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海涛
- 作品数:22 被引量:15H指数:2
- 供职机构:贵州师范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贵州省省长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青年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文学历史地理更多>>
- 《庄义要删》相关问题考论被引量:1
- 2011年
- 学界对明代《庄义要删》一书的编纂者有不同的看法。经考证,我们认为《庄义要删》最初的编纂组织者是王篆,而孙应鳌是后期的校定者。焦竑在编纂《庄子翼》时将编纂者改为方扬、方沆等人,并大量地删除张居正的《评庄》,这一方面是为了掩饰其对《庄义要删》的抄用,另一方面则是出于政治的考虑。
- 刘海涛
- 关键词:编撰者考论
- 论易学的“以道义配祸福”说
- 2015年
- "以道义配祸福"是宋代著名学者程逈提出的一个重要的易学观点。此观点自提出以来,得到了宋、元、明、清儒家义理学派的认同,清代著名经学家胡渭在《易图明辨》一书中曾称其为"千古格言"。明代著名易学家蔡清在运用此观点阐释《易经》的同时,将其修正为"道义重于祸福"。清代著名学者陈法在前人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祸福由于道义"的新论述。然而,目前学术界对此观点的提出及演进缺乏深入的研究,虽取得了一些成果,但颇有商榷之处。本文的写作,旨在对一些问题进行辨析的同时,通过考察此观点的演进历程,对儒家义理学派在处理卜筮与义理的关系时所持的理念作深入的研究。
- 刘海涛
- 关键词:道义祸福
- 论语文教学的实践性被引量:1
- 2013年
- "实践性"是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理念,语文教育界对此也有论述,但对于何为"实践"、"实践"的指导思想、"实践"的内容、"实践"所要达到的目标、"实践"的途径等诸多问题则缺乏深入的探讨。
- 刘海涛王刚
- 关键词:语文新课程标准语文教学人文性
-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相关内容教学的反思
- 2014年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在学校课本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我们在对中国传统文化相关内容的教学中出现了一些误读和不求甚解之处,而且在讲读时,往往又会出现对字词的讲解与对寓意的理解相对脱节的情况。
- 刘海涛
-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教学
- “更想庭闱乐事殊”——论陈法的亲情
- 2014年
- 清初理学名臣陈法性格耿介刚直,不妄与人交往,"而于庭帏、骨肉、族党间,礼数秩然,各得欢洽"。通过对陈法与母亲、妻子、兄弟之间情感的深入剖析,我们可以看到陈法刚直性格外温情的一面。
- 刘海涛
- 关键词:亲情温情
- 陈法与陈宏谋交游考
- 2013年
- 清理学名臣陈法与当时知识精英的代表陈宏谋的交往有水乳之契。陈宏谋曾多次疏荐陈法于朝,又出资刊印陈法的著作《易笺》、《醒心集》、《敬和堂文集》等。通过考察陈法与陈宏谋的交往,可以对陈法的学术事业、行藏出处、思想情感有一个更为全面的认识与了解。
- 刘海涛
- 关键词:交游
- 从《庄子狐白》的作伪看晚明科举用书刻印的流弊被引量:2
- 2011年
- 现藏于台湾中央图书馆的《庄子狐白》一书为海内外唯一孤本,严灵峰先生将其收入在《无求备斋庄子集成续编》内,并认为书内所引汤宾尹的评语可备一家之言。笔者却发现此书应是书坊杂抄众书、拼装而成的书肆陋本,而从此书也可见晚明科举用书刊刻时作伪的流弊。
- 刘海涛
- 关键词:晚明流弊
- 杨起元《南华经品节》考辨
- 2013年
- 杨起元的《南华经品节》是《诸经品节》中的一部分,此书是书肆坊贾假借杨起元之名翻刻的陋本。但《四库全书总目》、《续文献通考》、《周秦汉魏诸子知见书目》等书在著录此书时均未对其真伪有所怀疑,故学界在引用时即出现了以讹传讹的现象。本文在对此书真伪进行考辨的基础上,对此书的价值重新进行探究。
- 刘海涛
- 关键词:伪书考辨
- “不爱官职爱泉石”——论陈法的隐逸情怀及其仕宦生涯
- 2014年
- 陈法是清初理学名臣,但其思想中有着浓厚的隐逸情怀。儒家的"经世"理念与出世的"隐逸"情怀所形成的激烈冲突使陈法的仕宦生涯一直处在"仕"与"隐"的往复之中。在仕宦的不同阶段,陈法的隐逸思想也在发生着变化,从渴求悠游山林到吏隐,陈法一直在努力找寻着"经世"与"隐逸"的平衡点,但终因其刚直的性格,陈法最终毅然放弃了仕途,实现了彻底的归隐。
- 刘海涛
- 关键词:隐逸仕宦
- 《南华真经评注》伪书相关问题考论被引量:1
- 2014年
- 《中国古籍善本书提要》《周秦汉魏诸子知见书目》等书在收录署名归有光、文震孟的《南华真经评注》一书时,均未对本书的真伪提出异疑,其书中所引众多名家评语的真实性问题也为学界所忽略,故学界在援引时出现了以讹传讹的现象。陈炜舜、方勇等先生在考论时虽然指出此书是坊贾伪作,但此书的编纂、众名家的批语是否为本人所作等问题仍困扰着学界。本文即对此做进一步的考论,以期厘清相关问题。
- 刘海涛
- 关键词:伪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