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宋春燕

作品数:9 被引量:34H指数:4
供职机构:湛江中心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湛江市科技计划项目湛江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患儿
  • 3篇万古霉素
  • 3篇小儿
  • 3篇儿童
  • 3篇败血症
  • 2篇新生儿
  • 2篇治疗小儿
  • 2篇免疫
  • 2篇免疫功能
  • 2篇患儿免疫功能
  • 2篇腹泻
  • 1篇胆酸
  • 1篇胆酸治疗
  • 1篇蛋白
  • 1篇新生儿败血症
  • 1篇新生儿病理性...
  • 1篇熊去氧胆酸
  • 1篇熊去氧胆酸治...
  • 1篇血小板
  • 1篇血小板计数

机构

  • 9篇湛江中心人民...

作者

  • 9篇宋春燕
  • 5篇林捷
  • 3篇梁艺耀
  • 3篇吴文旭

传媒

  • 2篇泰山医学院学...
  • 1篇山西医药杂志
  • 1篇现代诊断与治...
  • 1篇实用临床医学...
  • 1篇中国医院用药...
  • 1篇中外医疗
  • 1篇中国医学创新
  • 1篇中国医药科学

年份

  • 1篇2018
  • 4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0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锌剂佐治对迁延性腹泻儿童IgG、IgM、IgA的影响观察
2010年
目的观察葡萄酸锌佐治对迁延性腹泻儿童临床治愈率及IgG、IgM、IgA的影响。方法治疗组用双歧三联活菌合蒙脱石散剂治疗,对照组加用葡萄酸锌口服。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经补锌后血清锌含量明显上升,IgG、IgA、IgM三者水平亦随之上升,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锌剂佐治能增强患儿免疫力,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
宋春燕
关键词:迁延性腹泻锌剂
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用药对小儿非感染性腹泻的疗效及血清中IL-6、IL-17表达影响研究被引量:10
2016年
目的观察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用药方案治疗小儿非感染性腹泻的疗效,据此分析是否会对血清IL-6、IL-17炎性因子表达产生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2月-2016年2月期间在我院儿科住院治疗的128例非感染性腹泻的患儿,按照随机原则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常规治疗,而观察组患儿则是再辅以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对比两组患儿治疗后的疗效、治疗前后血清中IL-6和IL-17水平、腹泻停止时间以及体温恢复正常时间。结果对照组患儿总有效率为64.06%(41/64),观察组总有效率则为87.5%(56/64),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的IL-6和IL-17水平均有明显的下降,比治疗前有着显著的改善(P〈0.05),同时观察组患儿总体改善程度更有临床优势,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患儿腹泻停止时间、体温正常时间分别是(4.67±0.72)d、(5.91±1.23)d,而观察组则分别是(2.35±0.58)d、(3.67±1.08)d,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小儿非感染行腹泻而言,常规治疗疗效欠佳、治疗周期长,而采用了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治疗方案后,疗效显著提升同时缩短了治疗周期,同时患儿IL-6和IL-17水平也进一步下降,值得临床借鉴推广。
宋春燕关宇凤
关键词: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小儿非感染性腹泻IL-6IL-17
万古霉素治疗小儿败血症的疗效及对患儿免疫功能的影响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探讨万古霉素治疗小儿败血症的疗效及对患儿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6年7月至2017年12月湛江中心人民医院收治的败血症患儿84例,按照治疗方案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观察组患儿采用万古霉素治疗,对照组患儿采用头孢呋辛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免疫功能[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 IL-2R)、免疫球蛋白G(IgG)]、降钙素原(PCT)水平、小儿危重病例评分(pediatric critical illness score,PCIS)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总有效率为95.24%(40/4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57%(33/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5 d后,观察组患儿s IL-2R、IgG及PCT水平,PCI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照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9.05%(8/42)、11.90%(5/4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万古霉素治疗小儿败血症的疗效显著,可促进患儿免疫功能及生理机能恢复,有利于患儿预后。
宋春燕林捷
关键词:败血症儿童患者万古霉素免疫功能
经鼻双水平正压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疗效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研究经鼻双水平正压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4月-2015年8月74例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为研究对象,将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经鼻双水平正压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比较两组的血气分析结果、并发症以及病死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动脉血压分压、酸碱度分别为(86.73±16.45)mm Hg、(7.38±0.0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24±14.33)mm Hg、(7.25±0.08)(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为(39.32±7.11)mm Hg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2.39±9.48)mm Hg(P〈0.05)。观察组的并发生发生率为18.9%略高于对照组的10.8%,但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经鼻双水平正压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可以阻止肺部病变的进一步发展,改善肺氧合功能,提高存活率,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吴文旭梁艺耀林捷宋春燕
关键词: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肺表面活性物质
