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华斌
- 作品数:42 被引量:65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国传媒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211”工程更多>>
- 相关领域:艺术历史地理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 我的治学路
- 2005年
- 治学之始1977年12月3日晚上7点半,我77岁的父亲周贻白瘫痪在家数年后,终因心力衰竭,逝于北京协和医院观察室。当时,只有我在他的身边。父亲一辈子搞话剧、电影,后来专门从事中国戏剧史研究。
- 周华斌
- 关键词:中国戏剧史周贻白戏剧戏曲学
- 清宫武戏与中华武戏——《清宫武戏研究》序
- 2023年
- 一本书宏观梳理了中国戏曲史上的武戏源流,重在对清宫武戏进行全面深入的阐论。尽管书名为《清宫武戏》,实际上是“中华武戏”的重要一环。文情武技、文武兼备,是中国戏曲作为场上表演艺术的特征。武戏主要运用肢体语言,与声情并茂的声腔语言并行发展。尽管肢体语言相对简单,但形象直观,容易被观众接受,甚至能跨越声腔的国际障碍。
- 周华斌
- 关键词:观众接受中国戏曲史声情并茂文武兼备
- 大众文化语境下戏剧艺术元素的组合被引量:1
- 2010年
- 戏剧艺术形态没有绝对的高低之分,只有手段、方法、风格、格调、韵味之别。艺术创作与其提倡"综合艺术"观念,不如强调艺术元素的组合,关键在于艺术功力和艺术精神。
- 周华斌
- 关键词:戏剧艺术元素大众文化艺术精神
- 跨越历史时空的梅兰芳——重读袁英明《东瀛品梅》札记
- 2016年
- 此文是读《东瀛品梅》的杞记,札记着重记述作为国际戏曲符号的梅兰芳。作为国际戏曲符号的梅兰芳始于1919年及之后赴日本的两次公演。在梅兰芳访日公演之前,西方人对中国传统戏曲原本不屑一顾,而后东西各国人士争看兰芳之戏喷啧称道,且有争聘至外国演剧之事.诚为亘古未有之奇谈。此外,两次公演之后媒体连篇累牍的报道,以及现代手段的图书出版,唱片和50年代后的影视,录音,录像,这些具有历史意义的资料,使梅兰芳及其戏曲跨越时空保留了下来。
- 周华斌
- 关键词:媒体传播
- 南宋的童子之戏与佛教的“高台”教化——读解南宋版画集《佛国禅师文殊指南图赞》
- 2015年
- 宋金时期,坊间刻印图书已是城市里通行的一种职业。因宗教盛行,写经、刻经尤其成为具有一定经济实力的士绅们的精神追求,同时涉及文艺的传播与普及。宋代刻印的图书如今已是罕见的文献,殊为珍贵,如巾箱本的宋元通俗小说戏曲及木刻版画。由于宗教寺院里有"藏经"习俗,故而经书尚有遗存,只是今人难以见到,不大关注。敦煌壁画和藏经洞的发现,开启了历史文化的"敦煌学"研究。与壁画、雕塑相联系。
- 周华斌
- 关键词:高台教巾箱本小说戏曲宋金时期
- 晚清侠义精神的分化与拓展——《施公案》系列戏研究
- 2019年
- 小说衍变到晚清,出现了一批既不悖清官"忠义"又褒扬"侠勇"的侠义公案小说,如《施公案》《彭公案》《刘公案》《三侠五义》等。其中《施公案》和包公案的《三侠五义》最为流行。据陶君起《京剧剧目初探》统计,晚清有以黄天霸为主角的短打武戏"八大拿",又有其父黄三太为主角的"小八拿"。"八大拿"和"小八拿"有哪些剧目,说法不一。按笔者所见,清末宫廷升平署戏画中绘有多出以黄天霸或黄三太为主角的施公案戏——《八蜡庙》《霸王庄》《恶虎村》《盗印》《打墩》《拿殷四虎》《殷家堡》,可称之为《施公案》系列戏。
- 周华斌赵奇恩
- 关键词:《三侠五义》《施公案》侠义精神侠义公案小说
- 中国戏曲的文化精神和艺术元素的组合被引量:5
- 2009年
- 戏剧是综合艺术,是不同艺术元素的"组合"。戏曲的文化元素是由礼乐文化、诗词文化、游戏文化凝聚而成的。某种意义上说,中国戏曲是不同艺术元素的"组合",包括情节故事元素、语言元素、表演艺术元素、"原艺术"元素、载体(媒体)元素、现代科技元素等。对于材料、元素、手段的使用,艺术形态之间不必固步自封;另一方面,并非一味使用时髦的艺术语言、一味叠加艺术元素便能产生好作品。与其简单地提倡"综合艺术"观念,不如强调"艺术元素的组合",关键在于艺术的功力和艺术精神。艺术元素的运用不在于多,而在于精。
- 周华斌
- 关键词:艺术元素文化精神
- 屋檐上的南戏——《永嘉明清戏曲瓦当》序
- 2007年
- 一在戏曲文物领域,温州地区的戏曲瓦当(当地称瓦当为"花檐")是一道独特而有趣的风景。发现这道风景并进行系统搜集、整理、探索、研究的,是温州地区永嘉县政协的林成行先生。林先生曾任永嘉县政协的秘书长,2001年退居二线。
- 周华斌
- 关键词:演出习俗温州乱弹
- 祭礼与戏剧——上党祭赛的文化启示被引量:2
- 2006年
- 周华斌
- 关键词:祭礼文化启示戏剧农耕文明黄河流域承继
- 中华史前文明的太阳崇拜
- 2015年
- 古典文明中的太阳崇拜是人类的一种普遍现象。中国古代属于农业文明,与太阳的关联尤其密切。史前的太阳崇拜延及中华古文字中的"日"字、"皇"字,联系着商周时期乐舞的主干"皇舞""羽舞"。本文以岩画为主,联系新石器时代的其他文物,从"太阳崇拜"角度,披沙拣金,艺海拾贝,以不同文明进程中"太阳纹样"的形式变体为线索,探寻中华史前文明中太阳崇拜的文化信仰,进而延伸对至当下现代乐舞《太阳舞》演出形式的本质思考。以跨文化的宏观视野为切入点,从太阳崇拜中物化的纹样形式到太阳崇拜中乐舞的表现形态为演进推导逻辑,进而思考"戏剧"与"戏曲""少数民族戏剧"与"汉族戏曲"之间的相互关系。
- 周华斌
- 关键词:史前文明太阳崇拜岩画古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