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一涛
- 作品数:19 被引量:179H指数:8
-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 检出于第三系沉积物中的芳构化三环二萜烷及其意义被引量:1
- 2000年
- 在胜利油田第三系沙河街组3个低成熟的生油岩和5个原油样中检出了一个单芳三环萜烷和两个芳构化三环二萜烷,检出的化合物包括:C_(19)H_(28)(m/z145,M^(256))C环芳构化三环萜烷,C_(17)H_(20)(m/z209,M^(224))和C_(18)H_(22)(m/z 233, M^(238))B,C环芳构化三环二萜烷.初步研究结果认为,这些化合物是未成熟有机质的标志物,并具有C_(18)H_(22)>C_(17)H_(20)>C_(19)H_(28)的稳定序,早期成岩作用阶段奥利烯、藿烯、蕨烯、乌散烯等五环三萜类的D环裂解亦可能是B,C环双芳三环二萜烷的成因途径之一.
- 盛国英傅家谟宋一涛彭平安
- 关键词:原油
- 原生动物门梨形四膜虫的无水热解实验产物及伽马蜡-2-烯的检出被引量:4
- 2004年
- 在原生动物门梨形四膜虫的无水热解模拟实验产物中,可溶有机质含量丰富,氯仿抽提物含量高达17.5%,其中总烃相对含量可达8.99%;烷烃馏分主要以具有奇碳数正烷烃优势和植烷优势,CPI值达1.2,Pr/Ph比值仅0.42,含有γ-和β-胡萝卜烷以及异常丰富的伽马蜡-2-烯和伽马蜡烷等生物标志物为特征,从而表明梨形四膜虫生存于还原性的咸水环境,热解产物仍然处于未成熟阶段。热解模拟实验的结果不仅再次证实梨形四膜虫仍不失为伽马蜡烷的一种主要的生源母质,而且还验证了由四膜虫醇脱水,形成中间产物伽马蜡-2-烯,以及加氢产物伽马蜡烷的成岩作用演化过程。据此还对前人提出的两种伽马蜡烷成因机理作了对比性的讨论。
- 宋一涛王铁冠
- 潍北凹陷烃源岩的评价及原油的生成、运移研究
- <正> 潍北凹陷是山东昌潍坳陷的一个次级陆相断陷盆地,面积约880km2。凹陷的北部、西部均与潍北凸起相邻,南至潍县凸起,东与鲁东隆起区相接。潍北凹陷自上世纪70年代开始勘探,至今已在多口井的孔店组获工业油流,由于本区地...
- 宋一涛王忠
- 文献传递
- 水解和细菌降解作用对小球藻热模拟烷烃及生物标志物的影响被引量:17
- 1998年
- 研究了水解和细菌降解作用对小球藻热模拟烷烃生物标志物的影响 .小球藻热模拟生成的烷烃组分中以正烷烃和类异戊二烯烷烃占绝对优势 .水解和细菌降解作用增加了这一优势 ,但同时降低了正烷烃的奇偶优势 .水解作用明显除去了部分高碳数正烷烃 ,使C2 3-/C2 4 +值提高了 5 13倍 .细菌降解作用使正烷烃碳数分布范围缩小 ,低碳数正烷烃增加 .未经水解和细菌降解作用的小球藻Pr/nC17<1,细菌降解作用使Pr/nC17值提高至 1 18。
- 吴庆余章冰宋一涛盛国英傅家谟
- 关键词:小球藻烷烃生物标志物热模拟
- 几株丛粒藻烃类的气相色谱—质谱分析被引量:8
- 1996年
- 用气相色谱-质谱分析定性鉴定了三株不同来源的丛粒藻(Botryococcus braunii)产生的烃类组分。丛粒藻株A(USA)和B(Germany)产生以C_nH_(2n-2)和C_nH_(2n-4)为主的烯基直链烃,丛粒藻C得自我国云南省抚仙湖,产生以丛粒藻烯和异丛粒藻烯为主的多分枝烃。讨论了不同丛粒藻产生不同烃类的原因。
- 王修垣赵苓宋一涛
- 关键词:丛粒藻藻类烃类气相色谱质谱分析
- 三种厌氧微生物产气的碳同位素特征
- 2008年
