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东红
- 作品数:108 被引量:259H指数:10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项目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 抑郁症模型小鼠5-HT、DA、谷氨酸神经递质在VTA-NAc神经通路中的变化及相互作用
- 目的 为了寻找抑郁症最典型的症状——快感缺失和情绪低落的神经环路基础,近来研究发现杏仁核、伏隔核(NAc)、中脑腹侧被盖区(VTA)、中缝背核(DR)等都与抑郁症密切相关.因此VTA→NAc通路在抑郁症可能有着重要的作用...
- 傅迎美崔东红陈建玲赵延芳程培培李笑虹董毅
- 曲马多抑制大鼠神经病理性痛和脊髓背角NR2B表达
- 2013年
- 目的:研究曲马多对神经病理性痛(neuropathic pain,NP)大鼠的镇痛作用及对脊髓背角N-甲基-D-天门冬氨酸(N-Methyl-D-Aspartate,NMDA)受体NR2B亚基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假手术组(Sham operation,SO组)、NP模型组(NP组)、曲马多处理组(Tramadol组,T组)。NP模型采用慢性坐骨神经压迫损伤的方法制作。各组大鼠分别于术前和术后3、7、10、14 d测术侧后爪机械缩足阈值(mechanical withdrawal threshold,MWT)和热缩足潜伏期(thermal withdrawal latency,TWL)。T组于术后3 d开始腹腔注射曲马多注射液(20 mg/kg),术后14 d取大鼠脊髓背角用免疫荧光法与RT-PCR方法检测NR2B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SO组比较,NP组术后痛阈明显降低,NR2B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NP组比较,T组术后痛阈升高,NR2B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T组和SO组比较,痛阈和NR2B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曲马多可反转NP模型脊髓背角的NR2B表达上调并具有镇痛作用。
- 郑晓南于剑锋唐可欣崔东红
- 关键词:曲马多神经病理性痛脊髓背角NR2B
- 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语音信号特征的临床研究
- 1 研究背景 躁狂发作是双相情感障碍最常见的一种形式,以情感高涨和正常状态反复交替出现为特征,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和职业功能。目前躁狂发作疾病的诊断和疗效评估缺少客观的测量方法和工具,寻找能够早期识别的客观指标是目前非常...
- 张静崔东红
- 关键词:双相障碍躁狂发作语音信号
- 功能性近红外光谱脑成像技术在轻度认知障碍诊疗中的应用进展
- 2024年
- 轻度认知障碍(MCI)进展为痴呆的风险较高,目前仍然缺乏准确度高、适宜推广的MCI筛查技术。近年来的研究显示,功能性近红外光谱(fNIRS)技术具有筛查MCI的潜力,且可用于干预措施的疗效评估。本文从概念背景、认知功能评估的运用、MCI诊断与筛查、疗效评估、存在的不足等角度综述了fNIRS在MCI诊疗方面的运用与前景,以期为后续的临床研究与转化提供思路与参考。
- 濮正平黄虹娜崔东红
- 关键词:轻度认知障碍
- 精神分裂症患者G72基因表达水平的研究被引量:2
- 2007年
- 目的本工作旨在检测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患者外周淋巴细胞中672基因的表达情况,进而探讨672基因的表达与精神分裂症的相关关系。方法工作在5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和84名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对照中进行,在新鲜外周血样本中抽提总RNA,反转录成cDNA,基因表达量的检测在ABI Prism 7900HT型序列监测系统上进行,采用TaqMan的方法对患者及对照组样本的mRNA进行定量,采集的荧光数据经SDS2.1软件自动处理,每个样本作3次平行检测,取平均值作为该样本的最终定量。数据应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处理,对组间基因表达水平的差异采用独立样本的T检验,调用本实验室672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资料,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的方法分析SNP与基因表达水平的关联性。结果检测得到672基因在对照组中的表达量为0.0586±0.0114amol/ng cDNA,在精神分裂症患者组中的表达量为0.0498±0.0121amol/ng cDNA;经统计学分析,672基因的表达水平在病例和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12,df138,P=0.609,95%CI:-4.258—2.506;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rs9 47267位置上的SNP与该基因的表达水平无相关,F=0.355,dt2,X^2=0.703;而舟2181953位置上的SNP与672基因表达水平相关联,F=6.275,dt2,X^2=0.004。AA基因型的患者基因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其他基因型。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672基因的表达量总体上较正常人并无显著变化,但rs2 181953位置上的基因型会影响精神分裂症患者该基因的表达。
