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勤

作品数:16 被引量:33H指数:4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会议论文
  • 6篇期刊文章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6篇造影
  • 16篇超声
  • 16篇超声造影
  • 9篇腹膜
  • 9篇腹膜后
  • 8篇肿瘤
  • 7篇恶性
  • 5篇良恶性
  • 5篇超声检查
  • 4篇性病
  • 4篇占位
  • 4篇占位性
  • 4篇占位性病变
  • 4篇肿块
  • 4篇恶性肿瘤
  • 4篇腹膜后占位性...
  • 4篇病变
  • 3篇造影剂
  • 3篇良恶性肿瘤
  • 3篇卵巢

机构

  • 16篇武汉大学

作者

  • 16篇陈文卫
  • 16篇刘勤
  • 14篇盛余敬
  • 11篇张玉国
  • 7篇徐英
  • 7篇陈孝义
  • 6篇孙彬
  • 5篇赫杰
  • 5篇郑勇斌
  • 5篇张金娥
  • 4篇罗和生
  • 4篇付文瑾
  • 2篇洪莉
  • 2篇史玉霞
  • 2篇王岳
  • 2篇张蔚
  • 2篇许学先
  • 1篇付文谨
  • 1篇沈世强
  • 1篇盛余静

传媒

  • 2篇中华超声影像...
  • 1篇中国普外基础...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武汉大学学报...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2篇2010
  • 9篇2009
  • 5篇2008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腹膜后良恶性肿瘤的超声造影初步研究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在腹膜后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42例腹膜后肿瘤患者,活检或手术前在低机械指数下应用SonoVue进行超声造影,观察良恶性肿瘤的超声造影表现,分析时间-强度曲线(TIC)特征。结果在超声造影下,腹膜后良性肿块可以呈现不同的声像图特征。恶性肿瘤呈现中央向周边的增强模式,增强血管迂曲,并呈现非整体增强,无回声坏死灶多见。TIC曲线中恶性组感兴趣区增强强度(P〈0.001)、上升斜率(P〈0.05)及半降时间(P〈0.05)与良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膜后肿瘤具有不同的超声造影表现,有助于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
陈文卫罗和生徐英张玉国刘勤盛余敬付文谨孙彬陈孝义赫杰郑勇斌
关键词:超声检查微气泡腹膜后肿瘤
超声造影对腹膜后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价值分析
2009年
目的探讨实时超声造影技术对腹膜后占位性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选择腹膜后占位性病变30例(良性10例,恶性20例)常规超声检查后进行超声造影,描述病灶内造影剂灌注情况、造影剂进入方式(分为周边型和中央型两型)、血管形态级别(分为0级、1级、2级及3级4个级别),比较这些指标在腹膜后良、恶性占位性病变中有无差异,并比较常规超声与超声造影对恶性占位性病变的诊断结果。结果腹膜后良、恶性占位性病变造影剂灌注情况,1/5例良性实质性病变造影剂灌注缺损,而恶性实质性病变11/20例病灶内可见造影剂灌注缺损。造影剂进入方式分析,恶性病变中中央型14/20例,良性病变中周边型9/1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 2)。血管形态级别分析,血管形态级别良性病变中0级7/10例,1级2/10例,3级1/10例;恶性病变中0级1/20例,1级3/20例,2级8/20例,3级8/2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5)。常规超声诊断恶性病变的漏诊率为40.00%,准确度为66.67%;超声造影将造影剂进入方式和血管形态级别并联,恶性肿瘤的漏诊率为10.00%,准确度为86.67%。结论超声造影对腹膜后占位性病变的良、恶性鉴别有一定作用,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盛余敬陈文卫刘勤张玉国赫杰郑勇斌沈士强
关键词:超声检查造影剂
腹膜后良恶性肿瘤超声造影的初步研究(摘要)
目的声造影作为一种组织微血管增强技术,能够较好的显示于病变组织的造影气泡增强过程。由于良恶性肿瘤组织,其瘤体内血管结构存在明显差异性,借助于超声造影增强技术可以显示良恶性肿瘤的这种微血管成像特征。对于肿瘤良恶性的鉴别具有...
陈文卫罗和生徐英张玉国刘勤盛余敬付文瑾孙彬陈孝义赫杰郑勇斌
关键词:恶性肿瘤
腹膜后占位的超声造影时间强度曲线研究(摘要)
目的分析腹膜后占位的超声造影时间-强度曲线在形态和参数上有无差异,初步评估其对于鉴别腹膜后良恶性占位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腹膜后占位30例(良性10例,恶性20例)进行超声造影分析,选
盛余敬陈文卫陈孝义刘勤张金娥
腹膜后良恶性肿瘤超声造影的初步研究
目的超声造影作为一种组织微血管增强技术,能够较好的显示病变组织的造影气泡增强过程。由于良恶性肿瘤组织,其瘤体内血管结构存在明显差异性,借助于超声造影增强技术可以显示良恶性肿瘤的这种微血管成像特征。对于肿瘤良恶性的鉴别具有...
陈文卫罗和生徐英张玉国刘勤盛余敬付文瑾孙彬陈孝义赫杰郑勇斌
关键词:恶性肿瘤
文献传递
超声造影时强曲线在盆腔肿块诊断中的初步研究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时强曲线在盆腔良恶性肿块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06年8月到2008年4月在本院就诊的盆腔肿块患者,共24例,年龄18-68岁,平均年龄(39.2±13.2)岁,24例患者中除5例门诊病人外均...
刘勤陈文卫张玉国盛余敬徐英付文瑾陈孝义孙彬张蔚王岳洪莉史玉霞许学先
关键词:盆腔肿块恶性肿块
文献传递
腹膜后占位的超声造影时间强度曲线研究
目的分析腹膜后占位的超声造影时间-强度曲线在形态和参数上有无差异,初步评估其对于鉴别腹膜后良恶性占位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腹膜后占位30例(良性10例,恶性20例)进行超声造影,造影技术采用低机械指数实
盛余敬陈文卫刘勤张玉国赫杰沈世强
文献传递
超声造影增强模式对卵巢肿瘤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对卵巢良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0个卵巢肿瘤患者进行超声造影检查,分析卵巢良恶性肿瘤的超声造影增强模式。结果:50例患者均经手术或穿刺活检病理诊断证实,其中卵巢恶性肿瘤16例,良性肿瘤26例,交界...
张金娥陈文卫张玉国盛余敬刘勤
关键词:离心性卵巢恶性肿瘤
文献传递
超声造影对腹膜后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实时超声造影技术对腹膜后占位性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选择腹膜后占位30例常规超声检查后(良性10例,恶性20例)进行超声造影,描述病灶内造影剂灌注情况、造影剂进入方式、血管形态级别。并将造影剂进入分为周...
盛余敬陈文卫刘勤张玉国赫杰郑勇斌沈士强
关键词:占位性病变
文献传递
超声造影增强模式对卵巢肿瘤的诊断价值(摘要)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对卵巢良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0个卵巢肿瘤先进行常规超声检查,观察病灶的形态、大小、数目、边界、内部回声及血流信号等特征,然后进行超声造影检查,分析卵巢良恶性肿瘤的超声造影增强模式。然后以病理结果为...
张金娥陈文卫张玉国盛余敬刘勤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