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志伟

作品数:36 被引量:172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一般工业技术金属学及工艺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期刊文章
  • 6篇专利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8篇天文地球
  • 1篇经济管理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社会学

主题

  • 10篇地震
  • 7篇叠前
  • 5篇偏移成像
  • 4篇地震波
  • 4篇地震波场
  • 4篇地震记录
  • 4篇东昆仑
  • 4篇多分量
  • 4篇震波
  • 4篇炮点
  • 4篇反演
  • 4篇波场
  • 3篇地表
  • 3篇地震资料
  • 3篇叠前深度
  • 3篇叠前深度偏移
  • 3篇叠前时间
  • 3篇叠前时间偏移
  • 3篇多次波
  • 3篇洋壳

机构

  • 29篇中国地质科学...
  • 6篇中国地质大学...
  • 4篇教育部
  • 3篇中国石油天然...
  • 3篇中国石油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国石化石油...
  • 2篇中国地质调查...
  • 2篇中国地震台网...
  • 1篇国土资源部
  • 1篇北京信息科技...
  • 1篇东北石油大学
  • 1篇唐山学院
  • 1篇中山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大庆油田有限...
  • 1篇中国石化
  • 1篇青海油田
  • 1篇北京市地质勘...

作者

  • 36篇刘志伟
  • 11篇赵文津
  • 6篇吴珍汉
  • 6篇王彦春
  • 6篇史大年
  • 4篇宋洋
  • 4篇吕庆田
  • 3篇刘学清
  • 2篇宿和平
  • 2篇严加永
  • 2篇赵珍
  • 2篇季长军
  • 2篇杨宏伟
  • 2篇牛琳
  • 1篇梁海龙
  • 1篇贺日政
  • 1篇郑绵平
  • 1篇余振
  • 1篇王建立
  • 1篇刘琰

传媒

  • 7篇石油地球物理...
  • 4篇地质学报
  • 4篇地球物理学报
  • 2篇中国地质
  • 2篇地质论评
  • 1篇地球学报
  • 1篇地球物理学进...
  • 1篇地质力学学报
  • 1篇煤炭学报
  • 1篇石油物探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地球科学
  • 1篇华北理工大学...
  • 1篇2015中国...

