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晓东
- 作品数:27 被引量:106H指数:6
- 供职机构: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 不同年龄段宫颈癌患者的病理特点及预后分析被引量:30
- 2018年
- 目的:研究影响宫颈癌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不同年龄段患者的病理分期特点与差异,为今后的治疗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100例宫颈癌患者,按照年龄段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年龄<35岁)与观察组(年龄>35)岁,每组各50例。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情况。结果:中青年宫颈癌患者的3年生存率显著低于中老年患者(P<0.01),且2年内复发率明显高于中老年患者(P<0.01),两组患者在初次性生活史、避孕药的使用、HPV检查结果阳性、肿瘤分期、大小、病理类型等比较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于中青年患者来说,定期进行宫颈癌筛查,不仅能尽早发现疾病病变,同时还能尽早治疗,是防止疾病发展和降低死亡率的重要手段。
- 孙晓东刘敏鲍慧年亮段伟张璐刘宁宁胡海峰乔健康婷
- 关键词:宫颈癌病理特点年龄段
- 宫颈癌大鼠模型癌组织中DAPK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与宫颈癌发展和转移的关联
- 2021年
- 目的探讨宫颈癌大鼠模型癌组织中DAPK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与宫颈癌发展和转移的关联。方法选择45只成年雌性Sprague-Dawley大鼠为研究对象,通过皮下注射宫颈癌SiHa细胞建立异种移植瘤动物模型。选取其中35只大鼠进行甲基化实验分组:对照组(正常大鼠,腹腔注射DMSO,n=10),宫颈癌组(宫颈癌大鼠模型,n=25)和宫颈癌邻近组(与宫颈癌组为相同大鼠,获取癌旁组织样本,n=25),通过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式反应分析各组大鼠组织的DAPK甲基化状态;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分析大鼠组织中DAPK mRNA的表达。同时将剩余10只宫颈癌大鼠根据实验目的分为宫颈癌组(宫颈癌大鼠模型,给予DMSO腹腔注射,n=5)和甲基化抑制组(在宫颈癌大鼠的模型中注射1 mg/g 5-Aza-CdR,n=5),每周1次,注射至第40天,游标卡尺测量并计算异种移植大鼠肿瘤体积生长,并对肿瘤组织进行称重分析;RT-PCR分析大鼠组织中DAPK mRNA的表达。结果对照组大鼠未出现甲基化,宫颈癌组有19只大鼠肿瘤出现了DAPK甲基化,甲基化率为76.00%,宫颈癌邻近组4只出现DAPK甲基化,甲基化率为16.00%,宫颈癌组较对照组和宫颈癌邻近组的DAPK甲基化率升高,宫颈癌邻近组较对照组DAPK甲基化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任何具有启动子甲基化的肿瘤组织或邻近组织中均未检测到DAPK mRNA的表达,在所有启动子未甲基化的肿瘤组织、肿瘤邻近组织和正常组织中均检测到DAPK mRNA的表达,甲基化组织DAPK mRNA的表达显著低于未甲基化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注射后第10天肿瘤体积、重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注射后第20、30、40天甲基化抑制组较宫颈癌组大鼠肿瘤体积和重量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仅用PBS处理的大鼠的肿瘤组织中都没有发现DAPK mRNA表达,而在来自用5-Aza-CdR处理的大鼠的所有肿瘤中检测到DAPK mRNA的重新
- 孙晓东任娟娟康婷胡海峰
- 关键词:宫颈癌DAPK甲基化异种移植肿瘤生长
- HMGI-C联合C反应蛋白在表阿霉素治疗乳腺癌中的应用分析
- 2016年
- 乳腺癌的治疗方案很多,如何对疗效进行评估,从而调整用药方案关系到患者的生存质量。以往临床上常通过影像学和病理学检查进行评估,往往既费时也费钱[1],所以临床上一直在寻找一种更敏感的乳腺癌疗效预测指标。HMGI-C又称为高泳动组分基因,很多研究发现,该基因在肿瘤进展预测方面具有独特的价值,为进一步对该临床价值进行研究.
