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鸣虎

作品数:56 被引量:84H指数:4
供职机构:湖北科技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教育厅重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化学工程医药卫生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0篇期刊文章
  • 9篇专利
  • 3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2篇理学
  • 9篇化学工程
  • 2篇医药卫生
  • 1篇社会学
  • 1篇文化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12篇化合物
  • 8篇配合物
  • 8篇活性
  • 6篇豆素
  • 6篇香豆素
  • 5篇氮杂
  • 5篇蛋白
  • 5篇荧光
  • 5篇荧光猝灭
  • 5篇水杨醛
  • 5篇牛血清白蛋白
  • 5篇猝灭
  • 5篇金属
  • 5篇金属配合物
  • 5篇SCHIFF...
  • 4篇生物活性
  • 4篇热力学
  • 4篇热力学参数
  • 4篇类化
  • 4篇类化合物

机构

  • 23篇湖北科技学院
  • 18篇咸宁学院
  • 8篇咸宁师范高等...
  • 6篇武汉大学
  • 3篇湖北大学
  • 1篇湖南大学
  • 1篇华中师范大学
  • 1篇凯里学院
  • 1篇扬州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武汉理工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福...

作者

  • 54篇吴鸣虎
  • 20篇孙绍发
  • 14篇李艳
  • 9篇汪舰
  • 7篇彭艳红
  • 7篇高涛
  • 5篇朱晓明
  • 5篇傅恩琴
  • 5篇吴成泰
  • 5篇黄文平
  • 5篇郭海滨
  • 5篇郭海兵
  • 4篇杨绪红
  • 3篇杨桂春
  • 3篇胡国文
  • 3篇陈祖兴
  • 2篇黄文平
  • 2篇许韵华
  • 2篇杨绪红
  • 2篇曹晓蓓

