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巩亮

作品数:9 被引量:52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储运与建筑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文化科学理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动力工程及工...
  • 3篇文化科学
  • 2篇理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3篇传热
  • 2篇对流传热
  • 2篇热沉
  • 2篇金属泡沫
  • 2篇教学
  • 1篇大学生
  • 1篇导流能力
  • 1篇多孔介质
  • 1篇多孔金属
  • 1篇压裂
  • 1篇压裂裂缝
  • 1篇渗流
  • 1篇数值传热
  • 1篇数值模拟
  • 1篇特性分析
  • 1篇年轻教师
  • 1篇平板结构
  • 1篇强化传热
  • 1篇热力学教学
  • 1篇自由流

机构

  • 9篇中国石油大学...
  • 2篇中国石化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阿卜杜拉国王...

作者

  • 9篇巩亮
  • 2篇张克舫
  • 2篇黄善波
  • 2篇徐会金
  • 1篇李玉星
  • 1篇姚军
  • 1篇辛艳萍
  • 1篇严侠
  • 1篇罗小明
  • 1篇姜春明
  • 1篇牟善军
  • 1篇徐明海
  • 1篇许伟伟
  • 1篇黄朝琴
  • 1篇周日峰
  • 1篇李阳

传媒

  • 2篇工程热物理学...
  • 1篇科学通报
  • 1篇物理学报
  • 1篇实验室研究与...
  • 1篇过程工程学报
  • 1篇热科学与技术
  • 1篇教育教学论坛
  • 1篇石油人力资源

