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繁杰
- 作品数:35 被引量:136H指数:6
-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 《广东省土话字汇》的语音特点被引量:1
- 2023年
- 《广东省土话字汇》(1828)由英国传教士马礼逊编写,是目前所见最早使用拉丁字母对十九世纪初广州话进行系统性注音的词典。其反映的声韵系统与今广州话大致相同,不同之处是:齿音声母分为两套,疑母有三种形式,云、以母的音值为半元音性质的[j]或者[w],匣母存在混入云、以母的情况;[e]元音形成了成系列的韵母,当时还存在[ι]韵母,[■]元音还没有出现,很多[i]、[u]、[y]韵母还没有裂化为复元音。
- 李焱孟繁杰
- 关键词:粤语语音特点
- 二百多年前澳门话的语音特点——基于马士曼《孔子著作》的研究被引量:4
- 2019年
- 英国传教士马士曼的《孔子著作》(1809)用当时的澳门话对汉字作了注音,是目前已知最早的澳门话拼音文献。当时的澳门话语音特征上与粤语四邑片和香山片有非常多的一致性。澳门话后来的发展不完全是语言自身的演变,而是接受了来自广府片外来移民方言的“语言迁移”现象。
- 李焱孟繁杰
- 关键词:粤语近代音语言迁移
- 现代“月光”族
- 2006年
- 孟繁杰
- 关键词:语文语言知识词义用法
- 论量词“颗”的演变
- 本文以大量文献资料为基础,探讨了量词“颗”的产生及其演变过程,发现“颗”是一个亦声字,在其由名词虚化为量词的过程中,其植物属性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量词“颗”的发展过程是其语义不断泛化的过程,称量的范围及称量的对象都有所...
- 孟繁杰
- 关键词:量词历史演变民族文化
- 文献传递
- 试析惯用语的典型性与非典型性
- 对惯用语的界定一直是一个颇有争议的问题。本文认为,惯用语之所以特殊主要是由于其意义的特殊性,因而在对其意义关系进行归类的基础上,总结出惯用语是一个既有典型性成员、也有非典型性成员的、具有层级性的词汇单位。
- 孟繁杰
- 文献传递
- 论汉语使役形式向被动形式的转化被引量:1
- 2012年
- 现代汉语存在被动形式和使役形式使用一个语法标记的现象。通过对两者的完整形式"(S1)+P+S2+VP+(N)"结构发展过程的探讨,能够了解到这种结构可以表示使役和被动用法的原因。使役形式向被动形式的转化有三种途径,分别与致使义、忍让义、受事主语句有关。其中,致使义的产生是非常关键的,在明清时期产生了大量同时兼有致使义和被动义的用法,说明致使义是使役义向被动义转化的主要中转站。但致使义并不是必然会向被动义转化,唐宋时期"教"、"使"就有了大量的致使义,但是兼有被动义的用法却很少。明清时期才大量出现兼有两种含义,并且南北方使用上有明显的倾向性的不同,说明致使义产生被动义受地域的影响也是存在的,确实是受到元代蒙古语以及清代满语这两种阿尔泰语系语言的影响。
- 李焱孟繁杰
- 关键词:语法化
- 量词“片”的语法化被引量:10
- 2011年
- "片"的本义"判木"应为动词,东汉时"片"由动词引申义"分开;剖开"发展为"分体量词",用以称量"从整体分离出来的分体事物"。魏晋南北朝时期"片"发展迅速,成为集"分体量词"、"个体量词"、"整体量词"和"不定量词"于一身的综合量词。唐以后"不定量词"被"点"所取代,其他量词属性一直延续至今。"片"的语法化途径有两种:一种是词义的泛化,一种是计量功能的弱化。
- 孟繁杰李如龙
- 关键词:量词语法化
- 从满汉合璧文献看语气词“啊、吧、吗、呢”的出现时间被引量:3
- 2022年
- “啊、吧、吗、呢”是现代汉语最基本的语气词,通过考察清代满汉合璧文献中这些语气词的分布和特点,并与以往学者的研究进行对比分析,我们可以确定语气词“啊、吧、吗”率先出现在满汉合璧文献中。而“呢”虽然在明代已经出现,但直到清代才在北方话中全面代替“哩”,这主要是受到满语语气词“ni”的影响。
- 孟繁杰李焱
- 量词“片”的产生及其发展演变
- <正>一、已有研究成果概述"片"是一个较为复杂的量词,在现代汉语中,它是一个具有多重量词身份,用以称量的事物众多,范围较广。以往曾有多位学者从不同角度讨论过"片"的来源及发展演变,主要的研究成果包括:
- 孟繁杰
- 从历时角度看量词“幅”属性的演变被引量:1
- 2010年
- 刘世儒先生曾经对量词"幅"作过论述,认为"幅"称量"布帛"是由本义而来,用于"纸"是取其平面作用。因为刘先生主要侧重于魏晋南北朝这一历史时期的量词研究,受语料所限,对"幅"的演变过程描写得颇为简单,事实上,“幅”虚化为量词后经历了“度量量词一度量量词和个体量词—个体量词”三个阶段。本文以大量的文献资料为基础,考察量词“幅”的产生及其演变过程。
- 孟繁杰李焱
- 关键词:个体量词魏晋南北朝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