传媒

  • 5篇有机化学
  • 4篇咸宁学院学报
  • 3篇华中师范大学...
  • 2篇化工科技
  • 2篇化学试剂
  • 2篇河南师范大学...
  • 2篇湖北社会科学
  • 2篇应用化学
  • 2篇化学研究
  • 2篇咸宁师专学报
  • 2篇化学与生物工...
  • 2篇湖北科技学院...
  • 1篇稀土
  • 1篇山东化工
  • 1篇涂料工业
  • 1篇分析科学学报
  • 1篇武汉大学学报...
  • 1篇合成化学
  • 1篇大学化学
  • 1篇精细化工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9
  • 3篇2017
  • 4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4
  • 8篇2013
  • 1篇2012
  • 4篇2011
  • 4篇2010
  • 2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5
  • 2篇2003
  • 1篇2002
  • 4篇2000
  • 1篇1999
  • 1篇1998
5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含γ-羟丙基西佛碱型大环四胺的合成研究被引量:3
1995年
本文报道一种由脂肪族二元伯胺单高氯酸盐与3,4-二氢-2H-吡喃-5-醛(3)一步环化缩合合成具有特殊结构的含γ-羟丙基西佛碱型大环四胺(5,6)新的简捷方法,该法反应条件温和,产物溶解性能好且易于处理,产率达52~55%。在无高氯酸存在的条件下,脂肪族二元伯胺与3缩合只能得到半关环产物7,8。
吴鸣虎傅恩琴邓立新吴成泰
关键词:大环四胺
溴酸苄基三苯基鏻的氧化性能研究被引量:1
2000年
利用溴酸钠与氰化苄基三苯基鏻作用得到溴酸苄基三苯基鏻氧化剂。该氧化剂热稳定性好,氧化性能温和,在非质子有机溶剂中和在Lewis酸存在下,有效地将苄醇、环醇、和α-羟基酮氧化为相应的羰基化合物,产率较高;将苯硫酚氧化为二硫化物,产率中等。此外,对该氧化剂氧化烷基苯为醛、酮及羧酸,氧化芳醛为羧酸也作了研究。
吴鸣虎杨桂春陈祖兴
关键词:氧化剂苯硫酚氧化性
吡唑并嘧啶酮的合成进展被引量:1
2013年
吡唑并嘧啶酮化合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自从1888年合成第一个吡唑并嘧啶酮以来,吡唑并嘧啶酮的合成与应用研究越来越活跃.一些吡唑并嘧啶酮化合物被应用到常见疾病的治疗上,可谓珍贵药物发现史上的明珠.一个多世纪以来,各种合成吡唑嘧啶酮化合物的方法层出不穷.但是,有关吡唑嘧啶酮的合成的专题综述尚未见文献报道.本文从合成方法学的角度对吡唑并嘧啶酮的合成作一全面综述.
杨绪红曹晓蓓金小红吴鸣虎
3,4─二氢─2H─吡喃─5─醛与脂肪二胺的反应研究
1995年
3,4-二氢-2H-吡喃-5-醛与脂肪二胺在水溶剂中,于低温下反应48h,得到N,N′-二(2-羟两基-3-氧代-1-丙烯基)二胺。产物经元素分析,IR,1HNMR和MS证实。
吴鸣虎傅恩琴吴成泰
关键词:吡喃氧代丙烯基
Fe(Ⅲ)介导下的香豆素-3-羧酸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被引量:2
2013年
应用荧光光谱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研究了Fe3+介导下的香豆素-3-羧酸(CCA)与牛血清白蛋白(BSA)间的相互作用,确定了Fe3+介导下的CCA对BSA的荧光猝灭过程.在此基础上测定了不同温度下该结合反应的结合常数,结合位点数,热力学参数等,依据能量转移理论确定了CCA和BSA间的结合距离,采用同步荧光技术考察了CCA对BSA构象的影响,并讨论了CCA与BSA的结合模式.结果表明CCA对BSA是动态猝灭过程,结合反应主要是熵驱动,主要作用力是疏水力,香豆素-3-羧酸-Fe3+的加入并未使BSA的构象发生变化.
李艳吴鸣虎袁惠
关键词:牛血清白蛋白荧光猝灭热力学参数
3-氯-2-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壳聚糖复合水凝胶的辐射法制备及其性能被引量:4
2016年
以聚乙烯醇(PVA)、聚氧乙烯(PEO)和3-氯-2-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壳聚糖(HACC)为原料通过辐射交联法制备出一种新型壳聚糖水凝胶敷料(HACC/PVA/PEO),探讨了不同辐照剂量以及物料比对其性能的影响,并用红外和扫描电镜进行了结构表征.结果表明,当辐照强度为40kGy,壳聚糖季铵盐(HACC)与聚乙烯醇(PVA)/聚氧化乙烯(PEO)共混物料比为1∶1(质量比)时,水凝胶的抗张强度达3.2 MPa,且具备理想的溶胀性能以及水蒸发率,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曹晓蓓樊李红吴鸣虎杨晶
关键词:壳聚糖水凝胶辐照交联抗菌性
试论近代主流学问观的嬗变
2005年
近代中国社会的主流学问观经历了一个由以儒学为核心的传统学问观向以“文理之分”为特征的新型学问观转变的过程。这个过程曲折而艰难,但无疑体现了时代的进步。另一方面,学问观的嬗变也引发了“重理轻文”等新的问题。要树立科学学问观,必须摒弃源于经世致用思想的实用主义价值观和学术研究中的急功近利心态,坚持既重视科学素质的养成和人文精神的塑造,又注重科学事业本身的发展和科学传统的培植。
吴鸣虎
关键词:中体西用
三氮唑-烯烃类化合物合成方法
本发明公开一种三氮唑-烯烃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是在反应溶剂中,以α,β-不饱和醛类化合物和叠氮类化合物为原料,在胺类化合物催化、强碱作用下,反应得到三氮唑-烯烃类化合物。本发明原料廉价易得,反应条件温和,合成方法路线简便...
汪舰彭艳红石文娟孙绍发郭海兵高涛吴鸣虎
文献传递
手性除草剂糖草酯的合成研究被引量:4
2007年
以L-乳酸为起始原料,采用目标导向合成,通过酯化、磺酰化、醚化得到手性除草剂糖草酯.总收率为67.2%,化学纯度为94.0%,光学纯度为89.4%.该合成路线成本低,易于实现工业化.
曹洪恩吴鸣虎王红玲
关键词:手性除草剂L-乳酸
一种含2‑苯胺基‑3‑氨烷基喹唑啉‑4(3H)‑酮结构的氮杂环化合物
本发明涉及本发明涉及一种含2‑芳胺基‑3‑氨烷基喹唑啉‑4(3H)‑酮结构的氮杂环化合物,具有如下通式(I)所示结构特征:<Image file="DDA0001257521230000011.GIF" he="295"...
杨绪红吴鸣虎孙绍发曾志刚
文献传递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