- 张野钱伊萍洪武禹顺英崔东红汪栋祥江开达江三多
-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表达量
- 环境对转基因小鼠抑郁样行为的影响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探讨环境因素对精神分裂症断裂基因1(disruptedinschizophrenia1,DISC1)转基因小鼠抑郁样行为的影响。方法 C57BL/6野生型新生小鼠及C57BL/6 LBD-DISC1转基因新生小鼠各16只,分别随机分为野生实验组、野生对照组和DISC1实验组、DISC1对照组,每组8只。实验组小鼠在哺乳期进行6 d母婴分离,成年早期给予21 d慢性不可预知轻度应激,采用糖水消耗实验及强迫游泳实验测定四组小鼠行为,并比较各组小鼠的体质量改变。结果应激和DISC1缺陷对小鼠糖水偏好度没有交互作用(P>0.05),DISC1实验组糖水偏好度低于其余三组(均P<0.01);应激和DISC1缺陷对小鼠强迫游泳实验的静止时间有交互作用(P=0.010),DISC1实验组小鼠强迫游泳的静止时间长于野生对照组和DISC1对照组(均P<0.01);应激和DISC1缺陷对体质量改变亦没有交互作用(P>0.05),但DISC1实验组低于其余三组(均P<0.01)。结论应激和DISC1缺陷共同作用导致小鼠出现抑郁样行为。
- 陈静李晗张晨王祖承崔东红
- 关键词:母婴分离强迫游泳实验抑郁症
- 抑郁症与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基因的关联研究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 探讨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yclic adenosine monophosphate response elementbinding protein,CREB1)基因与抑郁症的关联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检测105个抑郁症核心家系CREB1基因上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rs10932201和rs6740584的等位基因与基因型分布情况.进行单位点及单倍型的传递/不平衡检验(transmission disequilibrium test,TDT).结果 CREB1基因上SNP位点rs10932201和rs6740584与抑郁症均无显著性关联,TDT χ2 值分别为2.700(P=0.1004)和0.458(P=0.498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单倍型TDT分析结果显示由rs10932201和rs6740584构成的单倍型与抑郁症存在显著性关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总χ2=23.458,df=3,P=0.00003241).单个单倍型A-C和A-T与抑郁症也均有显著性关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值分别为5.405和13.623,P值分别为0.020和0.00022).结论 CREB1基因上SNP位点rs10932201和rs6740584与抑郁症均无显著性关联,但由这2个SNP位点构成的单倍型与抑郁症存在显著性关联,提示CREB1基因rs10932201-rs6740584单倍型可能在抑郁症的遗传学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
- 刘晓华徐一峰崔东红江三多钱伊萍禹顺英江开达
- 关键词:抑郁症单核苷酸多态性单倍型
- 氟西汀对DISC1转基因小鼠应激后抑郁和焦虑样行为的影响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 探讨氟西汀对双重应激诱导的精神分裂症断裂基因1(DISC1)转基因小鼠抑郁和焦 虑样行为的影响。方法 C57BL/6野生型新生小鼠及C57BL/6 LBD-DISC1转基因新生小鼠各16只,分别 随机分为野生应激组、野生对照组和DISC1应激组、DISC1对照组,每组8只。应激组小鼠进行母婴分离 和慢性不可预知轻度应激后,4组小鼠使用氟西汀治疗4周,采用糖水消耗实验、强迫游泳实验及旷场实 验测定小鼠行为。结果 氟西汀治疗后各组小鼠旷场实验中心区域移动距离和强迫游泳静止时间之间 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ISC1应激组的糖水偏好度和体重仍偏低(P< 0.01)。结论 氟西汀可改善双重应 激诱导的DISC1转基因小鼠的抑郁和焦虑情绪,但不能缓解其快感缺乏和体重降低。
- 陈静李晗李晗张晨洪武
- 关键词:氟西汀应激抑郁焦虑
- 候选基因及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对边缘型人格障碍影响的研究
- 目的分析边缘型人格障碍(BorderlinePersonality Disorder,BPD)的临床特征,防御方式;探索BPD形成的相关环境因素、遗传因素及其相互作用。方法(1)对236名临床患者进行边缘型人格障碍症状访...
- 王兰兰禹顺英崔东红王雪梅苑成梅张敏肖泽萍
- 关键词:人格障碍BPD候选基因
- 抑郁症伴慢性疼痛的机制与药物治疗进展被引量:3
- 2017年
- 抑郁症伴慢性疼痛已经成为影响公众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流行病学研究发现66%的抑郁症患者常伴有慢性疼痛,73.3%慢性疼痛患者会诱发抑郁症.现围绕抑郁症伴慢性疼痛的神经递质、神经内分泌、神经炎症及肠道菌群失调的病理机制及药物治疗在这种共病中的作用进行综述,并对药物治疗在这些共病中未来研究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 朱翠珍陈京红崔东红
- 关键词:抑郁症疼痛神经递质炎性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