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席小丽

作品数:6 被引量:17H指数:2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天普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休克
  • 3篇聚乙二醇
  • 3篇减阻剂
  • 3篇二醇
  • 3篇感染性
  • 3篇感染性休克
  • 2篇毒素血症
  • 2篇血症
  • 2篇微循环
  • 2篇内毒
  • 2篇内毒素
  • 2篇内毒素血症
  • 1篇蛋白酶抑制
  • 1篇蛋白酶抑制剂
  • 1篇休克大鼠
  • 1篇休克早期
  • 1篇血性
  • 1篇炎症
  • 1篇炎症反
  • 1篇炎症反应

机构

  • 3篇南方医科大学
  • 2篇南方医科大学...
  • 2篇南方医科大学...

作者

  • 6篇席小丽
  • 2篇傅卫军
  • 2篇杨翃
  • 2篇陈仲清
  • 2篇陈辉
  • 2篇肖燕
  • 2篇马炜全
  • 2篇郭培培
  • 2篇李芬
  • 1篇李炬聪
  • 1篇潘兰红
  • 1篇王瑞亭
  • 1篇王瑞婷
  • 1篇黃巧冰

传媒

  • 2篇新乡医学院学...
  • 1篇广东医学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2
  • 4篇2011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聚乙二醇用于内毒素血症大鼠液体复杂的实验研究
内毒素血症是由于血中细菌或病灶内细菌释放出大量内毒素至血液,或输入大量内毒素污染的液体而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ional response sydrome, SIRS)。内毒素血症...
席小丽
关键词:减阻剂聚乙二醇内毒素血症感染性休克微循环
文献传递
聚乙二醇用于内毒素血症大鼠液体复苏的实验研究
内毒素血症是由于血中细菌或病灶内细菌释放出大量内毒素至血液,或输入大量内毒素污染的液体而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ionalresponse sydrome,SIRS)。内毒素血症通常...
席小丽
关键词:内毒素血症感染性休克微循环改善减阻剂聚乙二醇
文献传递
右美托咪定用于脊柱术后机械通气患者镇静的效果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观察脊柱外科患者术后拔管时应用右美托咪定镇静的效果。方法选择脊柱内固定术后带气管导管进入ICU行机械通气患者80例,分为两组,分别给予右美托咪定(观察组)和咪达唑仑(对照组)镇静治疗,并监测患者心率、血压、呼吸频率变化,评价镇静效果,并记录两组患者药物起效时间、停药后拔管时间、机械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以及低血压、高血压、心动过缓、谵妄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右美托咪定及咪达唑仑均能使患者达到良好镇静镇痛效果,观察组心率、血压更平稳,且没有呼吸抑制作用,药物起效时间明显缩短,清醒更快,更易唤醒及保持安静,ICU停留时间明显缩短。虽然观察组低血压、高血压及心动过缓发生率没有明显降低,但谵妄发生率低。结论右美托咪定用于脊柱内固定术后能够更好达到满意的镇静深度,患者苏醒快,易唤醒,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镇静剂,但用药期间需要加强监测,防治低血压、高血压和心动过缓。
李芬杨翃席小丽肖燕马炜全
关键词:咪达唑仑
右美托咪定用于脑出血患者的镇静效果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观察脑出血患者应用右美托咪定的镇静效果。方法 100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分别给予右美托咪定和咪达唑仑镇静治疗,监测患者心率、血压、呼吸频率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并记录用药后2组患者格拉斯哥(GCS)评分、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APECHIⅡ)评分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在用药期间心率和血压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患者呼吸抑制率较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镇静后再出血、脑梗死及脑疝形成发生率较对照组均显著降低(P<0.05);用药后48 h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GCS评分明显增高,APECHIⅡ评分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用于脑出血患者能够更好地达到满意的镇静深度,患者用药期间呼吸更稳定,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镇静剂。
肖燕杨翃席小丽李芬马炜全李炬聪潘兰红
关键词:脑出血
肠道蛋白酶在失血性休克大鼠炎症反应中的作用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通过肠道内灌注蛋白酶抑制剂乌司他丁(UTI),探讨肠道蛋白酶在失血性休克大鼠炎症反应中的作用。方法 28只Wistar大鼠(雌雄不限)随机分为4组:未灌注肠道组(A组)、盐水灌注肠道组(B组)、UTI灌注肠道组(C组)、静脉UTI组(D组)。记录各组大鼠平均动脉压和生存时间的变化,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人粒细胞表面CD11b表达的变化,从而比较不同处理对大鼠血浆活性的影响。采用手工计数法计量不同时间点外周血白细胞数目,最后制作肠道组织病理切片,比较不同组别大鼠肠道黏膜的损害程度。结果 (1)平均动脉压:休克后,C组和D组大鼠血压下降较其他两组缓慢(P<0.05)。(2)生存时间:C组大鼠生存时间明显长于其余3组(P<0.05)。(3)血浆活性:休克后各组大鼠血浆活性均呈增高趋势,但C组活性与其他3组比较明显降低(P<0.05)。(4)外周血白细胞:休克后各组大鼠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呈下降趋势,但C组数目与其他3组比较明显升高(P<0.05)。(5)比较空肠黏膜组织病理变化发现,A组黏膜损害程度最深,B、D组次之,C组最轻。结论肠道内灌注蛋白酶抑制剂UTI可以延缓大鼠休克后血压下降过程,减弱血浆活性及炎症反应水平,最终延长生存时间,说明肠道蛋白酶在失血性休克大鼠炎症反应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郭培培陈仲清席小丽陈辉傅卫军王瑞亭
关键词:蛋白酶抑制剂乌司他丁失血性休克
聚乙二醇用于感染性休克早期大鼠液体复苏的实验研究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探讨小剂量减阻剂聚乙二醇(PEG)在感染性休克早期大鼠液体复苏中的作用。方法 20只大鼠静脉注射内毒素(LPS)建立感染性休克模型,在显微镜下观察脊斜肌微循环并录像。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给予复方氯化钠+PEG液复苏,对照组给予相同剂量的复方氯化钠+生理盐水复苏,记录造模前、造模成功和复苏后大鼠微血管管径、单位血管内每分钟通过白细胞数量、白细胞滚动速度、贴壁白细胞数量,同时监测平均动脉压变化及血乳酸浓度,记录复苏结束后大鼠生存时间。结果与造模前相比,给予LPS后大鼠局部微循环血液流速减缓,白细胞数量增多(P<0.01),滚动缓慢(P<0.01),贴壁数量增加(P<0.01),血压明显下降(P<0.01),血乳酸水平明显上升(P<0.01)。液体复苏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微循环血液流速明显加快,单位血管内每分钟通过的白细胞数量较少(P<0.05),白细胞滚动速度增快(P<0.05),贴壁白细胞数量减少(P<0.05),血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血乳酸值则明显降低(P<0.01),生存时间明显延长(P<0.01)。结论 PEG能够改善感染性休克大鼠早期液体复苏时的微循环,并能更好地维持血压,降低血乳酸浓度,延长生存时间。
席小丽陈仲清黃巧冰郭培培陈辉傅卫军王瑞婷
关键词:减阻剂聚乙二醇感染性休克微循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