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广生
- 作品数:32 被引量:411H指数:9
- 供职机构:辽宁大学经济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环境偏好、创新成本与企业的环境战略选择:基于Hotelling空间模型的分析被引量:4
- 2022年
- 将消费者环境偏好的异质性和企业的环境决策引入Hotelling空间竞争模型,本文探讨在垄断竞争市场结构下,企业如何使用环境差异化策略实现可持续竞争优势。通过考察企业环境战略选择与环境创新成本、消费者环境偏好之间的关系,得到如下结论:环境创新成本很高(很低)时,企业将同时选择反应型(主动型)环境战略;环境创新成本适中时,企业将策略性地把环境水平作为实现差异化的手段,选择与竞争对手不同的环境战略;消费者环境偏好的异质性和产品本身差异化程度,通过改变“性能差异化”与“环境差异化”的替代关系,影响企业环境战略选择。最后,从企业环境创新成本、消费者环境意识角度给出企业环境策略选择与政府公共政策选择。
- 黄祎孙广生田海峰
- 关键词:环境战略HOTELLING模型
- 全要素生产率、投入替代与地区间的能源效率被引量:107
- 2012年
- 本文通过对传统的能源效率指标进行分解,考察了1986—2010年间我国各地区能源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的变化情况,得到以下结论:(1)能源效率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按贡献大小的排列分别是技术进步、投入替代变化与效率改善。总体上看,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要大于投入替代。技术效率变化与技术进步对能源效率的影响与我国的市场化改革进程存在密切关系;(2)尽管地区间"能源效率缺口"绝对量在逐年扩大,但表现出一定的追赶与收敛趋势。能源效率的地区结构差异表现出一定的地带性;(3)在能源效率变化的三个分解项中,投入替代变化的差异是影响地区间能源效率差异的首要因素。以上分析结果不仅有助于理解中国及各地区的能源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的变化趋势,而且将为节能减排政策的制定与完善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 孙广生黄祎田海峰王凤萍
- 关键词:能源效率全要素生产率技术进步技术效率
- 智能化的“去错配”效应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
- 2024年
- 传统文献从技术进步的角度讨论智能化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作用,但是鲜有文献探讨智能化可能带来的“去错配”效应及其对全要素生产率的积极影响。本文在Hsieh和Klenow错配模型的基础上引入智能资本,将要素错配的研究拓展至三种要素的情形。研究发现,引入智能资本以后,要素市场竞争更加充分,从而降低企业间名义全要素生产率离散程度,智能化通过改善资源配置效率带来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借助广东制造业企业调查数据实证发现:①企业智能化的实施存在非随机性,规模越大、重复劳动强度明显的企业更有可能采用机器人。②通过构造匹配样本,使用PSM-DID加权估计发现,相比于不使用机器人的企业,使用机器人的企业在使用前和使用后企业间生产率离散程度显著下降,全要素生产率平均提高20.9%。③对于从不使用机器人的样本,随着行业层面机器人使用密度提高,其产出只能“被动”减少,因此,应当制定合理的公共政策帮助企业适应智能化转型。④异质性分析表明,智能化的影响在不同企业规模、不同所有制类型的企业间存在显著差异,进一步验证了本文的基本结论。
- 王启超孙广生
- 关键词:智能化全要素生产率机器人
- EPR政策工具的激励原理与适用条件分析被引量:1
- 2013年
- EPR政策的实质是通过一系列的政策安排以激励生产者承担起相应的"延伸"责任。文章基于微观经济学的边际分析方法对排污收费、补贴、押金-退款、预付费、标准管制等EPR政策工具的激励原理进行了揭示;探寻了不同EPR政策工具的激励强度如何设定才能促使最终废弃物的排放量达到社会最优状态;并从监管成本、实施成本等角度对各种EPR政策的适用条件进行了探讨。分析表明:尽管这些政策工具的激励原理相类似,但却有着不同的适用性,在实际使用中应根据产业和市场特征进行相互替代或组合。
- 田海峰刘智艳王凤萍孙广生
- 关键词:固体废弃物生产者责任延伸庇古税
- 面向供应链的环境治理——组织与结构分析
- 2006年
- 首先以“企业间组织关系(纵向关系)”与“流动物质(闭合程度)”为两个坐标维度,将涉及环境改善与资源有效利用的供应链组织形式进行分类。然后对每类供应链的结构特征进行比较。在此基础上,考察了每种类型供应链上环境治理的驱动者和治理结构。最后给出了面向供应链的环境公共政策建议。
- 孙广生
- 关键词:环境治理供应链工业生态
- 工业生态链的组织模式与稳定性分析
- 本研究根据生态学的分类方法将工业生态链上各企业间的关系划分为三种类型,即独立性企业间的相互合作、依赖性企业与独立性企业间的合作、依赖型企业间的合作。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工业生态链的结构稳定性与灵活性之间的相互取舍。最...
