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康波

作品数:5 被引量:6H指数:2
供职机构:华中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3篇东北梅花鹿
  • 3篇梅花鹿
  • 2篇细胞
  • 2篇卵泡
  • 2篇超微
  • 2篇超微结构
  • 1篇代谢
  • 1篇代谢障碍
  • 1篇蛋白质代谢
  • 1篇蛋白质代谢障...
  • 1篇电镜
  • 1篇电镜观察
  • 1篇肾脏
  • 1篇肾脏受损
  • 1篇体尺
  • 1篇体质量
  • 1篇痛风
  • 1篇痛风病
  • 1篇尿酸
  • 1篇尿酸盐

机构

  • 5篇青岛农业大学
  • 3篇辽宁农业职业...
  • 1篇华中农业大学
  • 1篇江汉大学
  • 1篇黑龙江畜牧兽...
  • 1篇湖北省野生动...

作者

  • 5篇康波
  • 5篇李迎梅
  • 5篇马泽芳
  • 3篇田长永
  • 2篇唐超
  • 2篇都业良
  • 1篇李翔
  • 1篇何瑞国
  • 1篇杨国祥
  • 1篇杨利国
  • 1篇张林媛
  • 1篇杨景晁
  • 1篇陈婧
  • 1篇卢伟民
  • 1篇何武
  • 1篇王晓明
  • 1篇李静

传媒

  • 2篇特产研究
  • 1篇解剖学报
  • 1篇西南师范大学...
  • 1篇黑龙江畜牧兽...

年份

  • 1篇2012
  • 2篇2010
  • 2篇2009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东北梅花鹿卵泡闭锁的显微结构观察被引量:3
2009年
为探索东北梅花鹿卵泡闭锁的规律,试验利用光学显微镜对6只发情期东北梅花鹿卵巢上的各级闭锁卵泡进行了观察,并利用目镜测微尺和显微照相技术进行测量和拍照。观察结果表明:卵泡闭锁发生于卵泡生长的各个时期,主要表现为卵母细胞和卵泡细胞的形态变化,有两种形式:I型表现为卵母细胞首先出现退行性变化,为原始卵泡、初级卵泡和次级卵泡的主要闭锁形式;II型表现为卵泡细胞首先出现核致密化,胞质空泡化瓦解,分为早期、中期和后期3个阶段,在三级卵泡的闭锁中常见。
康波唐超田长永李迎梅马泽芳
关键词:东北梅花鹿卵泡闭锁显微结构
东北梅花鹿卵泡发育过程中卵泡细胞超微结构的观察被引量:1
2009年
为了进一步弄清东北梅花鹿卵泡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规律,本研究用透射电镜、目镜测微尺和显微照相技术对各期卵泡中卵泡细胞的超微结构进行了观察,并按卵泡大小、颗粒细胞层数、透明带状况及卵泡腔是否出现,把卵泡分成4个阶段。结果表明:原始卵泡-卵泡细胞与卵母细胞已开始建立结构上的联系,卵泡细胞的形态变化也是适应卵泡发育的需要;初级卵泡-细胞器数量增加,结构变得清晰,卵泡细胞中出现厚壁小泡,可能是一种早期的脂滴;次级卵泡-卵泡突起穿过透明带,并出现有营养作用的脂滴和支持作用的微丝;三级卵泡-高尔基复合体发达,多与粗面内质网相贴,核糖体丰富,成簇分布,接近排卵的卵泡中卵泡细胞发生扩展等一系列结构上的变化将利于受精。
杨景晁田长永张林媛唐超李迎梅康波梁凡修马泽芳
关键词:东北梅花鹿卵泡卵泡细胞超微结构
天鹅和黑鹳痛风病的诊治报告
2010年
禽类痛风病是由于机体内蛋白质代谢障碍及肾脏受损,使代谢产物尿酸或尿酸盐大量在体内蓄积而引起的高尿酸血症。临床上以厌食。
李迎梅都业良康波陈婧卢伟民何武杨国祥马泽芳
关键词:痛风病黑鹳蛋白质代谢障碍尿酸盐沉积关节肿大肾脏受损
朗德鹅体质量与体尺的相关及回归分析被引量:2
2012年
利用SPSS13.0分析软件对159只8周龄朗德鹅(公鹅78只,母鹅81只)的体尺和体质量进行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并建立最优回归方程,探讨朗德鹅体尺性状与体质量的相互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朗德鹅的颈长(x1)、胸宽(x2)、背宽(x3)、胫长(x4)、胸深(x5)、体长(x6)和龙骨长(x7)等7个性状与体质量(y)性状确实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而且相关的密切程度有性别差异;龙骨长是影响公鹅体质量的最主要体尺指标,颈长、胸宽是影响母鹅体质量的2个主要体尺指标.公、母鹅体质量与体尺最优回归方程分别为:y=1 235.952+64.342x1+116.103x2-99.995x3+79.856x5和y=1 568.344+108.661x1-131.012x4+122.937x2.
康波马泽芳李静王晓明李迎梅何瑞国杨利国李翔
关键词:体质量体尺
东北梅花鹿卵母细胞中细胞器变化的电镜观察
2010年
目的揭示东北梅花鹿卵母细胞及其细胞器的发育规律。方法根据梅花鹿卵泡直径大小、透明带的形成、卵泡腔的出现时间把非发情期和发情期卵泡系统分为:原始卵泡、生长卵泡和成熟卵泡3个时期,并利用电镜、目镜测微尺和显微照相技术对各期卵母细胞发育过程中细胞器进行观察(每类卵母细胞观察6~8个)。结果1.原始卵泡和生长卵泡前期:线粒体、高尔基体、滑面内质网(SER)、皮质颗粒等细胞器数量不断增加,并逐渐移向皮质区。2.生长卵泡后期和成熟卵泡期:高尔基体及粗面内质网(RER)消失,皮质颗粒开始在质膜下呈线性排列,线粒体向胞质中央区扩散且少嵴圆形线粒体一律转变为带帽线粒体,核仁发生致密化。3.短而粗的微绒毛从初级卵泡卵母细胞开始出现,到次级卵泡卵母细胞时变得密集而细长,三级卵泡期则开始缩短变粗,部分退出透明带。结论在卵母细胞发育过程中,线粒体的形态、数量及分布的变化与细胞的代谢水平、增殖及分化密切相关;皮质颗粒与高尔基体基本无关联,但却与滑面内质网关系密切;核仁既是RNA的合成场所又是其贮存场所,同时RNA致密化也成为减数分裂恢复的前提。
李迎梅唐超田长永康波都业良马泽芳
关键词:细胞器超微结构卵母细胞电镜东北梅花鹿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