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尹清洋

作品数:7 被引量:1H指数:1
供职机构:河北工业大学化工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机械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学位论文
  • 2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天文地球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机械工程

主题

  • 6篇盆地
  • 5篇松辽盆地
  • 3篇热力学
  • 3篇化学热力学
  • 3篇沉积盆地
  • 2篇地层
  • 2篇地层水
  • 2篇地层水化学特...
  • 2篇水化学
  • 2篇水化学特征
  • 2篇孔隙
  • 2篇矿化
  • 2篇矿化度
  • 2篇化学特征
  • 2篇侧方
  • 2篇长石
  • 2篇次生
  • 2篇次生孔隙
  • 1篇动力学
  • 1篇动力学特征

机构

  • 7篇河北工业大学

作者

  • 7篇尹清洋
  • 4篇王振平
  • 4篇陈秀营
  • 2篇孟祥瑜
  • 1篇刘磊
  • 1篇杨玉奇

传媒

  • 1篇大庆石油地质...
  • 1篇物探与化探

年份

  • 1篇2012
  • 5篇2011
  • 1篇2010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沉积盆地次生孔隙带的化学热力学预侧方法研究 ——以松辽盆地北部中浅层为例
次生孔隙是指岩石在成岩过程中由于颗粒、基质或胶结物受到溶解、溶蚀作用而形成的孔隙。次生孔隙发育的成岩过程是极其复杂的,成岩体系中往往同时进行着多个成岩反应,这些反应之间相互影响和制约。本文在大量总结国内外对次生孔隙成因和...
尹清洋
关键词:次生孔隙长石松辽盆地
含有不整合面的钻井剖面中酸解烃的垂向分布规律
2012年
系统测量了不同时代、不同埋深的不整合面钻井剖面中酸解烃的分布,发现不整合面之下发育有总烃、甲烷浓度低而大分子烃类相对富集的烃类异常带,分析认为此异常带是风化脱气作用形成的脱气带,其厚度与下伏地层成岩程度有关。该发现对评价含油气盆地剥蚀与气藏保存、破坏的关系,不整合面对油气运聚的影响等有重要意义,也为解决剥蚀量恢复问题提供了新的科学线索。
王振平尹清洋陈秀营
关键词:不整合面酸解烃油气运移
松辽盆地齐家古龙凹陷地层水化学特征及其成因分析
松辽盆地经过多年的勘探开发,已经积累了大量的油田水分析数据,为现今水化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料。本文选取松辽盆地北部的齐家古龙凹陷,总结归纳了齐家古龙凹陷地层水的水型以及总矿化度随深度变化的特征。根据对区内钾离子、钠离子、...
陈秀营王振平尹清洋孟祥瑜
关键词:地层水矿化度松辽盆地
松辽盆地齐家古龙凹陷地层水化学特征及其成因分析
松辽盆地经过多年的勘探开发,已经积累了大量的油田水分析数据,为现今水化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料。本文选取松辽盆地北部的齐家古龙凹陷,总结归纳了齐家古龙凹陷地层水的水型以及总矿化度随深度变化的特征。根据对区内钾离子、钠离子、...
陈秀营王振平尹清洋孟祥瑜
关键词:地层水矿化度松辽盆地
沉积盆地次生孔隙带的化学热力学观测方法研究--以松辽盆地北部中浅层为例
尹清洋
沉积盆地次生孔隙带的化学热力学预侧方法研究
次生孔隙是指岩石在成岩过程中由于颗粒、基质或胶结物受到溶解、溶蚀作用而形成的孔隙。次生孔隙发育的成岩过程是极其复杂的,成岩体系中往往同时进行着多个成岩反应,这些反应之间相互影响和制约。 本文在大量总结国内外对次生孔隙成因...
尹清洋
关键词:次生孔隙长石松辽盆地
松辽盆地中浅层源岩热成CO2的化学动力学特征
2010年
CO2在陆相碎屑沉积的成岩过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CO2的介入,可以直接导致碳酸盐矿物的溶解和沉淀,造成地层储集、封盖、疏导等性能明显改变。因此,对CO2生成进行动态、定量地研究,将是对成岩作用定量研究不可逾越的前提之一。基于这样的认识,采用热解方法,检测了松辽盆地中浅层未熟源岩在不同温度和不同升温速率下热成CO2量,标定了其平行一级反应模型的化学动力学参数,探讨了源岩热成CO2的动力学特征。研究分析发现,在热的作用下,源岩生成CO2的反应具有反应活化能数值分布范围宽、地质条件下热成CO2过程延续时间长、分布空间范围广等特征。
王振平刘磊杨玉奇尹清洋陈秀营
关键词:二氧化碳化学动力学源岩松辽盆地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