年份

  • 5篇2024
  • 1篇2023
  • 3篇2022
  • 2篇2021
  • 4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5篇2016
  • 3篇2015
  • 6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3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泥岩墙成像的关键处理技术被引量:4
2012年
泥岩墙是一种特殊岩性构造,具有纵向构造幅度小、条带分布窄等特点,是块状岩性储层的典型代表。为了准确刻画泥岩墙横向边界和纵向厚度,要求地震资料具有较高的纵、横向分辨率和保真度。一般岩性处理方法的关键在于保幅保真,但往往造成分辨率较低;而高分辨率地震处理方法在提高分辨率的同时,又损失了振幅保真性。本文在分析地震资料处理中影响振幅保真性和分辨率的主要处理技术基础上,从地表一致性振幅处理、CRP道集调谐反褶积和弯曲射线叠前时间偏移等关键技术入手,通过地球物理模型分析不同技术对岩性处理结果的影响,并结合实际地震资料处理,探索出适用于泥岩墙等薄互层成像的岩性处理技术。
刘志伟王彦春王建立刘学清王永明
关键词:KIRCHHOFF叠前时间偏移
可可西里岩石圈向北俯冲到柴达木地幔的地震学证据被引量:3
2020年
利用中美德INDEPTH IV合作项目2007—2009年间布置于青藏高原中、北部140个宽频地震台站记录到的天然地震数据,经过接收函数成像处理,获得了3条穿过昆仑—阿尼玛卿缝合带清晰的壳幔结构图像.结果显示柴达木南缘莫霍面位于约50 km深度,羌塘地块、可可西里地块、东昆仑造山带莫霍面位于约65 km深度,昆仑—阿尼玛卿缝合带以北约50 km存在莫霍面深度突变.在可可西里和柴达木岩石圈地幔之间观测到北倾界面,这可能是可可西里岩石圈向北俯冲到柴达木地幔之下的证据.可可西里地块地壳内宽缓的负转换震相带是低速带的反映,其向北挤入到东昆仑山下发生挤压增厚,可能是东昆仑山隆升的原因;由于刚性柴达木岩石圈的阻挡,物质向东改向,则可能是该地区向东旋转的构造应力场产生的原因.本文研究结果不支持亚洲岩石圈地幔在东昆仑—柴达木交界处向南俯冲,据此,我们提出了新的东昆仑造山模式.
赵荣涛赵文津史大年刘志伟杨艳
关键词:东昆仑山造山模式
基于地表数据的CMP域陆上层间多次波的消除方法
<正>1.引言陆上地震资料中存在的多次波类型以层间多次波为主。基于反馈模型的地表相关多次波消除方法SRME(surface-related multiple elimination)近年来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
邓世广赵文津刘志伟
一种TTI介质转换PS波精确束偏移成像方法及系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TTI介质转换PS波精确束偏移成像方法及系统,首先,获取待偏移成像的TTI介质的转换PS波共炮点道集地震记录数据、各向异性介质参数和偏移射线参数;据此分别进行TTI介质中的P波和S波的射线追踪;然后计算每...
韩建光严加永刘志伟
城乡一体背景下的乡村定位及其可能被引量:1
2020年
我们做历史研究的,也经常往乡村跑,也关注乡村的现状,试图去寻找一个历史现场,培养我们对历史的感知,当然也包括努力寻获一些历史资料。跑到乡村去,当然就要面对一个现实的乡村,就要跟乡村里面的人接触,了解他们的生活,了解他们的情感,了解他们的想法,所以很自然我们对乡村也有一些非专业化、非学术的认识,而这仅仅是一些感性的认识;但另一方面,我们这种基于历史关怀的认识,这种从历史进程和历史逻辑中形成的认识,令我们在这些感性的认识背后,也包含了我们对中国社会、中国历史的一种理解和关怀,这样一种关怀和很多当代乡村问题的思考都是可以联系起来的。
刘志伟
关键词:非专业化城乡一体历史进程乡村关怀感性
一种多分量地震资料偏移成像方法及系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分量地震资料偏移成像方法及系统。针对每一炮确定背景纯波地震波场;确定每一炮的观测纯波地震记录;根据观测纯波地震记录确定纯波地震记录残差;反向延拓纯波地震记录残差,得到纯波反传地震波场,求取背景纯波地震波场...
韩建光吕庆田刘志伟
深反射地震成像揭示的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中段Moho断阶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2024年
揭示班公湖-怒江(班怒)缝合带Moho(莫霍面)结构对于认识中特提斯洋壳俯冲和南羌塘坳陷成因具有重要地球动力学意义。基于横跨班怒缝合带的深反射地震数据(88°30′E),本文采用了中长波长静校正、噪声压制、优化叠加和叠前深度偏移(PSDM)等地震处理技术,获得了深度域地震反射偏移剖面、层速度场和高分辨率Moho结构。由深度域剖面显示,班怒缝合带Moho位于地表以下65~80 km,呈不连续北向抬升趋势,指示在拉萨地块与南羌塘地块之间存在岩石圈上地幔断阶,最大阶步可达15 km。综合分析缝合带两侧的Moho形态认为,这些断阶受南侧拉萨地体的岩石圈上地幔以19.5°北倾俯冲与北侧南羌塘地块的上地壳抬升驱动,可能与深部存在局部熔融相关。班怒缝合带下的Moho结构表明,随着晚侏罗世—早白垩世中特提斯洋闭合,南羌塘地体由边缘海沉积向前陆盆地转换,形成南羌塘坳陷。
程建刘志伟赵文津赵文津赵文津史大年张克强张若渔
关键词:叠前深度偏移班公湖-怒江缝合带
基于GPU/CPU和震源随机编码技术的混合域全波形反演被引量:5
2017年
传统的全波形反演利用普通炮集进行反演,反演计算量过大;且利用传统的相位编码技术进行全波形反演,会产生炮间串扰问题,因此,提出了基于GPU/CPU和震源随机编码技术的混合域全波形反演。该方法将参与反演的多个炮集随机组合并分成炮集数相同的组,各组炮集叠加形成多个组合炮集,然后将组合炮集代替普通炮集进行反演。与传统的相位编码反演方法相比,震源随机编码技术在反演效率和收敛速度方面均有优势,且减少了炮间串扰噪声;并且在GPU的加速下,计算效率会再次提升。Marmousi模型数据测试结果表明:组合炮集方法得到了与普通炮集方法相同的反演效果,但计算效率却比普通炮集方法明显提高,且相较于传统的相位编码技术,组合炮集方法有效抑制了串扰噪声。
冯海新刘洪孙军胡婷刘志伟
关键词:混合域
祁连山造山作用与岩石圈地幔的特型结构构造被引量:10
2014年
本文探讨了祁连山地壳增厚与造山机制。提出新生代以来,由于印度地块向北推进,其延迟的远程效应使祁连地块内4条断裂再次活动,特别是23 Ma以来,分阶段的活动使上地壳缩短了30%,40 km厚的祁连地壳增加到57km厚;并通过柴达木地块下地壳物质的挤入,使祁连地块地壳厚度增加到现今的60~74 km;地壳质量基本平衡表明其下部地壳物质横向迁移较小,即走滑断裂带走的地壳物质较少。依据INDEPTH-V新的宽频地震调查成果,提出祁连地块下岩石圈地幔的复杂结构,南部来的昆仑岩石圈地幔(双层结构)与北部向南俯冲的阿拉善地块下的亚洲岩石圈地幔在祁连地块深部相碰撞,而柴达木—祁连岩石圈地幔则被保存在昆仑岩石圈与亚洲岩石圈地幔碰撞带之上,共形成一倒三角汇聚区;在柴北缘与中祁连北缘岩石圈地幔各出现一条北倾和南倾的正转换震相,可能是老俯冲带残存岩片的显示;在祁连地块岩石圈地幔的两端地壳底部还出现有“双”莫霍“现象”,地表见有多条榴辉岩带。以上结果构成了高原最具特色的构造区。
赵文津Mechie J冯梅史大年薛光琪宿和平宋洋杨宏伟刘志伟
关键词:地壳增厚岩石圈地幔
改进的方位各向异性裂缝预测方法及其应用被引量:15
2014年
现今广泛应用的纵波方位各向异性裂缝预测技术存在明显缺陷,即在对含有方位角信息的多个叠加数据体进行叠后偏移时,往往使用同一偏移速度,这种未顾及速度方位各向异性的做法会导致预测结果的不准确。本文采用在方位角道集上进行速度分析、在偏移过程中保留地震资料的速度方位各向异性信息的改进措施,提高了裂缝预测的精度。对实际工区叠前地震资料分别采用常规法和改进法进行裂缝预测,并与地层微电阻率成像测井得到的裂缝信息对比,展现了本文改进方法的优越性。
孙炜何治亮李玉凤刘志伟周雁
关键词:叠后偏移共反射点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