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学英 作品数:13 被引量:19 H指数:2 供职机构: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农业科学 生物学 更多>>
控制水稻穗大小基因、其突变体及应用 本发明涉及控制水稻穗大小基因SSP1(<U>S</U>mall and <U>S</U>heathed <U>P</U>anicle 1)及其突变基因ssp1,以及它们在调控植物株高、叶夹角和穗大小等方面的作用机理,其中... 傅向东 刘正斌 刘学英 吴昆文献传递 直立密穗基因提高氮肥利用效率的新应用 本发明涉及直立密穗基因dep1在提高农作物(例如,水稻、小麦、大麦、玉米、高粱等)氮肥利用效率、提高光合作用效率和控制株高抗倒伏方面的新功能和应用。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的直立密穗基因dep1来源于水稻、小麦、大麦、玉米、... 傅向东 吴昆 钱前 张成伟 刘学英 王栓锁作物氮肥利用效率遗传改良研究进展 被引量:8 2021年 氮素是植物生长发育所需的大量元素之一,施用氮肥是农业生产中提高农作物产量的重要手段。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绿色革命”半矮秆农作物品种的育成和大面积推广有效地解决了“高产与倒伏”之间的矛盾,提高了农作物的收获指数和产量。然而半矮秆水稻和小麦品种也表现出生长发育对氮肥响应减弱、根系对铵态氮和硝态氮的吸收能力下降以及氮肥利用效率(nitrogen use efficiency,NUE)低的弊病,其产量增加依赖于氮肥的大量投入,这不仅提高了种植成本还导致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因此,提高农作物氮肥利用效率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本文概述了“绿色革命”与赤霉素的作用机理,系统总结了植物氮素吸收、同化和代谢调控方面的研究进展,并介绍了提高作物氮肥利用效率的最新研究发现,以期为作物氮肥高效利用的遗传改良提供参考。 李姗 黄允智 刘学英 傅向东关键词:水稻 氮肥利用效率 可持续农业 提高作物碳氮同化能力、收获指数和产量的基因OsMKP1及其应用 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磷酸酶编码基因OsMKP1在提高作物碳氮代谢能力、增加源‑库流、提高收获指数、提高氮肥利用效率和产量的新功能和应用。具体地,本发明涉及的OsMKP1基因来源于水稻,提高其... 傅向东 王硕勋 陈剑锋 马延飞 吴昆 刘倩 刘学英 宋文振拟南芥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的分子分析 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HPRT)是嘌呤核苷酸挽救合成途径的一个关键酶。HPRT的缺失会导致人的Lesch-Nyhan综合症和痛风性关节炎等遗传病;并且由于到目前所有研究过的寄生虫的嘌呤核苷酸的合成只有挽救途径,... 刘学英关键词:拟南芥 NAR2.1蛋白变体及其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提高植物氮素利用效率以及生物量和种子产量的NAR2.1蛋白变体及其应用,所述NAR2.1蛋白变体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2,4,6,8,10,12,14,16,18,20,22,24,26,28,3... 傅向东 李翔宇 刘慧 高秀华 次仁吉 刘学英控制水稻穗大小基因、其突变体及应用 本发明涉及控制水稻穗大小基因SSP1(<U>S</U>mall and <U>S</U>heathed <U>P</U>anicle 1)及其突变基因ssp1,以及它们在调控植物株高、叶夹角和穗大小等方面的作用机理,其中... 傅向东 刘正斌 刘学英 吴昆文献传递 调控作物氮肥利用效率和产量的基因及其应用 本发明涉及控制作物氮肥利用效率和产量的基因nal1及其应用。具体地,本发明提供nal1(NARROW LEAF1)及其等位基因在提高水稻的有效穗数和每穗粒数和提高水稻氮肥利用效率方面的应用。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利用基因编辑... 傅向东 余建平 吴昆 王芸 刘学英植物响应环境变化的长距离信号传导 2022年 高等植物在应对复杂环境变化时,需要整合和协调不同器官与组织感知的信息,并通过一套精细且复杂的机制经维管系统向受体组织或器官传递,进而系统性协调植物整体的生长发育和环境响应。在维管系统中移动的信号物质称为长距离信号。近年来研究发现,能够长距离移动的信号分子主要有小RNA、mRNA、小肽、激素、第二信使以及蛋白质等几类,这些信号分子能够将细胞外刺激从感知组织传递到靶器官,从而系统性地调控植物发育进程和环境响应。本文重点总结了植物体内长距离移动的RNA、小肽和蛋白质这3类长距离信号分子在调控植物器官发育、养分吸收以及环境响应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该领域在作物育种方面的应用潜力进行了探讨和展望,以期为作物遗传育种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罗熹晨 刘慧 刘学英 李欣欣 廖红 傅向东类受体激酶调控水稻生长发育和环境适应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023年 类受体激酶(RLKs)是一类数量庞大的跨膜蛋白激酶家族,在植物细胞之间以及细胞与环境的信号交流中发挥重要作用。RLKs的胞外区能特异识别并结合胞外信号和环境刺激因子,并通过与共受体互作将信号传递至细胞内,从而参与调控植物生长发育及环境适应性。目前已发现水稻(Oryza sativa)基因组至少含有1131个RLKs成员,接近于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中RLKs数目的2倍。根据胞外区的基序和结构域特征,水稻RLKs被划分为20多个亚家族。近年来,虽然有一些RLKs胞外区的配体和激酶区的作用蛋白被相继报道,但大多数水稻RLKs的生物学功能仍不明确。该文详细总结了近年来有关水稻RLKs结构和功能的重要研究进展,并展望了RLKs未来的研究方向,旨在为深入揭示RLKs的功能以及绿色高产水稻分子设计育种奠定理论基础。 王琪 吴允哲 刘学英 孙丽莉 廖红 傅向东关键词:水稻 类受体激酶 生长发育 环境适应 设计育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