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文新
- 作品数:14 被引量:57H指数:4
- 供职机构:阜新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辽宁省阜新市2011—2019年HIV/AIDS抗病毒治疗免疫学失败分析被引量:5
- 2021年
- 目的了解阜新市2011—2019年接受艾滋病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的HIV/AIDS患者状况,分析患者治疗后免疫学失败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利用“全国艾滋病防治基本信息系统”进行筛选,检测患者CD4+T淋巴细胞、基因型耐药等情况,通过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免疫学失败的影响因素。结果243例HIV/AIDS患者纳入研究,总计随访2680次,66例(占27.16%)患者发生免疫学失败,其中57例(86.36%)患者CD4细胞计数降低至或低于开始治疗前水平,甚至CD4细胞数<200个/μL;9例(占13.64%)患者连续接受治疗≥1年CD4细胞计数<100个/μL。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从确诊至启动治疗时间≥12个月(OR=1.73,95%CI:1.24~3.55)、离异或丧偶(OR=1.61,95%CI:1.10~3.21)、以CCR5为辅助受体(OR=1.67,95%CI:1.01~3.43)、以NVP为基础的治疗方案(OR=2.73,95%CI:1.84~3.55)、发生基因型耐药(OR=9.90,95%CI:1.35~23.68)与发生免疫学失败呈正相关,而CD4+T淋巴细胞数≥600个/μL(OR=0.03,95%CI:0.01~0.08)和服药依从性≥95%(OR=0.23,95%CI:0.11~0.48)与发生免疫学失败呈负相关。结论HIV/AIDS患者应及早开展HARRT治疗,治疗过程中增加患者CD4+T淋巴细胞数监测次数,及时掌握患者免疫系统恢复动态情况和耐药情况,同时加强服药依从性教育,树立患者治疗信心,巩固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 马玉霞刘宁杜波罗周正李贺刘文新郭勇
- 关键词:艾滋病CD4+T淋巴细胞
- HIV抗体初筛检测质量影响因素的分析被引量:24
- 2005年
- 刘文新陈玉杰安凤兰
- 关键词:抗体初筛HIV抗体检测HIV感染者HIV初筛检测工作
- 1例输入性HIV-1G亚型毒株的检出及基因组序列分析
- 2021年
- 目的对1例输入性HIV-1G亚型感染者病毒基因组进行序列测定,并进行系统进化分析。方法采集在本地区艾滋病监测中发现的1例HIV-1G亚型感染者的血清,提取病毒RNA,利用反转录巢式-PCR技术扩增并测定病毒近似全长基因序列。结果获得此毒株近似全长基因组序列,长度为8695 bp。重组分析结果显示,此毒株序列中无其他亚型的基因型片段插入,为HIV-1G亚型毒株;系统进化树显示,此毒株与尼日利亚流行株G.NG.1995.NG1937.AF069937亲缘关系最近,基因离散率为8.95%。此G亚型毒株以趋化性细胞因子受体5作为辅助受体,V3区有1个氨基酸缺失,糖蛋白GP120中有8个位点因多糖空洞而导致糖基化位点缺失。结论本研究从分子流行病学角度证实该毒株为境外输入性毒株,此毒株序列的测定和分析对于本地区HIV流行趋势和HIV毒株多样性研究均具有重要意义,提示我们需加强艾滋病监测,防止境外毒株与本地毒株发生重组和流行。
- 杜波李贺罗周正马玉霞刘文新赵地吴莹郭勇田晓东
- 关键词:HIV-1进化树基因测序
- 阜新市游泳池水微生物监测分析被引量:3
- 2006年
- 安凤兰修敏刘文新
- 关键词:游泳池水消毒合格率
- VITEK 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对致泻性弧菌鉴定效果评价被引量:4
- 2019年
