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以华
- 作品数:14 被引量:90H指数:4
- 供职机构:盐城市大丰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 HIV抗体初筛试验阳性结果分析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通过对获得性免疫缺陷病毒(HIV)抗体初筛试验阳性结果分析,探讨其影响因素,以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方法对56例HIV抗体初筛试验阳性血清标本,分别使用厦门新创试剂和上海科华试剂进行检测,如两种试剂均呈阳性或一阴一阳,需送艾滋病确认实验室进行确认。结果 56例初筛阳性血清标本,经两种试剂复检,均为阴性2例,均为阳性52例。厦门新创试剂与上海科华试剂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1,P〉0.05)。54例复检阳性标本经送上级确认实验室最终确认,阳性49例,阴性5例。结论 HIV抗体初筛试验阳性结果影响因素较多,主要与试剂的敏感度和特异度有关,操作中应严格执行质量控制,才能把HIV检测工作做得更好。
- 周以华
- 关键词:HIV抗体敏感度特异度
- 肺血栓栓塞症患者D-二聚体的检测及临床价值被引量:4
- 2010年
- 目的对肺血栓栓塞症(PTE)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D-dimer,D-D)进行检测,探讨其在排除PTE诊断及预后判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取56例PTE患者和20例对照组(健康体检者)的抗凝静脉血,采用日本Sys-mex公司的CA-1500血凝仪及其配套试剂,血浆D-D测定采用免疫比浊法。结果 56例PTE初治组和治疗无效组D-D含量明显升高,治疗缓解组血浆D-D含量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结论血浆D-D含量的变化与PTE严重程度及预后呈显著相关性。其检测方法简便、快速,敏感性高,可作为排除PTE的诊断及预后判断的实验室指针。
- 周以华
- 关键词:肺血栓栓塞症D-二聚体免疫比浊法
- 抗HBCIGM、前S1抗原与HBV-DNA在乙肝诊断中的相关性探讨
- 2010年
-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抗HBCIgM、前S1抗原(HBVPreS1—Ag)与HBV—DNA的相关性。方法从临床检测HBV—M的标本中筛出HBV阳性病例203例,采用ELiSA法检测抗HBcIgM、HBVPreS1Ag和荧光定量PCg法检测标本HBV-DNA,并与5例HBV~M全阴性血清进行比较,同时采用酶法检测所有血清标本的ALT和AST。结果抗HBcIgM、H8VPre—S1Ag和HBV-DNA在HBeAg(+)组中检出率分别为756%、90.2%和100%,在HBsAg(+)+HBeAb(+)+HBcAb(+)组中检出率为589%、42.5%和481%。在HBsAg(+)+HBcAb(+)、HBsAg(+)、HBeAb+HBcAb三组中,抗HBcIgM、HBV~DNA和HBVPre-S1Ag仍有一定检出率。抗HBc-IgM(+)组中.ALT和AST异常率分别占74.3%和65.8%HBVPre-S1Ag(+)组中,ALT和AST异常率分别占543%和467%。结论抗HBcIgM是乙型病毒性肝炎早期诊断和监测慢性肝炎急性发作的重要指标,HBV—DNA阳性检出率通常被当作HBV感染及复制的金标准,HBV低廉,指示急性乙型肝炎向慢性转变。评估Pre—S1Ag与HBV—DNA的符合率较高,是对HBV—M和HBV—DNA测定的重要补充和加强,在没有条件开展HBV—DNA定量的广大基层医院.进行HBV—M检测时,抗HBcIgM和HBVPre—s1Ag联合检测,互补共存,可以更好地服备于临床.
