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姜元安

作品数:33 被引量:210H指数:9
供职机构:香港中文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9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3篇伤寒
  • 11篇伤寒论
  • 9篇金匮
  • 8篇金匮要略
  • 7篇辨证
  • 6篇《伤寒论》
  • 4篇《金匮要略》
  • 3篇中医
  • 3篇六经
  • 2篇脏腑
  • 2篇脏腑经络
  • 2篇证治
  • 2篇三阴
  • 2篇三阴三阳
  • 2篇伤寒病
  • 2篇四逆
  • 2篇痰饮
  • 2篇中医学
  • 2篇六经辨证
  • 2篇经络

机构

  • 22篇香港中文大学
  • 12篇北京中医药大...
  • 11篇香港浸会大学
  • 3篇浙江中医药大...
  • 2篇中国中医药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33篇姜元安
  • 14篇张清苓
  • 3篇吴梓新
  • 3篇连建伟
  • 1篇郭华
  • 1篇于晓
  • 1篇蔡鸿泰
  • 1篇武冰

传媒

  • 11篇北京中医药大...
  • 10篇环球中医药
  • 2篇北京中医药大...
  • 2篇中华中医药杂...
  • 2篇浙江中医药大...
  • 2篇现代中医临床
  • 2篇中华中医药学...
  • 1篇2003'国...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5篇2016
  • 2篇2015
  • 4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 2篇2003
  • 1篇2002
  • 1篇2000
  • 1篇1999
  • 1篇1994
3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内经》《难经》命门概念源流之文献考辨被引量:2
2015年
"命门"始见于《黄帝内经》,其后又见于《难经》,但出现在二书中同一"命门"概念,其意义大相径庭。本文通过对《内经》、《难经》中"命门"概念的探讨,从"命"、"门"之意义;《内经》中"命门"之根据;及《难经》之"命门"突出肾为先天之本三个方面,探讨《难经》是如何将《内经》"命门"概念从"目"这一特定部位转化到"左肾、右命门"的特定功能的概念演化过程。
姜元安
关键词:难经
有关“证候”定义再认识被引量:1
2018年
在辨证论治有关研究中,证候始终处于被关注的中心。李致重先生曾先后两次对"证候"之定义加以描述。本文则在此基础上从"证""候"之本义、"证候"与病机的关系及中医研究方法与"证候"的关系等方面亦对"证候"的定义进行一些探讨,并在李致重先生所描述的"证候"定义基础上,作出如下修正:运用阴阳五行所体现的"形而上"的系统性方法,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所获知的人的生命过程中在整体层次上所反映出来的疾病状态及其发展、变化(或疾病过程中在整体层次上的机体反映状态及其发展、变化),称为"证候",简称为"证"。
姜元安张清苓
关键词:证候
论《金匮要略》“辨病”与“辨证”的关系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研究《金匮要略》中"辨病"和"辨证"的关系,探讨仲景诊治杂病的思想和方法。[方法]细析"病"和"证"的原本概念,分析"辨病"和"辨证"的关系及其在诊治杂病中的意义。[结果]病是疾病变化的全过程,证是过程中的外在表现。辨病与辨证关系的真实内涵,应是结合对具体疾病规律的认识,透过观察和分析患者的证候表现,从而对疾病发生、发展、变化的过程机理(病机)作出全面、准确的判断。[结论]若能在理解辨病和辨证关系真实意义的前提下,重新审视和研究《金匮》条文,则可更好地理解辨证论治的意义,从而提高中医理论和临床水平。
吴梓新连建伟姜元安
关键词:金匮要略辨病辩证杂病
论《伤寒论》之“厥”与“四逆”被引量:4
2016年
《伤寒论》113方中,以"四逆"为名之方有8首,而其所治之证或名"厥",或以"四逆"称之。自成无己首注《伤寒论》以来,对仲景所论之"厥"与"四逆"即有许多不同认识,其争议一直延续至今,甚至有人竟认为四逆汤并非治疗"四逆"之方。其间之是非曲直,确实需要认真加以思辨。宋代成无己最早提出"四逆"与"厥"之辨,谓"四逆者,四肢不温也。
姜元安张清苓
关键词:四逆吴茱萸汤四逆散
论厚朴麻黄汤所治为肺胀病外邪夹饮证被引量:9
2022年
厚朴麻黄汤出自《金匮要略·肺痈肺痿咳嗽上气》篇,古今医家对本方所治之认识尚未能全面展现张仲景病证方药环环紧扣的辨证论治思想。本文以仲景对疾病的认识为基点,结合《金匮要略》及《备急千金要方》两书,从肺胀病的发生及发展过程中,来重新解析厚朴麻黄汤所治病证之病机及其所具之治法。认为肺胀病是由外邪引起,以邪气壅盛阻碍肺气,令其主气及通调水道功能失常为发展主线,以“咳嗽上气”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疾病。透过分析《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篇与肺胀病证治疗相关的全部内容,认识肺胀病的整个发展变化过程。提出厚朴麻黄汤所治当为肺胀病初起,痰饮实邪壅塞肺中而邪气偏于外之外邪夹饮证,临床所见除了“咳逆上气”外,还有“喉中不利如水鸡声”,故用厚朴麻黄汤以达散邪化饮开郁之效。
梁炜琦姜元安
关键词:金匮要略肺胀
小议脾与四时之关系
<正>《内经》对人的定义是:'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人生于地,悬命于天。天地合气,命之曰人。'(《素问·宝命全形论》)将人定义于天地之气相合之间,在迄今为止世界医学体系中,只有中医学才具有的独特特征。这一特征突...
姜元安
文献传递
从《黄帝内经》谈中医学术发展之正本清源
<正>《黄帝内经》乃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集中反映中国文化之医学集成,其成书年代距离今天已经非常遥远。但是,《内经》的成书,不仅标志着中国医学体系的建立与成熟,更是中国医学几千年来不断发展、自我成长的根基所在。时至今日,西方...
张清苓姜元安
文献传递
从抓主证论中医临床的辨病与辨证层次被引量:10
2007年
张清苓姜元安
关键词:主证中医临床辨病辨证
论伤寒与温病之异被引量:7
2013年
从历史上看,中医对伤寒病和温病的完整认识有先后之别,温病脱离伤寒病而独立发展是中医学术发展之必然。但当今中医临床治疗外感热病方面,衷伤寒者,执《伤寒论》之法以治温病;衷温病者,执温病之法以治伤寒。各自为是而更欲以己之见一统寒温。研究认为,对中医外感热病中的伤寒病与温病二大体系,只有对其发病特点、发展变化过程、各自的治疗体系加以清楚的区分,才可能保持和发扬中医治疗外感热病的临床优势。所以,只有保持伤寒病与温病各自独立的学术体系,才能使伤寒病学术与温病学术在中医对外感热病的认识过程中并驾齐驱而不断发展。
姜元安张清苓
关键词:伤寒温病
四逆汤治法之再认识被引量:3
2008年
四逆汤是《伤寒论》中治疗少阴病阳虚寒盛之基本方。在以寒邪伤阳为基本特征的伤寒病过程中,四逆汤及以四逆汤为基本方化裁而来的四逆汤类方,在温阳散寒、防止少阴阳亡而绝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于晓姜元安
关键词:伤寒论少阴病四逆汤治法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