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呼志西

作品数:13 被引量:162H指数:4
供职机构: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4篇输血
  • 3篇红细胞
  • 3篇大量输血
  • 2篇新鲜冰冻血浆
  • 2篇血浆
  • 2篇血清
  • 2篇血型
  • 2篇凝血
  • 2篇多中心
  • 2篇冰冻血浆
  • 1篇单个核细胞
  • 1篇心肌
  • 1篇心肌肌钙蛋白
  • 1篇心肌肌钙蛋白...
  • 1篇心力衰竭
  • 1篇血浆心肌
  • 1篇血清肿瘤
  • 1篇血清肿瘤标志
  • 1篇血清肿瘤标志...
  • 1篇血小板

机构

  • 13篇延安大学
  • 4篇西安交通大学
  • 4篇第四军医大学...
  • 3篇河北医科大学
  • 3篇广西壮族自治...
  • 3篇第三军医大学...
  • 3篇昆明医学院第...
  • 3篇泸州医学院附...
  • 3篇深圳市人民医...
  • 3篇西安交通大学...
  • 3篇郑州大学
  • 3篇中国医科大学
  • 3篇山西医科大学
  • 3篇中南大学
  • 3篇第三军医大学...
  • 3篇第四军医大学...
  • 3篇成都军区总医...
  • 3篇陕西省血液中...
  • 3篇西安市红十字...
  • 3篇西安市中心医...

作者

  • 13篇呼志西
  • 4篇夏爱军
  • 4篇张献清
  • 4篇穆士杰
  • 3篇张建耕
  • 3篇姚锁良
  • 3篇李婕
  • 3篇李翠莹
  • 3篇杨世民
  • 3篇王秋实
  • 3篇陈方祥
  • 3篇李代渝
  • 3篇赵树铭
  • 3篇焦伟
  • 3篇白艳丽
  • 3篇佟力
  • 3篇韩梅宁
  • 3篇徐永刚
  • 3篇孙杨
  • 2篇尉俊生