- 胡海峰年亮孙晓东乔健段伟高娜张璐刘宁宁
- 关键词:C反应蛋白疗效预测肿瘤进展病理学检查子宫肌瘤组织
- 一种肿瘤内科防堵塞引流管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肿瘤内科防堵塞引流管,包括引流管,所述引流管的端部圆周上设置多个引流孔,设置所述引流孔的引流管端部外表面设置有气囊,所述引流管的侧壁设置侧边通气管,所述侧边通气管的一端与所述气囊连接,所述侧边通气管的...
- 孙晓东段伟康婷
- 文献传递
- 唑来膦酸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观察唑来膦酸联合放疗对恶性肿瘤骨转移疼痛和转移灶的治疗效果。方法将78例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1例采用局部姑息放疗同时静脉注射唑来膦酸4mg,每月1次,1个月为1个周期;对照组37例只进行放疗,至少2个周期后评价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疼痛完全缓解(CR)10例,有效(PR)27例,无效(NR)4例,有效率为90.2%(37/41);而对照组CR6例,PR21例,NR10例,有效率为73.0%(27/37),P<0.05;KPS评分提高的中位数为20;骨转移灶CR2例,PR9例,轻度缓解(MR)13例,总有效率58.5%(24/41),对照组骨转移灶CR1例,PR4例,MR8例,总有效率35.1%(13/37),P<0.05;不良反应为发热、恶心和腹胀等,发生率较低。结论唑来瞵酸联合放疗对骨转移引起的疼痛有良好的止痛效果,对转移灶有较好的治疗作用,不良反应少,可作为中晚期骨转移癌的一线治疗方案加以推广应用。
- 孙晓东贾兴平
- 关键词:唑来膦酸恶性肿瘤骨转移
- 10-羟基喜树碱为主治疗原发性肝癌60例疗效观察被引量:2
- 2001年
- 目的 观察羟基喜树碱HCPT为主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方法 单药组HCPT10mg第 1~5天静点 ,4周后重复。联合化疗组HCPT10mg第 1~ 5天静点 ,5 FU75 0mg第 1~ 5天静点 ,DDP2 0mg第 1~ 5天静注 ,4周后重复。插管组肝动脉栓塞化疗灌注HCPT2 5mg ,5 FU1 0 ,DDP80mg ,2月重复 ,完成两周期后总结疗效。结果 单药组PR5例有效率 2 5 0 % ;联合化疗组PR8例有效率 3 3 3 % ;插管组CR1例 ,PR8例 ,有效率 5 6 2 % ;总有效率 3 6 6%。毒副反应主要表现为消化系统和血液系统副作用 ,均可耐受。结论 以HCPT为主治疗原发性肝癌有较好疗效 ,值得临床进一步探索。
- 乔健杨卫卫孙晓东赵红
-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10-羟基喜树碱化学治疗临床疗效
- LncRNA XIST靶向miR-132-3p影响人宫颈癌细胞株Hela增殖、侵袭和迁移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观察长链非编码核糖核酸(LncRNA)XIST靶向微小核糖核酸-132-3p(miR-132-3p)对人宫颈癌细胞株Hela增殖、侵袭、迁移的影响。方法:取人宫颈癌细胞株Hela培养,分别采用脂质体转染法转染si-XIST、si-NC、pcDNA3.1-XIST、pcDNA3.1-control,记为XIST下调组、下调对照组、XIST上调组、上调对照组,未转染的人宫颈癌细胞株Hela为空白组。转染48h后,检测各组细胞转染效率、细胞增殖、侵袭、迁移能力、XIST、miR-132-3p表达及性别决定因子同源盒4(SOX4)、细胞增殖抗原标记物(Ki-67)、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E-钙黏蛋白(E-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mRNA表达水平,以及SOX4、Ki-67、CyclinD1、E-cadherin、Vimentin、MMP-2蛋白表达水平;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LncRNA XIST靶向调控miR-132-3p。结果:与下调对照组、XIST上调组、上调对照组相比,XIST下调组可增加细胞增殖抑制率、减少细胞侵袭和迁移数目,抑制XIST、SOX4、Ki-67、CyclinD1、Vimentin、MMP-2 mRNA和蛋白表达,上调miR-132-3p表达和E-cadherin mRNA和蛋白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结果证实XIST直接靶向miR-132-3p。结论:LncRNA XIST可促进宫颈癌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活性,其机制可能与靶向调控miR-132-3p表达,促进SOX4、Ki-67、CyclinD1、Vimentin、MMP-2表达,抑制E-cadherin表达相关。
