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琪琦
- 作品数:24 被引量:87H指数:6
- 供职机构:军事医学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广东省教育部产学研结合项目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呼吸道病毒核酸检测技术研究进展被引量:11
- 2012年
- 急性呼吸道感染是临床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呼吸道病毒作为其最主要的致病病原体,种类繁多,不易区分。因此,建立一种快速、灵敏、特异的检测方法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的不断发展,呼吸道病毒检测方法日新月异,尤其是基于聚合酶链反应的分子诊断技术以其检测速度快、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等特点在呼吸道病毒检测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 彭贤慧刘琪琦陈苏红
- 关键词:呼吸道病毒聚合酶链反应
- 军事医学科学院生物芯片研究进展被引量:6
- 2011年
- 生物芯片技术是20世纪末兴起的以微加工技术、化学和生物技术为依托的一项综合性高新技术,它是目前高新科技水平的代表之一.该技术根据分子间特异性相互作用的原理,将生命科学领域中不连续的分析过程集成于平方厘米大小的固相介质表面或液相介质中构建微分析系统,以实现对蛋白质和核酸等分子的准确、快速、高通量、平行化、自动化及大信息量的检测.基因芯片、蛋白质芯片、组织芯片和芯片实验室都属于生物芯片的范畴.与传统的检测技术相比,生物芯片具有准确、快速和高通量的优势.生物芯片根据其用途可分为实验室研究用和临床体外诊断用两大类.目前,生物芯片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疾病分子诊断、药物筛选、食品卫生安全、传染病预防控制、生物反恐和司法鉴定等领域.本文主要从疾病体外诊断的角度对生物芯片技术和产品进行综述.
- 刘琪琦王升启
- 关键词:生物芯片分子诊断个体化医疗
- 腺病毒分型基因芯片方法的建立和验证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建立一种高通量、快速、准确甄别3、7、14、11和55型腺病毒的化学发光基因芯片方法。方法从GenBank中查找这5种腺病毒特异性基因保守区,设计分型的探针并在筛选后进行合成,用于制备寡核苷酸基因芯片。运用多重不对称PCR法扩增特异性基因片段,将扩增产物与基因芯片上的特异性探针杂交,经过洗涤、化学发光显色后,进行结果分析。在优化的多重PCR体系、杂交条件和化学发光检测条件下,对芯片的特异性、灵敏性和重复性进行评价。结果建立的基因芯片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灵敏性和重复性,检测质粒参考品最低检测限为3×10~3拷贝/反应,38例临床样本的分型结果与测序法结果基本一致(37/38)。结论建立了一种能快速、灵敏、特异区分5种腺病毒型别的基因芯片分型方法,为腺病毒分型提供一种新的检测手段。
- 陈晓飞刘琪琦周伟张五星王升启
- 关键词:腺病毒科基因芯片化学发光
- 9种发热伴出疹病原体基因芯片检测方法的建立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建立一种能同时、快速、准确地检测包括:麻疹病毒、风疹病毒、肠道病毒71型、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登革热病毒、人类小DNA病毒B19、柯萨奇病毒A16型、A组β型酿脓链球菌(溶血性链球菌)、伤寒沙门菌,9种发热伴出疹病原体的化学发光基因芯片的方法。方法根据9种病原体特异基因中的高度保守区序列设计引物与探针,进行多重不对称PCR扩增,将带有标记的扩增产物与带有特异性探针的芯片杂交,经洗涤、化学发光显色后进行结果分析。经多重PCR体系、杂交反应和化学发光检测条件的优化,评价该芯片的特异性、灵敏度和重复性。实时荧光PCR法与芯片法分别检测肠道病毒EV71梯度稀释的核酸,比较两种方法的灵敏度。结果共筛选出9对特异性扩增引物和11条特异性检测探针。该芯片具有良好的特异性、灵敏度和重复性。质粒参考品和体外转录RNA参考品的最低检测限为3×10~3拷贝/反应,芯片法的灵敏度为实时荧光PCR法的1/10。检测74例临床样本的灵敏度为95%,特异性为85.7%,总符合率为93.2%。结论建立了一种可同时检测9种发热伴出疹病原体的化学发光基因芯片的检测方法,为发热伴出疹的临床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了一种高通量的筛查手段。
- 徐胜平刘琪琦张严峻王升启
- 关键词:多重PCR基因芯片化学发光法
- 7种立克次体甄别检测基因芯片方法的建立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建立一种能同时检测7种立克次体的化学发光基因芯片法。方法根据NCBI公开发表的7种立克次体的序列设计引物和探针,制备立克次体甄别检测基因芯片。利用多重不对称PCR法扩增立克次体靶基因片段,标记的产物与基因芯片上的探针杂交,经清洗、化学发光显色后进行结果分析。在优化的多重PCR体系、杂交反应和化学发光检测条件下,评价芯片的特异性、灵敏度、重复性。用实时荧光PCR法与芯片法分别检测莫氏立克次体梯度稀释的核酸,比较两种方法的灵敏度。制备双盲模拟样本,进一步评价芯片方法的准确性。结果该研究共筛选出1对通用引物、4对特异性引物和1条立克次体属通用探针、9条特异性检测探针。该芯片检测质粒DNA的灵敏度为1.5×102~3×103拷贝/反应,检测模拟样本的灵敏度为103~104拷贝/μl。实时荧光PCR法与芯片法检测结果一致,实时荧光PCR法比芯片法灵敏度高10倍。双盲模拟样本检测符合率为100%。结论成功建立了可同时检测7种立克次体的化学发光基因芯片检测方法,为立克次体病的临床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了一种新的高通量检测手段。
