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心肌
  • 2篇心肌梗死
  • 2篇心肌梗死后
  • 2篇室性
  • 2篇死后
  • 2篇肿瘤坏死因子
  • 2篇坏死因子
  • 2篇梗死
  • 1篇蛋白
  • 1篇心动过速
  • 1篇心律
  • 1篇心律失常
  • 1篇心律失常患者
  • 1篇室性心动过速
  • 1篇室性心律
  • 1篇室性心律失常
  • 1篇肿瘤坏死因子...
  • 1篇肿瘤坏死因子...
  • 1篇雷米普利
  • 1篇反应蛋白

机构

  • 2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哈尔滨市第一...

作者

  • 2篇赵鹃
  • 2篇刘惠冬
  • 2篇李为民
  • 2篇曲秀芬
  • 1篇黄永麟
  • 1篇许冬秀
  • 1篇甘润韬
  • 1篇王惠卿

传媒

  • 1篇中华急诊医学...
  • 1篇中国急救医学

年份

  • 1篇2008
  • 1篇2007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雷米普利对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动过速大鼠基质重构的影响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构建Wistar大鼠心肌梗死(MI)模型,利用血管紧张素Ⅰ转化酶抑制剂.雷米普利进行药物干预,观察其对MI后室性心动过速(VT)大鼠基质的影响。方法对成功行左前降支(LAD)结扎的Wistar大鼠(n=78只)随机分成两组:MI组和雷米普利(Ramipril)干预组。同时,选取12只LAD结扎未成功的大鼠作为对照组。第18周后对三组大鼠进行ECG监测,左心室腔内采血;利用ELISA(R&D,USA)方法测定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同时采集心脏客观指标;再取MI边缘区或对照组相应区域的心室肌,通过电镜观察基质变化的情况。结果MI大鼠用雷米普利干预18周后,VT的发生数明显比MI组减少(P〈0.05),而且血清中TNF-α的下降幅度也较大(P〈0.05)。左心室最薄处和最厚处比值(min/max)在MI组与对照组间 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在雷米普利组与对照组间无差异性。线性回归分析证实,在MI组和雷米普利组中的TNF-α水平与MI后VT发生有密切相关性(P=0.005)。电镜显示,MI组的心肌细胞间有大量的纤维细胞,基质细胞排列紊乱;雷米普利组的心肌细胞间基质排布相对整齐,且有线粒体生成;对照组的心肌细胞间仅有少量的纤维细胞,基质细胞排列整齐。结论雷米普利可能通过减少左室血清中TNF-α的含量,抑制心肌基质重构,从而降低VT发生的敏感性。
赵鹃曲秀芬赵春禹王惠卿刘惠冬李为民黄永麟
关键词:雷米普利肿瘤坏死因子-Α心肌梗死室性心动过速
缬沙坦对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和超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后1个月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CRP)的动态变化,及缬沙坦对两者的影响,并结合心肌梗死(MI)后室性心律失常(VAR)发生情况进行分析。方法对150例广泛性前壁MI患者进行追踪式观察,在最初24h内随机均分为两组:MI组、缬沙坦组,同时建立对照组(n=30)。第1、14、30天时对患者血清中TNF-α、HCRP水平进行测定;30d后行Holter检查,对VAR发生情况进行统计。结果第1天时MI组和缬沙坦组与对照组比较均有较高的TNF-α和白细胞水平(P<0.01,P<0.05),但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第14天时TNF-α水平在MI组和缬沙坦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第30天时MI组的TNF-α水平仍要比缬沙坦组高(P<0.05),TNF-α水平在缬沙坦组与对照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I组和缬沙坦组的HCRP水平仅在MI后第1天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30d后与MI组相比,缬沙坦组VAR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直线相关分析示,MI组和缬沙坦组TNF-α水平与VAR发生呈正相关(P<0.01,P<0.05)。结论①血清中TNF-α变化对MI后VAR的发生有一定的影响。②缬沙坦或许可以通过减少血清中TNF-α水平而降低MI后VAR的发生率。
赵鹃曲秀芬甘润韬刘惠冬许冬秀李为民
关键词:超敏C-反应蛋白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