎翁写得比较差的一个剧,内容也是我不喜欢的类型,充满背叛、欺诈、权斗、叛乱。若不是为了解答学生的问题。
俞宁
关键词:启功《莎士比亚全集》COMPLETE墨迹DEATH
意象主义、形式主义、读者反应论与唐诗意象及结构美的研究被引量:1
2017年
本文受莫砺锋先生《论唐诗意象的密度》一文启发,引入更多意象主义、形式主义、读者反应论的相关概念,深入分析三首唐诗里的意象运用。发现决定这三首唐诗成功与否的因素除了意象密度之外,还有避免闲字、两个视觉意象产生视觉和弦、多种意象之间相互作用而产生和谐的共鸣、乃至产生合力、张力、动态平衡,并由此使整篇诗歌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其气韵流动,意象鲜明互动,引导阅读过程,使读者的阅读成为诗歌创作的一部分,而阅读过程也是读者的心理成长过程。
俞宁
关键词:形式主义唐诗
垂杨生肘嗔两炬:从颖明老的一节课想到的
2020年
我从2016年暑假开始重新用汉字写文章,最早的两篇,《启大爷——一个海外学人对父辈角色的回忆》和《少年印象:我的父亲俞师傅》,蒙《文史知识》错爱,予以发表。于是一发而不可收,竟写了二三十篇。今年暑假开始,我给自己定了一个规矩,准备暂时封笔。干什么吆喝什么,我一个教英文的,不能一味写汉字文章。
俞宁
关键词:汉字暑假
“狂的改样”--论杜甫的寓身认知与《夜归》诗的风格被引量:2
2022年
杜诗风格以“沉郁顿挫”为主,但不局限于此,如“狂态”的诗风。莫道才认为“狂”的美学反映了“一个不一样的杜甫,一个潇洒豪放的诗人,一个清狂的诗人”。吴怀东指出杜甫之狂是出于自身乃至时代的文化自信。本文利用认知诗学来研究杜甫的另一种狂态,即被卢世[ 氵隺]称为“狂的改样”,从而阐释杜甫神乎其技的身体书写,他对野生虎的认识和与之相生的一种特殊的,与“沉郁顿挫”大不相同的虎虎生威的“狂态”诗歌美学。
俞宁
关键词:认知诗学
鸡肋偶得:巧遇卡夫卡误读袁枚诗
2018年
谚语、成语常常被读书人,特别是青年学生置之座右,作为指导人生的格言。殊不知有些谚语格言并不可靠,一不小心,也许竟成了误导人生的格言。我个人所历,教训比较惨痛的,是“艺不压身”这四个字。这四个字是少年时期做瓦工学徒时师傅教的,我头脑简单,当了真。具体的体现,就是我的第二外语德语。
俞宁
关键词:误读青年学生少年时期第二外语
两位师傅
2020年
1曹师傅是我师傅。1973年冬季,我开始在房管所学徒。那时,手工业劳动者的拜师学徒传统,也被视作“四旧”,不能明目张胆地进行。但传统之所以是传统,就因为它断不了,尽管形式上、细节上可以权作变通。以前是徒弟托人,请客送礼,找技术好、人品好的大腕儿拜师;现在是师傅看上了哪个年轻学徒,就直接点将,说:“得了,往后你就跟着我吧。”
俞宁
关键词:学徒手工业师傅劳动者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