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0篇医药卫生
  • 1篇电子电信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9篇适形
  • 8篇放疗
  • 7篇三维适形
  • 6篇调强
  • 6篇适形放射
  • 6篇适形放射治疗
  • 6篇立体定向放射
  • 5篇腺癌
  • 5篇鼻咽
  • 5篇鼻咽癌
  • 4篇三维适形放射
  • 4篇三维适形放射...
  • 4篇立体定向放射...
  • 3篇调强放疗
  • 3篇胰腺
  • 3篇胰腺癌
  • 3篇三维适形放疗
  • 3篇射线
  • 3篇适形放疗
  • 3篇伽玛刀

机构

  • 2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21篇吴旭东
  • 17篇白永瑞
  • 13篇曹鸿斌
  • 13篇马秀梅
  • 13篇戴立言
  • 12篇叶明
  • 11篇侯艳丽
  • 8篇李莉
  • 3篇周荻
  • 3篇陈海燕
  • 2篇刘滔
  • 1篇高美梅
  • 1篇张松方
  • 1篇严惟力
  • 1篇黄钢
  • 1篇夏士安
  • 1篇姚原
  • 1篇于靓杰
  • 1篇任伟
  • 1篇吴国华

传媒

  • 6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中国癌症杂志
  • 2篇肿瘤学杂志
  • 2篇2007第六...
  • 1篇临床肿瘤学杂...
  • 1篇中华放射肿瘤...
  • 1篇生物医学工程...
  • 1篇世界肿瘤杂志
  • 1篇中华临床医学...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2
  • 1篇2010
  • 4篇2009
  • 8篇2008
  • 4篇2007
  • 1篇2006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局部晚期胰腺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与γ射线体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加量疗效分析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回顾性分析局部晚期胰腺癌患者接受直线加速器X射线常规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简称放疗)(3D-CRT组)与常规适形放疗加γ射线体部立体定向放疗加量治疗(SBRT加量组)之间的疗效差异。方法 40例局部晚期胰腺癌患者,其中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龄46~83岁,中位年龄72岁。3D-CRT组28例,SBRT加量组12例。ⅡA期(T3N0)6例,ⅡB(T1-3N1)5例,Ⅲ(T4N0-1)29例。单纯3D-CRT组计划总剂量46~50 Gy。SBRT加量组的常规适形放疗剂量计划为40 Gy(20次),然后采用SBRT追加加量16Gy(8次)。结果中位随访时间27个月(随访时间3~44个月),全组适形放疗中位肿瘤靶体积(GTV)为75.3 mL(GTV为17.5~191.7 mL),中位CTV为349.7 mL(CTV为114.4~727.9 mL)。SBRT加量CT定位时中位GTV为47.5mL(GTV为11.7~96.9mL)。3D-CRT组中位照射剂量46Gy(照射剂量18~50Gy),SBRT组适形放疗中位照射剂量40 Gy(照射剂量40~46 Gy),γ射线立体定向放疗加量中位照射剂量16 Gy(照射剂量14~20 Gy)。全组中位生存时间8.4个月(生存时间1.4~35.1个月),3D-CRT组与SBRT组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8.2个月(生存时间1.4~21.2个月)、17.7个月(生存时间2.9~35.1个月),P>0.05。两组治疗相关急性和后期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局部晚期胰腺癌患者,适形放疗加γ射线立体定向放疗加量耐受性好,有提高生存期的趋势。能否真正地提高生存率,有待进一步扩大样本研究。
白永瑞马秀梅侯艳丽陈海燕周荻唐剑敏戴立言曹鸿斌吴旭东叶明
关键词:胰腺癌适形放射治疗Γ射线
鼻咽癌调强放疗技术临床应用初浅体会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探讨用动态调强放疗技术对鼻咽癌在日常临床工作中的可行性。方法2000年3月~2004年2月共有25例鼻咽癌接受调强破疗,病人用PQSCT扫描,医师在CT模拟工作站上(AcQsim)勾画GTV,CTV颈部淋巴结。再将CT模拟工作站上勾画好的图像传至逆向治疗计划(Cadplan-Helios)。用放疗专用局域网Varis将做好治疗计划连接varian2100C/D带有80叶多叶准直器(MLC)的直线加速器,实施调强放疗。治疗前用体膜用Farmar剂量仪,Scanditronix半导体剂量仪510DPD以及Scanditronix胶片剂量仪分别对逆向治疗计划以及直线加速器和MLC进行质量验证。结果调强放疗的病人GTV平均刺量为72Gy。计划靶区体积平均剂量〉90%的处方剂量。治疗的野数一般用5~7个野。由于动态调强,5个放射野总共花费12~15min时间。位置验证射野中心误差为±3mm。MLC叶片验证误差在规定范围内。治疗计划剂量计算在体膜上做绝对剂量验证,结果〈2%剂量误差。急性放疗毒副反应在Ⅱ~Ⅲ级,均在正常组织耐受量范围内。病人口干情况用非参数统计。结论运用动态调强放射治疗技术和逆向治疗计划在临床日常放疗中活疗鼻咽癌是确实可行的。用调强放射治疗技术,病人有好的耐受性。比较常规的放射治疗技术,调强放射治疗技术显示更能减少肿瘤周固正常组织的削量同时能提高肿瘤靶区的荆量,提高了治疗增益比。
