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血性
  • 2篇失语
  • 2篇缺血
  • 2篇缺血性脑卒中
  • 2篇卒中
  • 2篇卒中后
  • 2篇脑卒中
  • 2篇成像
  • 1篇低灌注
  • 1篇动力学变化
  • 1篇动脉
  • 1篇动脉粥样硬化
  • 1篇血流
  • 1篇运动皮质
  • 1篇张量成像
  • 1篇软骨
  • 1篇软骨瘤
  • 1篇神经康复
  • 1篇神经康复学
  • 1篇失语症

机构

  • 5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5篇庄严
  • 5篇沈加林
  • 3篇许建荣
  • 2篇周滟
  • 2篇路青
  • 1篇李磊
  • 1篇张丽
  • 1篇华佳
  • 1篇庄治国
  • 1篇柴伟民

传媒

  • 2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中国动脉硬化...
  • 1篇医学影像学杂...
  • 1篇神经病学与神...

年份

  • 2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与颅内血流动力学变化的相关性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利用16排螺旋CT血管成像及灌注成像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与颅内血流动力学的相关性。方法对42例颈动脉超声证实的颈动脉斑块患者行16排螺旋CT灌注成像-血管成像检查,根据CT值的不同分析斑块成分,并将脂肪斑块和纤维斑块定义为不稳定性斑块,钙化斑块定义为稳定性斑块;利用灌注成像分析颅内脑血流灌注情况。结果42例颈动脉斑块患者中不稳定性斑块25例,其中脂肪斑块10例,纤维斑块15例;稳定性斑块17例。14例表现为症状相应区域低灌注,其中脂肪斑块颅内低灌注的发生率为70%,纤维斑块颅内低灌注的发生率为47%,而钙化斑块无颅内低灌注表现。结论不稳定性斑块的存在比较稳定性斑块易于引起颅内血流动力学变化。
张丽沈加林华佳庄严许建荣柴伟民
关键词:不稳定性斑块低灌注
卒中后失语症的BOLD-fMRI研究初探被引量:5
2007年
目的:应用血氧水平功能成像(blood oxygenation level dependent function MRI,BOLD-fMRI)研究卒中后失语的语言功能变化及修复。方法:运用BOLD-fMRI观察10例失语患者治疗前后脑功能区的受损情况及恢复情况。结果:在BOLD-fMRI图像上观察到治疗前语言优势半球激活减少,治疗后语言优势半球、非优势半球及小脑均有激活,以非优势半球及小脑激活为主,且激活区域大于治疗前激活区域。结论:BOLD-fMRI检查可观察到语言功能区域的漂移、代偿及修复。治疗前语言功能激活较少,治疗后主要由非优势半球及小脑代偿语言功能。
庄严沈加林许建荣周滟路青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磁共振成像
卒中后Broca失语症的DTI研究被引量:7
2008年
目的应用弥散张量成像分析卒中后失语症语言功能区白质的改变。方法Broca失语患者30例,正常对照组17例,均为右利手,运用DTI对比研究Broca区白质纤维及FA值、DCavg值的变化。结果正常对照组左侧Broca区纤维数大于右侧镜像区,左右半球FA值及DCavg值无显著差异。病例组左侧Broca区FA值及纤维数小于正常对照组左侧Broca区,但DCavg值无显著差异。结论正常右利手Broca区白质纤维有左半球优势,但弥散参数无左半球优势。Broca失语患者左侧Broca区FA值降低,纤维数减少,但DCavg值变化不显著。
庄严沈加林许建荣周滟路青李磊
关键词:弥散张量成像缺血性脑卒中BROCA失语
缺血性脑白质病变的影像学评估被引量:1
2006年
  概述   随着CT、MR新技术的发展,神经影像学已不只是显示单纯的解剖结构,而且能够提供生理、生化等功能方面的信息.……
庄严沈加林
关键词:分水岭梗死梗死灶髓鞘形成
肺软骨瘤1例被引量:2
2007年
庄严沈加林庄治国
关键词:肺肿瘤软骨瘤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