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屠博文

作品数:6 被引量:54H指数:3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博士研究生创新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天文地球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篇生物学
  • 2篇天文地球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氧化亚铁硫杆...
  • 3篇硫杆菌
  • 2篇矿物
  • 2篇CU
  • 2篇CU2+
  • 1篇淡水
  • 1篇淡水小龙虾
  • 1篇蛋白
  • 1篇蛋白分析
  • 1篇动物
  • 1篇动物分类
  • 1篇动物分类学
  • 1篇中矿
  • 1篇生物矿物
  • 1篇嗜酸性氧化亚...
  • 1篇铜陵矿区
  • 1篇小龙虾
  • 1篇龙虾
  • 1篇矿物吸附
  • 1篇饥饿

机构

  • 6篇南京大学
  • 1篇合肥工业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江苏省淡水水...

作者

  • 6篇屠博文
  • 4篇陆建军
  • 4篇陆现彩
  • 4篇李娟
  • 2篇徐兆文
  • 2篇王汝成
  • 1篇严维辉
  • 1篇赵兴青
  • 1篇朱婷婷
  • 1篇唐建清
  • 1篇史克荣
  • 1篇周跃飞
  • 1篇苏贵珍
  • 1篇王朝华
  • 1篇丁雨

传媒

  • 2篇岩石矿物学杂...
  • 1篇齐鲁渔业
  • 1篇矿物学报
  • 1篇高校地质学报

年份

  • 1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09
  • 1篇2008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施氏矿物吸附Cu^(2+)及氧化亚铁硫杆菌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4
2009年
在金属硫化物的表生氧化过程中,施氏矿物是最常见的一种次生矿物。施氏矿物具有粒度小、比表面积大、表面吸附能高的特点,能够吸附环境流体中的重金属离子和微生物细胞,从而影响重金属元素及微生物的表生地球化学行为。利用化学合成的施氏矿物,开展了施氏矿物吸附Cu2+及氧化亚铁硫杆菌的实验。结果显示:施氏矿物对金属Cu2+及氧化亚铁硫杆菌均有较强的吸附性;施氏矿物对Cu2+的吸附基本符合Langmuir吸附模型,而对氧化亚铁硫的吸附行为不符合Langmuir模型,可用Freundlich模型描述;施氏矿物的存在对流体中微生物的活动性及其地球化学行为有重要影响,可能会降低氧化菌分解金属硫化物的效率。
苏贵珍陆建军陆现彩李娟屠博文
关键词:氧化亚铁硫杆菌CU2+
不同生长阶段氧化亚铁硫杆菌的Cu^(2+)吸附研究被引量:2
2009年
通过不同生长阶段的氧化亚铁硫杆菌对Cu2+的吸附实验研究,发现对数期和稳定期的氧化亚铁硫杆菌的Cu2+吸附容量存在一定差别,对数生长期比稳定期的氧化亚铁硫杆菌吸附量略高。同时,Cu2+的吸附量与溶液的pH值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说明在吸附过程中,Cu2+与氧化亚铁硫杆菌的表面存在的化学基团发生了质子交换反应。对数生长期的氧化亚铁硫杆菌和稳定期的氧化亚铁硫杆菌吸附过程均符合Freundlich吸附模型,表明氧化亚铁硫杆菌细胞的表面化学非均质性较强。不同生长阶段细菌的吸附性能差异可能与细胞表面的化学结构存在差异有关。
丁雨陆现彩陆建军屠博文李娟徐兆文
关键词:氧化亚铁硫杆菌CU2+
不同放养密度下龙虾残杀情况的试验性研究被引量:10
2008年
通常所说的龙虾学名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a),又称淡水小龙虾(简称小龙虾),在动物分类学上隶属甲壳纲,十足目,螯虾科,原螯虾属,是一个外来种,目前已在我国各大水系分布,也已成为百姓餐桌上的美味佳肴,但随着需求量的不断增加,小龙虾产业已面临供不应求的危机,市场上价格大幅上升,如何高效养殖已经是龙虾产业迫在眉睫的问题。
严维辉唐建清史克荣屠博文
关键词:淡水小龙虾放养密度试验性残杀动物分类学
嗜酸性氧化亚铁硫杆菌分解硫化物的功能蛋白分析及饥饿补偿效应
微生物-矿物相互作用是影响元素地球化学循环的重要过程,矿山环境中硫化物分解导致的重金属污染受到广泛的关注。该分解过程是一个微生物参与的涵盖了生物作用和物理化学作用的复杂体系。微生物分解矿物的同时引发的环境变化又影响微生物...
屠博文
关键词:氧化亚铁硫杆菌功能蛋白
风化过程中矿物表面微生物附着现象及意义被引量:19
2011年
微生物风化作用作为最为重要的表生过程之一,与多种元素的地球化学循环和局部环境污染的形成有着密切的联系。微生物在矿物表面的附着能够显著提高矿物的风化速率。本文在总结矿物表面微生物附着现象及特征的基础上,概述了微生物附着导致的矿物表观风化速率的上升和表面侵蚀现象,初步分析了微生物在矿物表面附着的驱动力和影响因素,强调了微生物-矿物作用界面研究的重要性,认为有必要开展分子生物学、表面矿物学和微生态学的跨学科研究,以在分子层次上揭示矿物微生物风化的微观机制,更准确地评估微生物风化的地球化学意义,有助于提高对局部环境问题的调控和修复能力。
陆现彩屠博文朱婷婷李娟王朝华周跃飞赵兴青陆建军王汝成
铜陵矿区废矿石次生氧化产物及其成因初探被引量:2
2011年
对铜陵矿区废矿石的矿物组成及其成因进行研究,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原生矿物及其风化产物的组成,探讨次生矿物的形成机制。XRD及SEM/EDS分析表明,废矿石中残留的主要原生矿物为黄铁矿,次生矿物为针铁矿、赤铁矿、水铁矿及次生硫酸盐矿物。原生矿物风化为次生矿物的过程是从黄铁矿的裂隙带等有缺陷的部位开始,逐步氧化成最终产物针铁矿。中间过程出现了矿物相及形态的多样性,局部可能会先形成中间产物水铁矿,由于水铁矿很不稳定,在不同的温、湿度条件下会很快转化成针铁矿或赤铁矿。针铁矿在风化过程中呈现出多种形态,针状矿物最先形成,随后重结晶成球状集合体和菱方双锥单晶,最后在废矿石表面完全覆盖一层土状针铁矿。SEM观察到的黄铁矿表面的生物矿物与最外层风化层上的菌丝类物质说明,在废矿石的风化过程中生物亦起了一定的作用。
李娟陆建军陆现彩王汝成徐兆文屠博文
关键词:次生矿物生物矿物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