吴国华姚原蒋马伟张松方夏士安陆冬青屠永清白永瑞吴旭东
关键词:鼻咽癌CT模拟
肺癌三维适形放疗所致放射性肺炎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17
2008年
[目的]评价三维适形放疗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放疗计划的物理参数,评估临床、物理指标与放射性肺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发生放射性肺炎的肺癌患者,并配以同期治疗的36例未发生放射性肺炎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三维适形治疗计划的剂量体积直方图(DVH)及临床资料。观察包括年龄、性别、病理、临床分期、肿瘤位置、化疗、肺部疾病史放疗剂量等临床指标,及DVH上获取的包括两肺V5、V10、V15、V20、V25、V30、V35、V40、V45及Dmean、GTV体积、两肺容积等物理参数。比较这些因素对放射性肺炎发生率的影响。[结果]放射性肺炎发生时间,8例于放射治疗中,28例于放射结束后0~9个月。中位时间为3.5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物理指标两肺V5、V10、V15、V20、V25、V30、V35、V40及Dmean,临床指标吸烟和合并化疗与放射性肺炎发生率相关,而患者年龄、临床分期、病理类型、是否合并肺部基础疾病等与放射性肺炎的发生无明显关系。多因素分析显示仅有V5与放射性肺炎相关。[结论]评估肺癌治疗计划时,要充分考虑两肺V5、V10、V15、V20、V25、V30、V35、V40及Dmean等物理学指标,合并化疗及吸烟患者更应该严格控制正常肺组织受量。而V5是预测放射性肺炎的独立指标。
马秀梅叶明李莉吴旭东戴立言
关键词:放射疗法适形辐射性肺炎剂量效应关系
鼻咽癌三维计划设计中不同设野技术的剂量学和治疗效率对比
目的:鼻咽癌三维放射治疗是使用面颈联合野和锁上野联合照射,本文探讨三维放射治疗中不同设野技术对剂量分布的影响,从而选择合适的设野技术,更好的满足临床需要,降低机器消耗,提高治疗效率。方法:1、针对不同准直器类型,照射方式...
曹鸿斌吴旭东戴立言
文献传递
十字坐标验证板在放射治疗中的应用技术
目的目前放射治疗的验证受到了高度的重视,针对放射治疗位置的验证,社会上出现了加速器数字影像验证系统,提高了效率。但数字影像验证系统的测量精度需要验证,如果放疗单位没有添置数字影像验证系统,放射治疗位置的验证又如何进行,本...
吴旭东戴立言曹鸿斌
文献传递
复发鼻咽癌35例调强放疗疗效及预后分析被引量:8
2008年
[目的]探讨复发鼻咽癌调强适形放射治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otherapy,IMRT)的疗效及对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收集2005年5月~2007年7月就诊的35例复发鼻咽癌患者,中位复发时间27个月(6~264个月)。单纯鼻咽局部复发10例,合并颈部淋巴结9例,单纯淋巴结复发2例(咽后外侧淋巴结1例、乳突根部淋巴结1例),单纯海绵窦复发4例,鼻咽合并颅底、海绵窦、桥小脑角及颈动脉鞘复发6例,单纯颈动脉鞘复发4例,其中合并化疗8例,所有患者均进行局部三维适形调强放疗,观察放疗疗效以及相关副反应,并对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GTV中位体积为43.68cm3(5.91~181cm3),GTV的D95为69.20Gy,V95为97.64%,平均剂量71.56Gy。急性反应轻,罕见Ⅲ度以上皮肤黏膜反应。中位随访时间9个月。1年总生存率73%。1年局部无进展生存率94%。5例死于鼻咽大出血。[结论]IMRT是复发鼻咽癌有效的治疗手段,近期疗效可靠,耐受性好。死亡原因主要是鼻咽大出血。GTV体积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
李莉马秀梅戴立言刘滔吴旭东侯艳丽白永瑞
关键词:鼻咽肿瘤复发调强放射治疗预后
食道癌三维适形放疗致放射性肺炎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6
2008年
目的分析接受三维适形放疗食道癌患者的放疗计划中各参数指标与放射性肺炎发生的关系。方法回顾接受放射治疗的103例食道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体力状况评分、吸烟情况、肺部合并症和肿瘤的位置、临床分期、化疗情况、放疗方式等;收集所有患者三维适形治疗计划的剂量体积直方图(DVH)中各参数指标,包括不同剂量(Gy)照射的肺体积占全肺体积的百分比(V_(dose):V_5、V_(10)、V_(13)、V_(15)、V_(20)、V_(25)、V_(30)、V_(35)、V_(40)、V_(45))、全肺平均剂量(LMD)、大体肿瘤靶区(GTV)、两肺容积等。分析临床和放疗参数指标与放射性肺炎发生的关系。结果103例中25例发生放射性肺炎,其中6例发生于放射治疗中,19例发生于放疗后4月内。单因素分析显示,在有与无放射性肺炎发生的患者之间,两肺V_5、V_(10)、V_(13)、V_(15)、V_(20)、V_(25)、V_(30)及LMD、肺容积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临床指标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未发现与放射性肺炎发生相关的因素(P>0.05)。结论评估三维适形食道癌放射治疗计划时,要充分考虑两肺V_5、V_(10)、V_(13)、V_(15)、V_(20)、V_(25)、V_(30)及LMD、肺容积等指标。