- 孙广生田海峰
- 关键词:工业生态链稳定性
- 文献传递
- 面向供应链的环境治理组织模式研究——基于交易费用视角的考察被引量:20
- 2006年
- 环境治理的组织形式既可以是单个企业的末端治理,也可以是具有纵向关系的企业间合作治理。后一种环境治理组织方式在激励机制、节约信息成本和治理成本等方面具有的优势,已经越来越成为政府环境治理和企业提高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本文试图借助交易费用理论,从供应链的视角考察具有纵向关系的企业间合作环境治理的组织形式与结构,并进一步探讨供应链上环境治理的驱动者与驱动方式的选择问题。分析表明,面向供应链的环境政策是末端治理政策一个很好的补充与替代。但面向供应链的环境政策必须能够降低供应链上企业环境治理的交易成本,并依据纵向关系或供应链的组织特征而有所差异,才能提高企业间协调环境治理效率。
- 孙广生田海峰
- 关键词:环境治理供应链交易费用
- 能源效率“缺口”的理论、实据与公共政策——基于文献的一个分析被引量:3
- 2011年
- 能源效率"缺口"一直是能源经济学中充满争议的问题。新古典经济学家倾向于:在给定的外部条件下,理性的个体一定会充分利用各种信息做出最优的能源效率选择。而能源技术专家认为:存在着一系列的市场障碍阻碍了个体做出"正确"决策,使一些具有成本效率的能源效率技术没有得到充分利用。本文在对文献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围绕着对能源效率"缺口"的不同认识展开分析,以研究如何提高用户的能源效率投资水平问题。本文首先建立了一个能源效率的分析框架,用以研究个体的能源效率选择问题;然后对阻碍个体能源效率达到最优水平的各种因素以及能源效率与经济效率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最后考察提高能源效率的公共政策及其成本收益有效性。
- 孙广生
- 关键词:能源效率
- 影响企业跨国并购绩效的制度因素分析——基于2000~2012年中国上市企业数据的研究被引量:54
- 2015年
- 文章以中国上市企业2000~2012年126起跨国并购的案例数据为样本,采用事件研究法对这些跨国并购事件的短期绩效进行了测算,并基于测算结果对影响企业跨国并购绩效的制度因素进行了回归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大多数企业通过跨国并购获得了一定的超常收益,总体上呈现出良好的并购绩效;而在影响并购绩效的制度因素方面,东道国的经济自由化程度与并购绩效显著正相关,文化距离、主并企业有无跨国并购经验对并购绩效的影响并不显著。
- 田海峰黄祎孙广生
- 效率提高、产出增长与能源消耗——基于工业行业的比较分析被引量:12
- 2011年
- 本文首先对工业行业的资本存量进行详细核算,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计算出各行业的技术效率值。其次,建立行业能源消耗、产出、技术效率之间关系的面板计量模型,采用似不相关回归方法进行参数估计,分析了产出增长与效率提高对不同行业能源消耗的影响,以及行业内部各个影响因素对能源消耗标准差的影响。同时,利用四分图法将不同水平的产出、能源消耗分别与不同水平的能源消耗产出弹性、技术效率弹性相组合,进一步就如何将产业发展与节能减排规划进行有机协调方面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 孙广生向涛黄祎杨先明
- 关键词:能源消耗技术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