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兴仕
- 作品数:9 被引量:25H指数:3
-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常州肿瘤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24例老年性迟发性硬膜下积液的CT诊断
- 2008年
- 目的:分析老年性迟发性硬膜下积液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老年迟发性硬膜下积液患者的CT资料。结果:13例表现为颅骨内板下新月型水样密度影,6例表现为大脑镰旁弧型水样密度影,5例上述两种类型均有表现。单纯性硬膜下积液13例,临床症状轻;复合型硬膜下积液11例,临床症状多样。结论:老年迟发性硬膜下积液的CT表现有其特征性,结合病史及病程可作出正确诊断。
- 张进黄云海张兴仕
- 关键词:硬膜下积液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 额骨内生型骨瘤下脑膜瘤一例被引量:1
- 2007年
- 石士奎黄云海张兴仕杨运俊
- 关键词:脑膜瘤骨瘤额骨阵发性肺听诊
- 介入治疗胆道恶性梗阻的疗效分析
- 2011年
- 目的探讨胆道引流术及胆道内支架植入联合动脉插管灌汴或栓塞治疗月日道恶性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胆道恶性梗阻19例均行胆道引流术及胆道内支架植入,术后对肿瘤病灶行动脉插管灌注或栓寒治疗。结果治疗后血清总胆红素明显下降,肝功能明显改善,平均生存期13.5个月。结论胆道引流术及胆道内支架植入联合动脉插管灌注或栓塞治疗胆道恶性梗阻,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姑息性治疗手段。
- 黄扬朱宇峰张兴仕
- 关键词:胆道恶性梗阻胆道内支架灌注栓塞
- 支架联合^(125)I粒子条植入治疗肝癌所致下腔静脉恶性梗阻20例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评估支架联合^(125)I粒子条植入治疗下腔静脉(IVC)恶性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例IVC恶性梗阻患者,行IVC支架联合^(125)I粒子条植入,术前术后分别对IVC梗阻长度、内径,右心房与梗阻段远端压差及患者临床梗阻症状积分进行统计分析。术后每2个月采用CT、彩色多普勒超声或者IVC造影对患者IVC通畅情况进行随访。结果 20例患者共植入26枚支架及40根粒子条,手术均一次性获得成功,未发生与手术相关严重并发症。IVC梗阻长度为(6.82±2.21)cm,狭窄段内径由(0.50±0.27)cm扩张至(1.55±0.33)cm。右心房与梗阻远端压差由术前(16.28±1.26)mm Hg降至术后(5.90±1.86)mm Hg,患者临床梗阻症状积分由术前4~5分(中位值4分)下降至术后0~2分(中位值0分)。随访2~26个月,支架通畅率为90%。结论支架联合^(125)I粒子条植入治疗下腔静脉恶性梗阻安全有效,为临床提供了一种新的姑息性治疗手段。
- 郝红军张兴仕金鑫龚高全陈颐李长煜王小林刘清欣
- 关键词:下腔静脉恶性梗阻
- 中晚期肺癌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被引量:10
- 2011年
- 目的探讨经支气管动脉介入治疗中晚期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24例肺癌患者采用Seldinger技术行选择性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结果治疗后进行疗效评价,CR2例(8.3%),PR12例(50%),SD8例(33.3%),PD2例(8.3%),咳嗽、咯血、胸痛、胸水等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缓解。结论超选择性支气管动脉介入治疗是治疗中晚期肺癌的一种新的、有效的方法,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
- 黄扬朱宇峰张兴仕
- 关键词:肺癌支气管动脉介入治疗
- 40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质量分析及其检查技巧
- 2008年
- 多层螺旋CT(nmhi-slice spiral CT,MSCT)冠状动脉成像作为近年来发展较为成熟的1种无创性冠状动脉检查技术,在冠心病筛查及诊断中的作用已得到了广泛的肯定。本院自2005年底引进Siemens Somatomsen sation40螺旋CT以来,共行冠脉成像检查78例,本文就这78例患者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如何进一步提高冠状动脉成像成功率。
- 徐新华黄云海张兴仕
- 关键词:冠状动脉成像螺旋CTSIEMENS无创性冠心病
- 40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探讨
- 2009年
- 冠心病为常见的中老年多发病,是导致心绞痛及心脏猝死的主要原因,在我国约占心脏病死亡病例的10%~20%。选择性x线冠状动脉造影(selective coronary angiography,SCA)是诊断冠状动脉病变的金标准。近年来随着多排探测器的螺旋CT(MSCT)迅速发展,CT冠状动脉成像(CTCA)逐渐成为学术界的研究热点之一,它通过图像重建可以有效地显示冠状动脉血管树,并准确显示冠状动脉病变。
- 李伟东张兴仕
- 关键词:动脉成像技术冠状动脉成像多排探测器心脏猝死
- 部分脾动脉栓塞术治疗肝炎后肝硬化并发脾功能亢进被引量:10
- 1999年
- 目的探讨部分脾动脉栓塞术(PSE)治疗肝炎后肝硬化并发脾功能亢进的疗效及评价。材料和方法40例经实验室检查诊断为病毒性肝炎,外周全血细胞减少,CT或B超确诊为肝硬化、脾肿大。采用改良Seldinger技术,将导管插至脾动脉注入明胶海绵颗粒或细条,术后观察外周血细胞改变。结果40例中显效31例,占77.5%,有效4例,占10%,无效5例。占12.5%,总有效率87.5%。结论部分脾动脉栓塞术治疗肝炎后肝硬化并发脾功能亢进,是一种损伤小、安全程度高,副反应少,疗效好的办法,可部分替代外科切脾手术,值得普及推广。
- 张兴仕庄明吴金平霍志芬
- 关键词:脾动脉栓塞肝炎肝硬化脾功能亢进介入疗法
- CT导引下经皮胸部针吸活检术35例报告
- 1999年
- 报告在CT导引下行经皮胸部针吸活检术35例,结果首次成功率91.4%,活检诊断率100%。表明该法定位准确,安全性好,成功率高,副作用小,适用于肺周围型和胸膜病变,尤其是对较小病灶更显优势。
- 尹阿华宋为真张兴仕庄明
- 关键词:CT胸部针吸活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