- 李灵云张英杰王升启刘琪琦
- 关键词:基因芯片多重PCR化学发光测定法
- 耐万古霉素肠球菌检测基因芯片方法的建立和验证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基于基因芯片技术建立一种能快速甄别粪肠球菌、屎肠球菌及万古霉素耐药基因的检测方法。方法根据Gen Bank中查找的2种常见肠球菌特异性基因序列(ddl)及万古霉素耐药基因(van A,van B)序列,设计与合成用于检测肠球菌的特异性基因及耐药基因的引物和探针,制备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检测基因芯片。利用多重不对称PCR法扩增样品中的特异性基因与耐药基因片段,标记产物与基因芯片上的探针杂交,经清洗、化学发光法显色后进行结果分析。在优化的多重PCR体系、杂交反应和化学发光法检测条件下,评价芯片的特异性、灵敏性和重复性。结果共筛选出1对通用引物、4对特异性引物和1条细菌通用探针、4条特异性检测探针。该芯片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重复性,灵敏性可达103CFU/ml。10例临床分离株样本的芯片检测结果与药敏实验基本一致(8/10)。结论初步建立了检测VRE的基因芯片方法,利用此方法可以甄别2种VRE种类并检测其耐药基因。
- 何莎宋燚陈苏红王升启张五星周伟刘琪琦
- 关键词:万古霉素芯片分析技术耐万古霉素肠球菌多重PCR化学发光法
- 人腺病毒及其分型方法研究进展被引量:5
- 2017年
- 人腺病毒是引起婴幼儿急性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还可引起其他系统感染。在临床表现方面与其他病原微生物的感染比较相似,仅根据临床表现诊断疾病比较困难,需要实验室的诊断证实。腺病毒的致病谱根据血清型的不同而不同,而其血清型是由分子结构中高变区的特异抗原决定的,特定血清型与疾病的严重程度、临床表现密切相关,所以腺病毒的检测分型尤为重要。本文就腺病毒的分子结构、流行特点及检测分型方法进行简要综述。
- 陈晓飞陈晓飞刘琪琦周伟张五星
- 关键词:人腺病毒分子结构分型方法
- 致泻性大肠杆菌毒力基因及检测方法研究进展被引量:15
- 2013年
- 致泻性大肠杆菌(E.coli)是引起机体肠道感染和肠道外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之一,近年来暴发的多起E.coli疫情也不断引起人们对E.coli检测的重视,而编码致泻性E.coli的毒力因子如外毒素、黏附素、外膜蛋白的基因在其检测中扮演重要角色。本文就近年来这方面的研究作一简要概述。
- 王凯刘琪琦
- 关键词:致泻性大肠杆菌毒力基因
- 幽门螺杆菌对两种抗生素的耐药性及相关基因突变分析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分析浙江地区26株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对克拉霉素和左氧氟沙星的耐药性,探讨H.pylori对克拉霉素、左氧氟沙星的耐药性,及其与23SrRNA基因、gyrA基因突变的关系。方法采用E-test法测定H.pylori对克拉霉素和左氧氟沙星的最低抑菌浓度(MIC),提取H.pylori基因组DNA,采用PCR法扩增23SrRNA和gyrA基因片段,并对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分析。结果药敏实验结果显示26例临床分离株中,6例对克拉霉素耐药,6例对左氧氟沙星耐药,8例对克拉霉素和左氧氟沙星双重耐药。所有克拉霉素耐药菌株23SrRNA基因都存在A2143G突变;左氧氟沙星耐药菌株gyrA基因中的喹诺酮类耐药决定区(quinolone-resistance-determining region,QRDR)存在突变,主要在第87和91位氨基酸。结论 23SrRNA基因的A2143G突变是导致H.pylori对克拉霉素耐药的主要原因;gyrA基因的87和91位氨基酸突变是导致H.pylori对左氧氟沙星耐药的主要原因。
- 豆峰娜刘琪琦陈苏红张影杨宁敏王升启
-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克拉霉素左氧氟沙星GYRA
- 复合探针实时荧光PCR检测细菌耐药基因bla_(NDM-1)方法的建立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建立一种检测编码新德里金属β内酰胺酶1(NDM-1)的细菌耐药基因blaNDM-1的复合探针实时荧光PCR方法。方法:基于复合探针技术原理,以blaNDM-1基因作为待检靶基因建立检测方法,对PCR扩增体系中镁离子浓度、PCR退火温度等进行优化,并对检测的灵敏性、特异性、重复性等进行评价。结果:优化了最佳反应体系和扩增条件;以灵敏度质控品进行灵敏度实验,最低检测限可达2拷贝/体系;非耐药性菌株的检测结果均为阴性;批间批内变异系数均小于5%;只有产NDM-1的鲍曼不动杆菌检测为阳性,其他377株临床分离菌和阴性对照均无响应。结论:建立了检测含blaNDM-1基因的菌株的方法,具有很好的灵敏性、特异性和重复性。
- 吕虹刘志红刘琪琦孙晓彦陈苏红王升启
- 关键词:实时荧光PCR分子诊断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