- 在咸水和半咸水两种条件下,进行了螺旋藻、马尾藻和松针三种厌氧微生物产甲烷的模拟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咸水不利产甲烷条件下,CH4和CO2的产率低,δ13C值相对偏轻;而在半咸水较有利产甲烷条件下,CH4和CO2的产率较高,δ13C值相对偏重。反映生化模拟实验中CH4和CO2的δ13C值与其产率有关。在咸水和半咸水两种实验条件下,马尾藻厌氧微生物产甲烷的δ13C值相对于螺旋藻和松针厌氧微生物产甲烷的δ13C值均偏重,可能与马尾藻中高的粗纤维含量有关。厌氧微生物产CO2与CH4的δ13C值之间多不存在相关性,反映模拟实验中甲烷菌生成CH4的途径可能主要为乙酸发酵途径。生化模拟实验中CH4的δ13C值分布范围较宽,介于-19.5‰~-68.3‰,与地质样品中生物甲烷δ13C值普遍低于-60‰的特征不完全符合,表明生化模拟实验由于时间短、有机质的量有限,难以完全重现地质微生物的作用过程,其实验结果仅可作为生物气研究的参考。
- 王万春宋一涛徐永昌沈平
- 关键词:螺旋藻马尾藻松针厌氧微生物碳同位素
- 丛粒藻烃类的研究被引量:30
- 1991年
- 丛粒藻的游离烃类以C_(27)—C_(33)烯烃为主,还含有C_(13)—C_(25)正构烷烃、类异戊二烯烷烃(C_(15)、C_(16)、C_(18)—C_(21))及微量甾烷、萜烷。丛粒藻真空热解烃类为C_(13)—C_(35)正构烷烃、类异戊二烯烷烃(C_(15)、C_(16)、C_(15)—C_(21))及甾烷、萜烷。这些热解烃类的组成特征与胜利油田孤东地区上第三系含丛粒藻化石泥岩的烃类相似,从而首次证实了这些泥岩中的烃类主要是丛粒藻产生的。
- 宋一涛
- 关键词:丛粒藻游离烃热解
- 探讨海相油气成因的一种超微浮游藻类成烃实验系统被引量:4
- 1998年
- 吴庆余王睿勇戴俊彪宋一涛白岩善博
- 关键词:油气成因
- 潍北凹陷孔店组烃源岩评价及油源分析被引量:23
- 2005年
- 潍北凹陷孔店组二段既有好、较好、较差烃源岩,也发育有机质富集层烃源岩(又称为优质烃源岩)。有机质富集层烃源岩沉积环境为亚热带型湿热古气候条件下的滨浅湖相淡-微咸水沉积,古生物以被子、裸子植物孢粉组合为主,含有介形类及少量藻类化石,干酪根类型为Ⅲ,Ⅱ2及Ⅱ1型,岩性为碳质泥岩及深灰色泥岩,有机碳含量大于4.5%,氯仿沥青“A”含量大于0.17%。依据原油的物理性质将潍北凹陷原油分为稠油、中密度油和低密度油,根据原油的生物标志物特征又可将本区原油分为低熟油和成熟油。大部分低熟油样品具有高Pr/Ph比值,低伽马蜡烷/C30藿烷比值及高C29甾烷含量的特征。稠油及大部分中密度油属于低熟油,油源对比表明主要来源于孔店组二段有机质富集层烃源岩。部分中密度油及低密度油属于成熟油,其油源与低熟油相同。
- 宋一涛廖永胜王忠
- 关键词:低熟油油源对比潍北凹陷
- 济阳坳陷盐湖沉积环境高硫稠油的特征及成因被引量:23
- 2007年
- 依据物理性质可将济阳坳陷罗家垦西地区高硫稠油分为高硫稠油和特稠油,高硫稠油有完整的正、异构烷烃分布,C29甾烷立体异构化参数为0.41~0.54,高于一般低熟油。但仍具有盐湖环境低熟油常见的生物标志物特征,并含有异常丰富的C21、C22孕甾烷、罕见的C28-28,30-二降藿烷、甲基藿烷系列、含硫藿烷及硫在C16、C22位的含硫甾烷。高硫特稠油的正、异构烷烃有不同程度损失,甾、萜类及绝大部分芳烃类化合物特征与稠油相同。油源对比及烃源岩可溶有机质的定量测定表明,高硫稠油主要来源于渤南洼陷沙四上亚段膏盐沉积环境Ⅰ、Ⅱ,型干酪根优质烃源岩,其生油高峰的R。为0.55%~0.60%。达生油高峰时可溶有机质占烃源岩总有机质的85%,因此高硫稠油主要来自可溶有机质,属于非干酪根晚期热降解成因的低熟油。
- 宋一涛廖永胜王忠
- 关键词:正构烷烃异构烷烃烃源岩可溶有机质低熟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