传媒

  • 5篇中国输血杂志
  • 4篇延安大学学报...
  • 1篇医学理论与实...
  • 1篇现代检验医学...
  • 1篇中外医疗
  • 1篇临床血液学杂...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4篇2012
  • 1篇2009
  • 1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全国多中心大量输血凝血指标调研分析被引量:33
2012年
目的通过分析全国1 601例大量输血病历资料中凝血指标的检测数据,探讨大量输血凝血指标的变化情况。方法联合全国20家三级综合医院,对大量输血病例资料进行多中心回顾性分析,采用统一调研表格,分别收集数据资料,表格回收后统一处理分析数据。结果大量输血过程中,患者血小板降低明显,当输注红细胞悬液18 U时,血小板平均计数降到71×109/L,或每公斤体重输注红细胞0.3 U(0.3 U/kg)时,患者血小板平均计数降到<75×109/L;传统凝血指标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血浆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在大量输血时变化不明显。结论大量输血时,由于新鲜冰冻血浆的普遍应用,传统凝血指标变化不明显,而血小板计数变化明显。
大量输血现状调研协作组杨江存徐永刚孙杨党倩丽穆士杰夏爱军张献清李代渝赵树铭焦伟佟力孟庆宝李婕杨世民姚锁良李碧娟王秋实李翠莹韩梅宁呼志西焦晋山吕先萍白艳丽石晓霞陈方祥丁珂
关键词:输血大量输血凝血指标血小板
陕北地区RhD阴性调查
2004年
呼志西石延设赵娜李琴石玉梅
关键词:RH血型
血清肿瘤标志物与恶性肿瘤相关因子联合检测在胃肠道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分析血清肿瘤标志物与恶性肿瘤相关因子联合检测在胃肠道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3月在该院进行治疗的胃肠道良性病以及胃肠道恶性肿瘤的患者134例,其中恶性肿瘤组(78例)和良性病组(56例),对恶性肿瘤组和良性病组的CEA、CA153、CA125、TSGF进行检测以及观察联合检测和单项检测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结果恶性肿瘤中的胃癌、结直肠癌、十二指肠癌的患者肿瘤标志物CEA、CA153、CA125均显著高于良性病组;恶性肿瘤中的胃癌、结直肠癌、十二指肠癌的患者恶性肿瘤因子TSGF均显著高于良性病组(P<0.05);联合检测中的敏感性和准确性均显著高于肿瘤标志物或恶性肿瘤因子的单项检测中,但特异性略低(P<0.05),CEA、CA125、CA153以及TSGF的单项检测的敏感性和准确性均显著低于联合检测(P<0.05)。结论血清肿瘤标志物以及恶性肿瘤相关因子联合检测可以提高胃肠道恶性肿瘤的诊断率以及敏感性。
李静呼志西尉俊生
关键词:胃肠道恶性肿瘤肿瘤标志物
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患者的血清型分析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对临床上需要输血的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患者进行血清学实验结果分析,使输血达到安全、有效。方法:对9例患者进行直抗、间抗、放散等一系列血清学实验。结果: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患者血清中不但含有非特异性自身抗体,有时还同时存在特异性抗体。结论: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输血配型要特别小心,输注洗涤红细胞有一定风险。[文章编号]1004-2806(2012)
呼志西
关键词:贫血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血清
延安地区妇女HPV基因分型及临床相关研究被引量:8
2018年
目的对比分析延安市妇女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基因型分布情况和临床特点,为宫颈癌筛查和防治提供数据支持。方法采用导流杂交法对HPV感染型别进行基因分型,统计临床感染分布数据,并对其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2 014例妇女中共检出HPV阳性者332例,阳性率16.48%,HPV高危型中HPV-16,52和53居于前三位,HPV低危型以HPV-81,6和44为主。阳性标本中单纯高危型感染219例,单纯低危型感染74例,混合感染39例,构成比分别为65.96%,22.29%和11.75%。HPV感染率随年龄增长呈现先增长后下降的趋势,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4.238,P<0.01)。不同职业人群HPV阳性检出率不同,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35,P<0.01)。不同地域人群HPV阳性检出率也存在差异,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084,P<0.05)。HPV感染结果中单一感染占比最高。结论 HPV感染率在不同人群、地域、年龄存在差异,进行HPV筛查对于宫颈癌的早期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杜伟平米思蓉王丽张宁梅呼志西李芳芹
关键词:HPV基因分型宫颈疾病
西安地区临床血浆使用情况调查及分极
2006年
呼志西张建耕葛文利
关键词:新鲜冰冻血浆临床输血合理用血
临床实验室室内质控失控原因分析及处理被引量:3
2013年
临床实验室室内质量控制是实验室质量保证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方法就是通过质控血清检测,分析本检验系统的精密度,以鉴定其质量。笔者通过对本科室多年来的实验室室内质控情况进行分析,总结了一些规律,以期对实验室质量体系的保证及室内质控的分析和处理提供帮助,现报告如下。
呼志西
关键词:室内质控
大量输血指导方案(推荐稿)被引量:113
2012年
输血在抢救急、危、重患者的过程中至关重要,及时、充足的血液输注对抢救大失血患者起着关键性作用。然而,大量输血后凝血功能障碍、酸中毒、低体温等并发症的发生,致使接受大量输血后患者的死亡率较高。制定大量输血指导方案,对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输血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大量输血现状调研协作组杨江存徐永刚孙杨党倩丽穆士杰夏爱军张献清李代渝赵树铭焦伟佟力孟庆宝李婕杨世民姚锁良李碧娟王秋实李翠莹韩梅宁呼志西焦晋山吕先萍白艳丽石晓霞陈方祥丁珂
关键词:大量输血大量失血红细胞输注输血风险凝血障碍
国内部分地区三级综合医院外科大量输血输注新鲜冰冻血浆与红细胞比例及其死亡率分析被引量:32
2012年
目的了解国内大量输血中新鲜冰冻血浆(FFP)与红细胞悬液(RBC)应用比例的现状,探讨大量输血时输注FFP与RBC的适宜比例。方法采用统一的《调研表》及调查项目指标,在统一的时间内分别收集全国不同地区20家三级综合医院大量输血病历(例)的数据资料,并在统一回收《调研表》后作数据处理和多中心回顾性分析。结果用于处理和分析的大量输血合格病例占全部回收《调研表》的91.33(1 601/1 753),从中显示:大量输血患者≤24 h输注FFP∶RBC=1∶(1~2)时,死亡率最低[9.31%(55/591)],而FFP∶RBC>2∶1或<1∶(2.5~4)时,死亡率分别上升至11.44%(31/271)和11.83%(22/186)(P>0.05);≤72 h输注FFP∶RBC=1∶(1~2)时,死亡率最低[7.25%(34/469)],而FFP∶RBC>2∶1或<1∶(2.5~4)时,死亡率分别上升至13.65%(58/425)和10.39%(16/154)(P<0.01)。结论大量输血时,≤24 h或≤72 h的RBC输注量与患者的死亡率有一定的关联;大量输血患者≤72 h输注FFP∶RBC的适宜比例为1∶(1~2),而比例过高或过低均是增加患者死亡率的因素。
大量输血现状调研协作组杨江存徐永刚孙杨党倩丽穆士杰夏爱军张献清李代渝赵树铭焦伟佟力孟庆宝李婕杨世民姚锁良李碧娟王秋实李翠莹韩梅宁呼志西焦晋山吕先萍白艳丽石晓霞陈方祥丁珂
关键词:大量输血外科输血红细胞新鲜冰冻血浆多中心
小剂量γ射线辐照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对人前列腺癌LNCaP细胞的杀伤作用
2009年
目的观察小剂量γ射线辐照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对培养人前列腺癌细胞系LNCaP细胞的杀伤作用。方法实验设LNCaP肿瘤细胞对照组、单纯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对照组、照射和未照射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与肿瘤细胞共培养组,照射剂量为0.5~3Gy,剂量率为17Gy/min。利用吖啶橙/溴化乙锭(AO/EB)荧光双染色法,观察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对LNCaP细胞的杀伤情况。结果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在照射后各组培养至144h均有大量细胞死亡,存活细胞明显少于未照射组,培养至240h时,照射与非照射组中存活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均减少,但是在照射的各组中减少更为明显。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与LNCaP肿瘤细胞共培养组中,各照射组间在培养72h内无明显差异,在共培养96~240h时,0.5~2Gyγ射线照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对前列腺癌细胞的杀伤作用明显增强,尤其以1Gy照射组更为明显。而2.5与3Gyγ射线辐照组以及未照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明显低于0.5~2Gy各组,在培养至240h时,仍有肿瘤细胞存活并出现增生。结论γ射线辐照对某些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有损伤作用,0.5~2Gyγ射线辐照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杀伤肿瘤细胞活性增强,而2.5Gy和3Gyγ射线辐照对分离后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对肿瘤细胞杀伤有抑制作用。
呼志西张献清穆士杰夏爱军安群星吴道澄
关键词:外周血单个核细胞Γ射线前列腺癌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