马秀梅李莉戴立言曹鸿斌吴旭东叶明白永瑞
关键词:食道癌三维适形放疗放射性肺炎剂量体积直方图
恶性脑胶质瘤三维适形放疗与调强适形放疗剂量学对比研究被引量:7
2008年
背景与目的:恶性胶质瘤细胞对射线敏感性低,增加肿瘤区的放射剂量可能进一步延长局控和生存期。然而由于正常组织耐受量限制,普通三维适形技术(3 dimensional convention radiation therapy,3D-CRT)难以进一步提高剂量,本研究旨在利用三维治疗计划系统(3 dimensional treatment planning system,3D-TPS)对恶性脑胶质瘤3D-CRT和逆向调强适形放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计划作剂量学比较,探讨IMRT在恶性脑胶质瘤放疗中应用的可行性,为临床应用IMRT技术提高恶性脑胶质瘤靶区剂量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选择2006年7月-2007年10月本科收治的11例经病理证实的恶性胶质瘤术后患者,分别用3D-TPS对每例患者做出3D-CRT和IMRT计划。比较两种方法中靶区覆盖情况、适形指数、危及器官所受照射剂量、照射范围以外正常组织的剂量差别。结果:IMRT计划中PGTV的Dmean、PTV1和PTV2的Dmax和Dmin均高于3D-CRT(P<0.05)、靶区适形度更好(CI95%1.39vs2.74,P<0.001),脑干、垂体、晶体、双眼、视交叉、右侧视神经的照射剂量、照射靶区以外正常组织总体及25~30Gy受照积分剂量低于3D-CRT(P<0.05);两种计划对肿瘤靶区范围的覆盖(P=0.70)及靶区剂量均匀性(P=0.41)、左侧视神经受量(P=0.08)、小于25Gy的靶区外正常组织积分剂量IMRT略高于3D-CRT,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与3D-CRT比较IMRT能够提高靶区适形度及肿瘤放疗剂量、更好的保护危及器官、有效提高治疗增益比、且没有提高暴露在低剂量照射范围内的正常组织的体积和总体剂量,缩短了治疗时间。
李莉马秀梅曹鸿斌戴立言侯艳丽吴旭东白永瑞叶明
关键词:胶质瘤三维适形放疗调强适形放疗剂量学
局部复发性鼻咽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目的针对局部复发性鼻咽癌病例采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观察患者鼻咽局部近期疗效以及正常组织的急性和后期放射损伤。方法 2004年10月至2006年1月,共有18例病理或 CT 和/或 MRI 证实为鼻咽癌放疗后鼻咽局部复发无...
白永瑞侯艳丽吴旭东
文献传递
脑胶质瘤术后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的疗效分析
2009年
目的探讨脑胶质瘤术后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69例脑胶质瘤患者(WHOⅠ级2例,Ⅱ级18例,Ⅲ级18例,Ⅳ级31例)术后接受三维适形放射治疗,治疗剂量50~60Gy/25~30次,5撕周。35例未行化疗;34例同期或放疗后接受化疗(4娟周期),其中18例口服替莫唑胺,16例为其他方案化疗。中位随访期13个月(6~31个月)。结果69例患者中,WHOⅠ级患者生存率100%,Ⅱ级94-4%,Ⅲ级61.1%,Ⅳ级41.9%。Ⅰ、Ⅱ级和Ⅲ、Ⅳ级肿瘤无进展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4.5个月和9.0个月(P=O.037),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4.5个月和13.0个月(P=0.131),1年生存率分别为60.0%和49.0%。手术与放疗间隔时间≤4周的患者和〉4周的患者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1.5个月和15.5个月(P=0.24),1年生存率分别为47.7%和68.0%。34例化疗和35例非化疗患者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3个月和13.5个月(P=0.532),1年生存率分别为52.9%和51.4%。其中34例化疗患者中,口服替莫唑胺患者与其他方案化疗患者比较,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1.5个月和15.5个月(P=0.187),1年生存率分别为44.4%和62.5%。结论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对脑胶质瘤术后患者有较高的肿瘤局部控制率,
侯艳丽白永瑞吴旭东周荻陈海燕叶明
关键词: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脑胶质瘤疗效分析中位生存期化疗患者替莫唑胺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