- 鲍慧孙晓东乔健贺晶
- 关键词:宫颈癌增殖
- 代谢综合征与绝经后乳腺癌患者及相关因素研究
- 2024年
- 代谢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包括肥胖、高血压、高血糖和高胆固醇。与绝经后乳腺癌患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代谢综合征与绝经后乳腺癌风险增加之间存在关联。其影响机制可能涉及胰岛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高胰岛素血症、雌激素、脂肪因子、炎症因子等多种因子。本文就代谢综合征与绝经后乳腺癌患者的相关性研究进展做一概述,为绝经后乳腺癌的预防、治疗提供新思路。
- 李贞孙晓东
- 关键词:代谢综合征绝经后乳腺癌患者胰岛素
- 一种肿瘤放置托盘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肿瘤放置托盘,包括盘体、可视外罩和一次性医用塑料纸,所述盘体的外表面上设置有把手,所述底座的外表面上安装有重量显示屏,所述盘体的左端连接有左固定块,所述左固定块包括上压块、提杆、下压块、连杆和伸缩弹簧...
- 孙晓东康婷段伟其他发明人请求不公开姓名
- 桔梗皂苷D介导PI3K/AKT/mTOR信号通路调控子宫内膜癌细胞株ECC-1增殖、侵袭和迁移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 探讨桔梗皂苷D介导磷酸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调控子宫内膜癌细胞株ECC-1增殖、侵袭和迁移作用。方法 将人子宫内膜癌细胞株ECC-1分为对照组,桔梗皂苷D低、中、高剂量组(9μmol/L、18μmol/L、36μmol/L),PI3K抑制剂(PQR309)组(1μmol/L),PI3K激动剂(IGF-1)组(100 mg/L)。培养48 h后,四甲基偶氮唑蓝、侵袭小室和划痕实验分别检测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活性;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和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细胞PI3K、AKT、mTOR、c-Myc、细胞周期蛋白激酶6(CDK6)、E-钙黏蛋白(E-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锌指转录因子(Snail)信使核糖核酸(mRNA)和蛋白表达及p-PI3K、p-AKT、p-mTOR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IGF-1组细胞侵袭细胞数和细胞划痕愈合率上升,PI3K、AKT、mTOR mRNA和蛋白表达及p-PI3K、p-PI3K/PI3K、p-AKT、p-AKT/AKT、p-mTOR、p-mTOR/mTOR水平、c-Myc、CDK6、Vimentin、Snail mRNA和蛋白表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QR309组和桔梗皂苷D 3剂量组细胞增殖抑制率上升、E-cadherin mRNA和蛋白表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指标PQR309组和桔梗皂苷D中剂量组细胞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指标桔梗皂苷D呈剂量依赖性。结论 桔梗皂苷D抑制子宫内膜癌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可能与抑制PI3K/AKT/mTOR信号通路,抑制c-Myc、CDK6、Vimentin、Snail表达,促进E-cadherin表达相关。
- 鲍慧孙晓东乔健贺晶
- 关键词:桔梗皂苷D子宫内膜癌增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