- 目的探讨VTTEK2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对致泻性弧菌鉴定能力的准确性。方法分层随机采集的82份海产品按照国家标准方法进行前增菌和分离培养,应用VITEK 2对初筛得到的65株弧菌分离株进行生化鉴定,同时以PCR法鉴定弧菌分离株。并以toxR基因测序构建分离株的进化树。结果82 份海产品中,分离平板上初筛出65株可疑弧菌,经过VITEK2鉴定为弧菌54株,准确率为89.2%,而PCR法鉴定为弧菌65株,准确率为100%,VITEK2法显著低于PCR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274,P <0.05)。VITEK 2法将弧菌误判为单胞菌的7株菌,toxR基因测序显示均为弧菌。不同弧菌VTTEK 2鉴定准确率不同,溶藻弧菌符合率最低,为77. 4%,其次为霍乱弧菌(85.7%)和副溶血性弧菌(86.4%),而创伤弧菌鉴定符合率为100%。结论VITEK2鉴定弧菌时具有简便快速的特点,但在检测嗜盐性的弧菌时,具有--定的错误率,建议在进行弧菌鉴定时除了进行VTTEK2生化鉴定,还需要补充黏丝试验等传统生化检测项目和PCR法鉴定,根据VITEK2鉴定、传统生化检测和PCR法鉴定结果,综合判断菌株的最后鉴定结果。
- 杜波任妍妍蔡楠楠修敏刘文新田晓东
- 关键词:弧菌PCRVITEK食源性致病菌
- 辽宁省阜新市市售海鱼异尖线虫感染状况调查与分子鉴定被引量:3
- 2023年
- 目的 了解辽宁省阜新市售海洋鱼类异尖线虫感染情况,并对异尖线虫第Ⅲ期幼虫进行分子鉴定及进化溯源,确定感染异尖线虫虫种。方法 于2018—2021年随机采集市售海鱼,采用直接剖检法从市售海鱼中检出异尖线虫Ⅲ期幼虫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形态进行初步鉴定;提取虫体总DNA,扩增异尖线虫核糖体DNA内转录间隔区序列,并对其序列进行序列比对和进化分析。结果 采集289份市售海鱼样品进行剖检,共检出84份异尖线虫幼虫,检出率为29.1%,其中带鱼和小黄花鱼的检出率较高,分别为41.4%和41.2%。28条序列进行BLAST比对,结果显示检出的异尖线虫幼虫分别为异尖线虫属和宫脂线虫属的8种异尖线虫,包括派氏异尖线虫(Anisakis pegreffii)、简单异尖线虫(Anisakis simplex)、典型异尖线虫(Anisakis typical)、带鱼针蛔线虫(Raphidascaris trichiuri)、灰海鳗对盲囊线虫(Contracaecum muraenesox)、舟山宫脂线虫(Hysterothylcaium zhoushanensis)、厦门宫脂线虫(Hysterothylacium amoyense)和费氏宫脂线虫(Hysterothylcaium fabri)。28条序列构建的系统进化树总体上形成两个拓扑分支,其中派氏异尖线虫、简单异尖线虫和典型异尖线虫分别构成3簇,形成异尖线虫属的拓扑结构分支。而宫脂线虫属、对盲囊线虫属、针蛔虫属构成另外独立的一个拓扑分支。结论 阜新市售海洋鱼类异尖线虫感染情况较严重,且感染的异尖线虫种类多样,其感染优势种为派氏异尖线虫。
- 任妍妍杜波蔡楠楠修敏刘文新
- 关键词:分子鉴定食品安全寄生虫
- 阜新地区肉及肉制品中产气荚膜梭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 2021年
- 为研究阜新地区农贸市场出售的肉及肉制品产气荚膜梭菌的污染情况,并探究该菌的生物学特性。方法对2018~2020年阜新市食品风险监测项目中检出的产气荚膜梭菌进行生化鉴定和分子分型;分析了α毒素基因序列并构建了16S rRNA的系统进化树;通过药敏试验了解其耐药性。通过综合镜下形态、生化鉴定以及毛细管电泳鉴定PCR种特异性和毒素型鉴定,从2018~2020年肉及肉制品分离得到的22株菌株均为A型产气荚膜梭菌。α毒素氨基酸序列分析显示分离株C. perfringen 201901、C. perfringen 201902、C. perfringen 201905、C. perfringen 202004、C. perfringen 202006之间以及C. perfringen 201801、C. perfringen201804之间序列同源性较高,属于同一分支,亲缘关系较近。分离的菌株均对多西四环素、米诺环素和头孢氨苄的敏感性较高,对卡那霉素和庆大霉素完全耐药。本试验对当地肉及肉制品所感染的产气荚膜梭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为阜新地区肉及肉制品类食品的风险评估提供科学依据。
- 蔡楠楠夏红杜波任妍妍修敏刘文新张眉眉
- 关键词:产气荚膜梭菌毛细管电泳测序进化树耐药性
