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孔亚红

作品数:17 被引量:36H指数:2
供职机构: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西卫生厅科研项目广西南宁市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语言文字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 1篇政治法律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6篇血型
  • 6篇血型抗体
  • 6篇艾滋病
  • 5篇抗体
  • 5篇艾滋病患者
  • 5篇ABO血型
  • 5篇ABO血型抗...
  • 5篇病患
  • 3篇血型鉴定
  • 3篇配血
  • 3篇细胞
  • 3篇免疫缺陷
  • 3篇病毒
  • 3篇不规则抗体
  • 2篇输血
  • 2篇自身抗体
  • 2篇吸毒
  • 2篇吸毒人员
  • 2篇细胞免疫
  • 2篇免疫

机构

  • 17篇南宁市第四人...
  • 1篇广西中医学院...
  • 1篇广西中医学院...
  • 1篇广西壮族自治...
  • 1篇桂林医学院附...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右江民族医学...
  • 1篇玉林市第一人...
  • 1篇广西壮族自治...
  • 1篇南宁市妇幼保...
  • 1篇百色市人民医...

作者

  • 17篇孔亚红
  • 3篇秦盛峰
  • 3篇牟敏红
  • 2篇黄绍标
  • 1篇邓梅英
  • 1篇肖倩
  • 1篇黎海澜
  • 1篇梁德雄
  • 1篇闭肇龙
  • 1篇唐任光
  • 1篇符宝铭
  • 1篇蒙江明
  • 1篇焦伟
  • 1篇朱江华
  • 1篇王朔桂
  • 1篇潘爱萍
  • 1篇苏国红
  • 1篇梁昭青
  • 1篇朱江华
  • 1篇张思烽