年份

  • 2篇2019
  • 3篇2018
  • 3篇2015
  • 1篇2013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多孔金属布置对热沉传热特性影响的数值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本文基于传统微通道热沉的物理模型,建立了完全填充、三角形填充、梯形填充、渐扩梯形填充及底层填充5种不同几何布置形态的多孔金属微通道热沉的数值模型。在层流流动的范围内,对不同布置形态多孔金属微通道热沉的阻力系数、平均Nu数、热阻、有效温控系数及能效因子等相关参数进行了数值研究,并应用场协同原理对多孔金属强化微通道的换热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微通道热沉中填充多孔金属后可显著改善速度场与温度场之间的协同性,填充不同多孔金属布置形态的微通道热沉可使平均协同角减小9.6°~23.2°左右;5种不同多孔金属布置形态的热沉中,完全填充热沉的热阻最小,冷却效果最好;等泵功情况下,当Re数大于150时,完全填充和梯形填充热沉的综合换热性能均优于传统微通道。
李勇铜巩亮张克舫徐会金
关键词:多孔介质热沉流动换热
浅谈对教学的认识
2013年
如何顺利转变为一名合格的大学教师是非师范类毕业年轻教师所关心的问题。本文从教案准备、授课方式、学习主动性、师生关系、科研与教学以及自我意识等六个方面阐述了一名年轻大学教师对教学的简单认识;并且从"教"和"学"两个方面提及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素养和学生积极性都是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
巩亮
关键词:教学感悟年轻教师教师素养
高速通道压裂裂缝的高导流能力分析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8
2015年
高速通道压裂是近年在非常规致密油气资源开采中出现的新工艺,已在世界范围内推广实施,并取得了良好的增产效果.该技术可使支撑剂在人工压裂缝中形成簇团式分布,从而形成油气高速流动通道,提高裂缝的导流能力.但目前对于高速通道压裂裂缝高导流能力的形成机理及其影响因素尚不清楚.对此,本文从流体力学理论出发,首先将高速通道压裂裂缝内形成的支撑剂簇团视为渗流区域,簇团间的大通道视为自由流动区域;然后基于Darcy-Brinkman方程建立了裂缝内的流动数学模型,采用均匀化理论对该流动数学模型进行了尺度升级,推导得到了高速通道压裂裂缝的渗透率,揭示了其高导流能力的形成机理;并以此为基础,分析了不同支撑剂簇团形状、大小以及分布方式等因素对其导流能力的影响,可为高速通道压裂工艺参数设计与优化提供基础.
严侠黄朝琴辛艳萍姚军李阳巩亮
关键词:裂缝导流能力均匀化理论
金属泡沫复合微肋微通道热沉的流动传热特性分析被引量:7
2019年
构建了一种金属泡沫和固体微肋相结合的复合微肋微通道热沉(combined fin heat sink, CFHS),采用扩展型达西模型和局部非热平衡传热模型数值研究了复合微肋微通道热沉的流动与传热特性,结合热阻网络分析了复合微肋结构的传热规律,并对复合微肋热沉的综合换热能效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与传统固体微肋结构相比,复合微肋结构可显著提升微通道热沉的换热性能;金属泡沫厚度和孔隙率是影响换热性能的主要因素,存在最佳金属泡沫临界填充厚度以及最佳孔隙率参数设置.相对于传统固体微肋热沉,本文研究的复合微肋热沉热阻降低了约56%,综合换热能效提升了约1.32倍,金属泡沫最佳孔隙率及临界无量纲厚度分别为0.9和0.3.本文相关研究成果可为开发高效的电子设备冷却装置提供理论指导.
李勇铜巩亮徐明海白章
关键词:金属泡沫微通道热沉对流传热数值模拟
大学生创新实验室的建设与实践被引量:20
2018年
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时代赋予高校的历史使命,创新实验室是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重要平台。根据学院学科专业的结构特点,结合大学生创新教育需要,建设了油气特色技术、节能与新能源利用、环境保护与绿色建筑等3个创新实验平台。围绕创新实验平台,从组织与制度、激励机制、运行机制、创新项目体系、创新教育模式、创新教育氛围等方面构建了系统的创新教育运行保障机制。实验平台与运行保障机制相互依托与支撑,初步形成系统的课外大学生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实践证明,建设的创新实验室及运行保障机制运作良好,大学生创新成果丰硕。
黄善波王加胜巩亮罗小明李玉星解俊梅
甲烷在干酪根中的吸附及扩散特性被引量:3
2019年
本文采用巨正则蒙特卡罗和分子动力学方法研究了甲烷在两种干酪根(kerogenⅡ-A和kerogenⅡ-D)中的吸附和扩散特性,分析了温度、压力、埋藏深度及混有二氧化碳时对甲烷吸附扩散的影响。结果表明:甲烷吸附量随着地层温度的增加而减小,随着地层压力的增加而增大,且压力对吸附量的影响比温度大,随着埋存深度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在3~4 km时达到最大值;同时甲烷的扩散系数也随着埋存深度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当甲烷中混有二氧化碳时,甲烷的吸附量明显小于单组分甲烷的吸附量,表明二氧化碳将抑制甲烷的吸附,也将促进甲烷的扩散,这说明注二氧化碳技术对于页岩气的开发有利。研究结果将在分子层面为页岩气的宏观勘探开采提供理论指导。
石基弘陈诚巩亮白章孙树瑜
关键词:干酪根甲烷扩散
活性炭吸附甲烷和甲苯的分子模拟研究被引量:6
2018年
以石墨片微元构建的多孔碳材料作为活性炭的结构模型,采用巨正则蒙特卡罗方法(GCMC)和分子动力学方法(MD),从分子层面研究甲烷和甲苯在活性炭中的吸附和扩散特性.结果表明,石墨片微元大小对多孔碳材料吸附甲烷和甲苯有一定影响,37个碳环构成的多孔碳材料是最佳的吸附结构;甲烷气体在活性炭材料中扩散较快,甲苯在活性炭中扩散较慢,随碳环碳原子数增加,气体在多孔碳材料中的自扩散系数逐渐增大;引入基团会使最优密度向高密度方向偏移,用不同基团表面改性的吸附量顺序为羟基>氨基>羧基>未改性,基团引入会改善材料的孔结构,有利于吸附量的增加.
周日峰石基弘刘全祯牟善军姜春明巩亮
关键词:活性炭蒙特卡罗方法
金属泡沫平板结构内对流传热的数值研究被引量:5
2015年
基于Brinkman-Darcy模型和两方程模型,对流体在金属泡沫平板通道内的强制对流传热进行了自编程数值模拟,采用体积平均法对流体在金属泡沫内的流动和传热进行宏观处理。模拟结果表明:流体主流速度随孔密度增大而减小,随孔隙率增大而增大;流体相和固体相之间的局部对流传热系数随孔隙率和孔密度增加而增加,金属泡沫对流传热性能随孔隙率增大而减小,随孔密度增大而增大。金属泡沫强化传热的效果十分明显,可以应用于需要强化传热的紧凑式换热器和散热器。
黄善波翟薇徐会金巩亮
关键词:金属泡沫强化传热数值传热
概念可视化与比拟化在工程热力学教学中的探索被引量:2
2018年
工程热力学是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概念多、定理多而且概念抽象不易理解,其中准平衡过程和可逆过程尤其抽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这些概念很难准确而深入地理解。本文以准平衡过程和可逆过程为例,介绍了如何使用概念的可视化及比拟化,使抽象的概念变得直观生动,更富于表现力和吸引力,使学生很容易领悟到这些概念的内涵。将概念与工程实际、日常生活结合起来,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程的趣味性,为实现新工科教学目标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
张克舫张英莉许伟伟巩亮
关键词:工程热力学可逆过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