- 周以华
- 关键词:前S1抗原
- 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和血小板聚集率检测的临床价值被引量:5
- 2016年
-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和血小板聚集率(PagT)对诊断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65例(合并脑梗死组),2型糖尿病患者55例(单纯糖尿病组),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分别检测3组研究对象的Hcy、PagT、血压、体质量、身高等各项指标并进行比较;再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危险影响因子。结果合并脑梗死组Hcy、PagT水平明显高于单纯糖尿病组及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cy和PagT均为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危险影响因素;Pe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Hcy、PagT对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疾病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关系。结论 Hcy、PagT水平在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中显著升高,可通过检测糖尿病患者Hcy、PagT水平预测脑血管疾病的发展进程。
- 周以华
- 关键词:同型半胱氨酸血小板聚集率2型糖尿病脑梗死
- 五点草试治鸡新城疫病报告
- 2003年
- 施仁波周以华仲华政
- 关键词:新城疫症状剖检变化疗效
- 加味当归补血汤治疗母猪缺乳
- 2002年
- 施仁波姜金三周以华
- 关键词:加味当归补血汤母猪缺乳症
- 骨髓检验诊断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价值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 分析、探讨骨髓检验诊断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价值.方法 在2013年2月-2016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中随机选取65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外周血和骨髓均正常的非血液病患者65例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进行血液学与骨髓检查.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血红蛋白、白细胞、血小板及网织红细胞绝对值计数和骨髓增生程度.结果 观察组的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及网织红细胞绝对值计数都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骨髓增生Ⅱ级、Ⅲ级比例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Ⅳ级、V级比例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骨髓检验诊断再生障碍性贫血临床价值较高,能准确反映出患者骨髓细胞结构的改变状况,值得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 周以华
- 关键词:再生障碍性贫血
- 抗HBCIGM、前S1抗原与HBV-DNA在乙肝诊断中的相关性探讨
- 2010年
-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抗HBcIgM、前S1抗原(HBV PreS1—Ag)与HBV-DNA的相关性。方法从临床检测HBV-M的标本中筛出HBV阳性病例205例,采用ELISA法检测抗HBcIgM、HBVPreS1-Ag和荧光定量PCR法检测标本HBV—DNA,并与5例HBV—M全阴性血清进行比较,同时采用酶法检测所有血清标本的ALT和AST。结果抗HBcIgM、HBVPre—S1Ag和HBV—DNA在HBeAg(+)组中检出率分别为73.6%、90.2%和100%,在HBsAg(+)+HBeAb(+)+HBcAb(+)组中检出率为38.9%、42.5%和48.1%。在HBsAg(+)+HBcAb(+)、HBsAg(+)、HBeAb+HBcAb三组中,抗HBcIgM、HBV—DNA和HBVPre-S1仍有一定检出率。抗HBc-IgM(+)组中,ALT和AST异常率分别占74.3%和65.8%HBVPre—S1Ag(+)组中,ALT和AST异常率分别占54.3%和467%。结论抗HBcIgM是乙型病毒性肝炎早期诊断和监测慢性肝炎急性发作的重要指标,HBV—DNA阳性检出率通常被当作HBV感染及复制的金标准,HBV低廉,指示急性乙型肝炎向慢性转变。评估Pre—S1Ag与HBV~DNA的符合率较高,是对HBV-M和H8V-DNA测定的重要补充和加强,在没有条件开展HBV—DNA定量的广大基层医院,进行HBV-M检测时,抗HBcIgM和HBVPre—S1Ag联合检测,互补共存,可以更好埔服务于临床。
- 周以华
- 关键词:HBV-M前S1抗原
- 病态造血细胞分析在MDS临床诊断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探讨病态造血细胞应用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5年5月该院收治的MDS患者72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巨幼细胞性贫血(MA)60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56例、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AA)52例、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NH)16例作为对照组。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外周血指标及骨髓细胞形态变化情况进行研究分析。结果 72例MDS患者外周血和骨髓病态造血细胞比较,红系病态造血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粒系病态造血、巨核系病态造血、原幼细胞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与对照组比较发现,与MDS密切相关的病态造血细胞形态包括多核红细胞、环形铁粒幼细胞、环形核粒细胞、Pleger-Huet样畸形、小巨核细胞。结论 MDS患者一般会发生外周血及骨髓细胞形态学病态造血,但两者的变化关系较为复杂,难以依靠单种指标变化情况对患者进行确诊。通过外周血指标联合骨髓细胞形态学分析可发现特殊的病态造血现象,有助于提高MDS的诊断,减少误诊、漏诊的可能。
- 周以华
- 关键词:骨髓形态学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初筛试验阳性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5
- 2010年
- 目的通过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抗体初筛试验阳性的结果分析,提高实验室HIV抗体的检测水平。方法对42例初筛试验阳性的标本用原有试剂加另外一种不同原理或不同厂家的筛查试剂重复检测。如两种试剂复测均呈阴性反应,则报HIV抗体为阴性;如均呈阳性反应,或一阳性一阴性,则报HIV抗体待复查,需送江苏省艾滋病检测确证实验室确认。结果 42例初筛阳性经2种试剂复检有5例均呈阴性反应,11例均呈阳性反应,26例为一阴性一阳性,送江苏省艾滋病检测确证实验室确认阳性仅2例,有较高的假阳性率。结论 HIV抗体初筛阳性的影响因素是试剂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以及实验室质量控制的管理。
- 周以华
- 关键词: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初筛试验假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