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安延军

作品数:6 被引量:5H指数:2
供职机构:清华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核科学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篇核科学技术

主题

  • 6篇萃取
  • 6篇萃取分离
  • 6篇脉冲筛板柱
  • 6篇
  • 6篇
  • 4篇数学模拟
  • 2篇核燃料
  • 2篇核燃料后处理
  • 1篇稳态浓度
  • 1篇流体力学性能
  • 1篇摹拟
  • 1篇传质
  • 1篇传质性能

机构

  • 6篇清华大学

作者

  • 6篇安延军
  • 4篇仝继红
  • 4篇马栩泉
  • 4篇邰德荣

传媒

  • 4篇核科学与工程

年份

  • 2篇1993
  • 4篇1992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脉冲筛板柱萃取分离钍、铀的研究(Ⅳ)——钍、铀、酸三组分体系脉冲筛板柱的动态特性及数学模拟
1993年
在2英寸脉冲筛板柱中,测定了钍、铀、酸三组分体系水相及有机相出口动态响应曲线,采用级模型模拟了动态响应曲线,利用优化方法获得了有关模型参数。根据模拟程序设计了一种较优的起动方式。实验及理论分析结果表明:采用级模型模拟H^+,Th,U多组分非线性平衡体系的脉冲筛板柱动态特性是可行的,所得参数可近似表征柱内传质过程。起动时间随两相流量增大而缩短,各组分起动时间长短与其在柱内的分离效率有关,分离效率越高,起动时间越长。
安延军仝继红邰德荣马栩泉
关键词:核燃料后处理萃取
脉冲筛板柱萃取分离钍铀实验研究及数学模拟
安延军
脉冲筛板柱萃取分离钍铀实验研究及数学摹拟
安延军
关键词:脉冲筛板柱数学模拟
脉冲筛板柱萃取分离釷、鈾的研究(Ⅱ)——钍、铀净化低去污循环流程脉冲筛板柱传质性能的研究被引量:3
1992年
在2英寸脉冲筛板柱中,根据钍铀低去污循环流程所要求的工艺条件,分别测定了共去污加盐段、共去污萃取段、共去污洗涤段、钍反萃段、钍反萃洗涤段、铀反萃段等6种工况的脉冲筛板柱水相及有机相稳态浓度剖面和水相出口浓度随时间变化曲线,并利用平衡分配数据模型,计算了所有条件下的H^+、Th、U的理论级当量高度(HETS)值及真实传质单元高度(HTU)值。结果表明,各工艺要求组分的HETS值均小于或接近于1m,证明此流程在工程上是可行的,工艺参数是较优的。
安延军仝继红马栩泉邰德荣
关键词:核燃料后处理萃取
脉冲筛板柱萃取分离钍鈾的研究(Ⅰ)——钍铀分离脉冲筛板柱的流体力学性能被引量:2
1992年
在2英寸脉冲筛板柱中,结合钍铀分离的Thorex过程,研究了30%TBP-煤油/水和30%TBP-煤油/Th(NO_3)_4-UO_2(NO_3)_2-HNO_3-H_2O体系脉冲筛板柱的流体力学性能。通过实验对液泛通量、分散相存留分数等流体力学参数,并用改进的Pratt公式对两相流体力学流体力学行为进行了关联,得到了较为满意的结果。通过对脉冲筛板柱流体力学性能的研究,获得了最优操作条件,为进一步的传质实验研究奠定了基础。
仝继红安延军马栩泉邰德荣
关键词:脉冲筛板柱萃取
脉冲筛板柱萃取分离钍、铀的研究(Ⅲ)——脉冲筛板柱稳态浓度剖面的数学模拟
1993年
在2英寸脉冲筛板柱中,用扩散模型描述钍、铀低去污循环流程的传质过程。采用复合形法直接由浓度剖面同时确定轴向混合系数、传质系数等模型参数。由此获得的浓度剖面计算值与实验测定的浓度剖面比较符合。结果表明:Thorex过程脉冲筛板柱水相连续时两相轴向混合程度接近,有机相连续时分散相轴向混合小于连续相轴向混合。采用复合形法寻优,解决了以往方法中由于各种优化参数选择不当造成的计算结果与实际情况的偏差及程序容易溢出等问题。此算法简单,结果较可靠,收敛也比较快。
安延军仝继红马栩泉邰德荣
关键词:萃取脉冲筛板柱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