丙种球蛋白应用时间对川崎病患儿退热时间及冠脉损伤的影响分析被引量:8
2016年
目的:分析讨论丙种球蛋白应用时间对于川崎病患儿退热时间和冠脉损伤产生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8月-2015年8月本院收治的80例川崎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丙种球蛋白应用时间将其分为常规组(发病后6~9 d应用)和晚期组(发病后≥10 d应用),每组40例,对两组患儿的冠状动脉病变发生情况以及退热时间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常规组患儿的临床症状消停时间均明显短于晚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丙种球蛋白情况均明显优于晚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就川崎病患儿来说,在发病后的6~9 d给予丙种球蛋白临床疗效最为明显,可明显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临床疗效,在临床中值得广泛推广与应用。
宋春燕关宇凤
关键词:川崎病退热时间冠脉损伤
血小板计数水平与肺炎患儿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研究血小板计数水平与肺炎患儿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80例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病情将患儿分为重症肺炎组(52例)和普通肺炎组(28例),比较两组入院1 d的血小板计数,根据病情进展将重症肺炎患儿分为好转组(29例)和恶化组(23例),比较两组入院后的血小板计数。结果普通肺炎组的血小板计数为(267.95±64.21)×10~9/L显著低于重症肺炎组的(415.82±77.34)×10~9/L(P<0.05),重症好转组入院4 d、7 d的血小板计数分别为(276.28±54.38)×10~9/L、(204.85±36.13)×10~9/L显著高于重症恶化组的(128.25±42.42)×10~9/L、(76.14±39.26)×10~9/L(P<0.05)。结论血小板计数具有简易、便宜、快速的特点,可以较准确的判定肺炎患儿的病情严重程度,加强对血小板计数的监测可以减少因诊治不及时导致的病情延误,提高肺炎的治愈率。
宋春燕关宇凤
关键词:肺炎儿童血小板计数
蓝光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效果观察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探讨蓝光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湛江中心人民医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病理性黄疸新生儿15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单纯蓝光照射治疗)和观察组(蓝光联合熊去氧胆酸),各75例,观察2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8.7%和89.3%,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胆红素水平差异不显著,治疗后2组均明显下降,但观察组下降效果更加显著,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对照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观察组略高,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黄疸消退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蓝光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可明显降低胆红素水平,提高治疗效果,弥补了光疗的不足。
吴文旭梁艺耀林捷宋春燕
关键词:光疗熊去氧胆酸新生儿黄疸
万古霉素治疗小儿败血症的疗效及对肝肾功能的影响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万古霉素治疗小儿败血症的疗效及对肝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我院76例小儿败血症的患儿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38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给予头孢呋辛治疗,研究组给予万古霉素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和细菌学疗效,治疗前后检测和比较2组实验室指标[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和免疫功能指标[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水平,并比较肝肾功能损伤等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7%高于对照组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学清除率89%略高于对照组79%,但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实验室指标及免疫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PCT、CRP及IgG、IgM水平均明显改善,但治疗后研究组PCT、CR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IgG水平高于对照组,IgM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肝肾功能损伤等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万古霉素治疗小儿败血症的临床疗效及细菌学疗效显著,有利于改善临床实验室指标、免疫功能指标,且对肝肾功能的损伤较小。
宋春燕林捷
关键词:万古霉素出血性败血症药物性肝损伤
万古霉素对新生儿败血症患儿免疫功能及预后的影响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探讨万古霉素对新生儿败血症患儿免疫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0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86例新生儿败血症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患儿是否出现耐氨苄西林舒巴坦金黄色葡萄球,将患儿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耐氨苄西林舒巴坦金黄色葡萄球组设为观察组共52例,其余为对照组共34例。观察组采用万古霉素治疗,对照组采用氨苄西林舒巴坦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免疫功能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23%,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IL-2、Ig G、Ig M浓度及NK细胞活性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IL-2、Ig M浓度分别为(10.28±1.45)μg/L、(0.17±0.06)g/L,与对照组比较显著较低(P<0.05),Ig G浓度及NK细胞活性分别为(12.79±5.23)g/L、(52.37±11.26)%,与对照组比较显著较高(P<0.05)。结论万古霉素治疗新生儿败血症疗效显著,可以明显改善患儿免疫功能,预后良好,值得应用于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新生儿败血症的治疗。
吴文旭梁艺耀林捷宋春燕
关键词:万古霉素新生儿败血症免疫功能预后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