传媒

  • 2篇临床检验杂志
  • 2篇中华传染病杂...
  • 2篇广西医学
  • 2篇2010年全...
  • 1篇中国输血杂志
  • 1篇国际输血及血...
  • 1篇国际检验医学...
  • 1篇中国医师协会...
  • 1篇广西微生物学...
  • 1篇第五次全国中...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3
  • 1篇2012
  • 5篇2011
  • 4篇2010
  • 2篇2006
  • 1篇2005
  • 2篇2003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艾滋病患者ABO血型抗体减弱24例效价结果分析
2010年
AIDS是由HIV引起的一种严重传染病.病毒特异性地侵犯并毁损CD4+T淋巴细胞,造成机体细胞免疫功能受损,最后发生各种严重机会性感染和恶性肿瘤[1].目前国际公认的监测HIV感染者疾病进展和评价疗效的指标足CD4^+T淋巴细胞数和血浆病毒载量[2].但就CD4+T淋巴细胞水平与ABO血型抗体之间的关系,国内尚鲜见相关报道.现回顾性分析24例AIDS患者ABO血型鉴定和抗体效价结果,旨在解决ABO疑难血型鉴定,保障患者输血安全.
孔亚红王朔桂秦盛峰牟敏红黄绍标
关键词:ABO血型抗体艾滋病患者CD4+T淋巴细胞ABO血型鉴定AIDS患者
利用卡介苗配制TBDNA定量参照品
2003年
孔亚红张思烽朱江华
关键词:卡介苗结核病
1207例结核杆菌耐药结果分析被引量:8
2011年
目的了解结核杆菌耐药状况,为临床指导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1 207例结核杆菌分离株进行药敏监测。结果结核杆菌耐药频率依次为:利福平594例,耐药率49.2%;链霉素435例,耐药率36.0%;异烟肼362例,耐药率30.0%;氧氟沙星327例,耐药率27.1%;对氨基水杨酸302例,耐药率25.0%;乙胺丁醇241例,耐药率20.0%。结论结核杆菌高耐药率仍处于较高的水平,临床对结核病人用药应严格执行全程督导化疗(DOTS)方案,从而有效预防和控制耐药结核菌株的发生。
孔亚红
关键词:结核杆菌耐药性监测
140例AIDS贫血需输血病人自身抗体免疫类型与贫血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需输血的艾滋病(AIDS)贫血与自身免疫性溶血的关系。方法:对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2016年140例贫血需输血的AIDS病人血液样本,采用微柱凝胶卡式抗人球蛋白实验(Coomb′s Test)进行自身抗体免疫类型...
孔亚红吴念宁
关键词:艾滋病贫血自身抗体
艾滋病患者细胞免疫与ABO血型抗体的关系(综述)
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一种严重性传染病。病毒特异性地侵犯并毁损CD4+T淋巴细胞,造成机体细胞免疫功能受损。病人感染初期可出现类感冒样或血清病样症状,然后进入较长的无症状感染期...
孔亚红
关键词:细胞免疫免疫缺陷血型抗体
文献传递
446例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和乙型肝炎标志物联检结果分析
2005年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与HBV血清标志物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对446例乙型肝炎患者进行HBV前S1抗原检测,采用ELISA法对HBV血清标志物进行检测。结果前S1抗原在HBeAg阳性组合中的检出率明显高于HBeAg阴性组合者(P<0.005);在130例HBV-M血清标志物均阴性的组合中均未检出前S1抗原,在“大三阳”组合中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小三阳”组合者(P<0.005)。结论血清前S1抗原与HBV血清标志物有不同的相关性,进一步证实了前S1抗原可作为HBV存在、复制及其传染性的标志。将前S1抗原和HBV血清标志物进行联合检测,对提高HBV的检出率,减少漏诊、误诊具有重要的意义。
王朔桂孔亚红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HBV血清标志物
广西12家医疗机构514例临床疑难配血分析被引量:23
2013年
目的了解广西地区临床疑难配血产生的原因现状及不规则抗体的分布特点。方法收集区内10家三级医院、2家二级医院2003年1月~2012年4月疑难配血患者病历资料476 925份,对其中514例交叉配血不合的病例及经确认的抗体特异性作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交叉配血不合原因中,不规则抗体最常见,占86.38%(444/514),其中又以同种抗体最常见,占52.25%(232/444),其次为自身抗体,占41.22%(183/444);抗体特异性鉴定中以Rh血型单一或联合抗体及多系统抗体混合为主,占86.19%(206/239),其次是MNSs系统单一抗体及多系统抗体,占10.88%(26/239),其中抗-Mur占为4.18%(10/239)。结论不规则抗体是导致本地区临床疑难配血的最主要原因,不规则抗体的特异性及分布有地区特点。
焦伟黎海澜邓梅英钟月华梁昭青符宝铭唐任光孔亚红潘爱萍闭肇龙肖倩李风苏国红
关键词:红细胞血型疑难配血血型抗体不规则抗体抗体筛选输血不良反应
4例交叉配血不合原因分析被引量:2
2011年
交叉配血不合的原因主要是不规则抗体或自身抗体,即抗IgG类抗体的干扰;另外,某些物质过高引起或破坏了红细胞(RBC)表面的电位差,使RBC的相对平衡状态被破坏而产生非特异性凝集时也可导致血型鉴定困难、交叉配血不合等现象。本文报告对4例交叉配血不合的原因分析。
孔亚红
关键词:交叉配血自身抗体不规则抗体
端粒、端粒酶的研究进展(综述)
端粒是真核细胞染色体末端的一种特殊结构,位于真核细胞染色体末端,起保护染色体未端不被缩短的作用;端粒酶位于端粒未端,其作用是合成端粒DNA序列,以延缓端粒随细胞分裂的不断缩短;端粒酶活性的表达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细胞分裂、...
孔亚红梁德雄蒙江明
关键词:端粒端粒酶
文献传递
387例艾滋病患者不规则抗体导致两种配血方法结果不合的分析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艾滋病(AIDS)患者不规则抗体类型及性质,对两种交叉配血方法结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12月在本院住院期间,需输血治疗的387例AIDS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分别采用微柱凝胶法、凝聚胺法进行交叉配血及不规则抗体筛查实验(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本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征得受试者知情同意,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观察患者不规则抗体阳性率、交叉配血不相合率、两种配血方法的敏感度及不规则抗体类型和性质。结果①微柱凝胶法检出患者不规则抗体为182例,配血不相合率为47.03%(182/387);凝聚胺法检出患者不规则抗体为11例,配血不相合率为2.84%(11/387);②两种配血方法敏感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6,P〈0.005);③患者不规则抗体性质为低亲和力小分子抗体,属于抗IgG+C3d+IgA+IgM型和/或抗IgG、C3d、IgA和IgM型。结论由于AIDS患者不规则抗体类型及性质不同,因此,对两种配血方法结果的影响程度亦不相同。
孔亚红王朔桂秦盛峰牟敏红
关键词:艾滋病凝聚胺法微柱凝胶法不规则抗体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