- 阜新市HIV-1感染者和AIDS患者原发性整合酶基因耐药突变分析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了解阜新市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整合酶基因的变异情况,分析阜新市原发性整合酶基因突变及相关耐药情况,为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8年-2019年阜新市102例HIV-1感染者和AIDS患者外周静脉血,分离血浆,-80℃冻存备用。采用反转录巢式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病毒pol基因区并进行序列测定,分析IN区耐药突变位点及其耐药程度。结果在102例样本中,扩增并得到有效整合酶基因序列的共有72例。共发现4种基因亚型,其中CRF01_AE为主要亚型,占79.2%(57/72),其次是07BC亚型,占12.5%(9/72),其余3种亚型:B亚型3例、G亚型1例、65_CPX亚型2例。检出1例对整合酶抑制剂雷特格韦(raltegravir,RAL)和埃替格韦(elvitegravir,EVG)具有较低耐药能力,占1.39%(1/72),其耐药相关突变位点是E138A。不同CD4水平,不同治疗时间患者的整合酶基因变异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阜新市不同HIV-1基因亚型中,整合酶耐药突变现象和基因多态性具有相应的区别,需要对整合酶基因序列特征进行研究,掌握基线数据,从而为更好地开展抗病毒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 罗周正杜波田晓东李贺马玉霞刘文新
- 辽宁省阜新市副溶血性弧菌的生物学特征、毒力基因、耐药特征及分子溯源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了解2016—2020年辽宁省阜新市副溶血性弧菌的生物学特征、毒力基因、耐药特征及MLST分型情况。方法对2016—2020年分离到的42株副溶血性弧菌,采用PCR方法扩增其毒力基因和7个管家基因,PCR扩增测序后采用DNAstar和Bioedit等软件,对本次研究的42株副溶血弧菌进行MLST同源性分析。采用Kirby-Bauer纸片法检测抗生素的耐药性。结果42株副溶血性弧菌均扩增出tlh基因,临床株以tlh+tdh+VPaI-1+VPaI-7+T3SS1+T3SS2+毒力基因型为主(53.8%,7/13),而食品株以仅含有tlh+毒力基因型为主(37.9%,11/29),13株临床株中均含有tdh或/和trh,仅有1株临床株为tdh和trh双阳性。42株菌共分为22种ST型,其中ST3型10株,本研究中的42株菌株,PHYLOViZ软件分析显示是以ST345型副溶血性弧菌为起源,形成ST162、ST1413和ST23个克隆群。菌株对氨苄西林和青霉素100.0%耐药,对头孢呋辛、羧苄西林和多西四环素的耐药率分别达到88.0%、83.3%和81.0%,对庆大霉素和头孢哌酮的敏感性较高,耐药率分别为21.4%和35.7%。结论本研究表明,阜新市存在较为严重的副溶血性弧菌污染,临床株携带的副溶血性弧菌毒力基因多于食品株,且对抗生素存在较为严重的耐药性,提示应加强副溶血性弧菌的病原学和分子流行病学监测,需重视流通环节海产品的监督管理,防止食物中毒事件发生。
- 蔡楠楠吴莹杜波任妍妍修敏刘文新
- 关键词:副溶血性弧菌多位点序列分型毒力基因耐药
- 2014年至2016年阜新市食源性致病菌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4
- 2018年
- 目的:了解阜新市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情况,分析不同食品类别和不同采样环节中食品受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情况,为本地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与评估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依据《国家食品污染和有害因素风险监测工作手册》检验方法,2014年至2016年共采集样品424份,检测沙门菌等常见食源性致病菌。结果:检出阳性样品89份,总检出率为21.0%,以铜绿假单胞菌的检出率最高,检出率为100.0%(6/6),其次为蜡样芽孢杆菌检出43株,检出率为34.1%(43/126),单增李斯特菌检出30株,检出率为17.0%(30/177),副溶血性弧菌检出8株,检出率为12.7%(8/63),阪崎肠杆菌检出2株,检出率为4.4%(2/45)。餐饮服务环节食品致病菌检出率显著高于流通环节(χ~2=5.97,P<0.05),散装(自行简易包装)食品致病菌检出率显著高于预包装食品(χ~2=6.22,P<0.05)。结论:直饮水中铜绿假单胞菌对居民的饮用水卫生存在一定食品安全风险,米饭等米面制品中蜡样芽孢杆菌污染严重。受到阪崎肠杆菌污染的食源性婴幼儿食品也是高危食品,应加强监管。
- 杜波修敏任妍妍蔡楠楠刘文新
- 关键词:食源性致病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