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宏根

作品数:51 被引量:220H指数:11
供职机构:扬州大学农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高技术研究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8篇期刊文章
  • 1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6篇农业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0篇粳稻
  • 23篇水稻
  • 22篇杂交
  • 19篇不育
  • 15篇杂交粳稻
  • 15篇基因
  • 14篇基因定位
  • 12篇雄性不育
  • 12篇不育系
  • 8篇质核互作
  • 8篇质核互作雄性...
  • 8篇恢复系
  • 7篇性状
  • 7篇选育
  • 7篇育性
  • 6篇雄性不育系
  • 6篇杂种
  • 6篇三系杂交
  • 6篇三系杂交粳稻
  • 6篇恢复基因

机构

  • 48篇扬州大学
  • 3篇教育部
  • 2篇江苏省农业科...
  • 2篇江苏(武进)...
  • 1篇宿迁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遗...
  • 1篇江苏省农业技...

作者

  • 51篇张宏根
  • 47篇汤述翥
  • 38篇顾铭洪
  • 26篇梁国华
  • 17篇严长杰
  • 15篇刘巧泉
  • 10篇许作鹏
  • 9篇朱正斌
  • 8篇裔传灯
  • 7篇裴艳
  • 6篇李鹏
  • 6篇钱凯
  • 6篇刘超
  • 5篇孙一标
  • 5篇龚志云
  • 4篇陆驹飞
  • 4篇孔宪旺
  • 3篇刘敏
  • 3篇顾燕娟
  • 3篇李闯

传媒

  • 9篇中国水稻科学
  • 7篇江苏农业科学
  • 6篇作物学报
  • 4篇杂交水稻
  • 4篇扬州大学学报...
  • 2篇江西农业学报
  • 2篇2006年杂...
  • 2篇现代分子植物...
  • 1篇种子科技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上海农业科技
  • 1篇西南农业学报
  • 1篇作物研究
  • 1篇中国农业信息
  • 1篇福建省科协第...

年份

  • 2篇2023
  • 3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9
  • 2篇2017
  • 3篇2016
  • 3篇2015
  • 8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1
  • 7篇2010
  • 3篇2009
  • 4篇2008
  • 3篇2007
  • 5篇2006
  • 2篇2005
5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利用染色体片段代换系定位水稻HL型育性恢复基因
2015年
以水稻9311为背景、日本晴为供体构建的一套染色体片段代换系为试验材料,利用HL型籼稻不育系粤泰A与代换系测交,根据测交F1群体的花粉育性和小穗育性,结合Bin-map,采用多元回归的方法,对HL型粤泰A的育性恢复QTL进行分析。以花粉育性为指标检测到3个QTLs,分别位于第2、6和10染色体上,定位区段大小为379 262、1 853 725、1 229 303 bp;以自然小穗育性为指标检测到3个QTLs,分别位于第1、第3和第11染色体上,定位区段大小为455 070、525 340、247 226 bp。
张宏根许作鹏裴艳封智蔷徐辰武汤述翥梁国华顾铭洪
关键词:水稻染色体片段代换系恢复基因基因定位
BT型三系杂交粳稻不同组合间育性差异原因研究
豫粳6号A,9201A及其相应保持系与恢复系TR2604,闵120来配制组合间育性存在显著差异。为探明组合间育性差异的原因,本研究就不同恢复系遗传组合恢复基因的遗传进行研究。在9201A//9201B/闵120、9201...
王茂宇司华孙一标封智蔷刘晓宇张宏根汤述翥梁国华顾铭洪
关键词:三系杂交水稻恢复基因基因定位
文献传递
水稻粒重的粒位效应及遗传分析被引量:6
2007年
选用6个粒重差异较大的粳稻亲本,按完全双列杂交方式配制30个杂种F1、2个F2及部分回交组合,研究了同一稻穗不同粒位粒重的变异度和籽粒谷粒性状的遗传,结果表明:上部籽粒粒重的变异度极显著地小于中、下部;不同粒位粒重的变异度随着粒重的增高而增大,这一特征在下部小穗表现明显,而上、中部小穗,粒重在30g以下时,粒重的变异度没有显著差异。不同粒位的小穗结实率存在极显著差异,上、中部明显高于下部。粒重相关性状具有较高的遗传力,环境对这些性状的影响很小,表明粒重的变异主要受遗传控制。在遗传作用中,基因的加性作用是主要的,因而谷粒性状可以在早代进行选择。杂交后代群体随着世代增加、基因纯合度提高,其平均粒重有下降的趋势。
张亚东王才林林静张宏根汤述翥
关键词:水稻粒重变异度粒位效应
水稻广亲和广谱型恢复系SWR78的选育及恢复性鉴定
究利用WA型、HL型、BT型3种细胞质的同核异质粳稻广亲和不育系苏秋A与16个籼、粳恢复系测交,筛选出了对以上3种细胞质不育系均具正常恢复力的广谱型恢复系6078。通过回交,将广亲和品种Lemont的广亲和基因导入607...
汤述翥张宏根顾燕娟吴卫峰顾世梁严长杰梁国华顾铭洪
关键词:水稻育种杂交粳稻育性恢复
优质抗病不育系陵风A及其杂交粳稻陵风优18的选育被引量:3
2008年
BT型粳稻不育系陵风A及其所配制的杂交粳稻陵风优18由扬州大学选育,于2006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陵风A具有不育性稳定和柱头外露率高、异交结实率高的特点。陵风优18具有分蘖早、前期繁茂性好,后期生长清秀、茎秆粗壮、抗倒性强、稳产性好的特点。两者品质均达国家优质稻谷标准。高抗条纹叶枯病。
汤述翥梁国华严长杰刘巧泉于恒秀陆驹飞裔传灯龚志云张宏根顾铭洪
关键词:粳稻杂交稻
BT型细胞质雄性不育遗传研究及新的育性恢复基因定位
三系杂交稻利用的雄性不育是质核互作雄性不育,在杂交粳稻中主要以利用包台(BT)型雄性不育细胞质。质核互作雄性不育是一复杂的遗传性状,在水稻BT型不育细胞质的育性遗传方面,多数研究认为BT型雄性不育系的恢复受1对显性基因控...
钱凯许作鹏李鹏张宏根汤述翥梁国华顾铭洪
关键词:基因定位
三系杂交粳稻制种技术研究与展望被引量:4
2013年
围绕杂种纯度控制、父母本花期相遇和提高异交结实率3个方面总结了杂交粳稻制种的关键技术,并就不育系选育和制种技术今后的发展方向展开讨论,为三系杂交粳稻的种质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张宏根端木李玲封智蔷裴艳王雪刚端木银熙汤述翥
关键词:杂交粳稻三系法制种
粳稻三系亲本的性状特征与杂种优势分析被引量:20
2010年
收集具有代表性的BT型粳稻不育系、保持系及恢复系各16个,共配制229个杂交粳稻组合,就三系亲本的性状特征、粳稻的杂种优势、不同性状亲子间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恢复系和保持系的潜在库容相近,但恢复系分蘖性较弱、结实率和千粒重较低,单株产量显著低于保持系。恢复系的垩白度显著高于保持系,直链淀粉含量极显著低于保持系。改良外观品质和提高结实率是今后恢复系选育的主要目标。(2)杂交粳稻普遍存在较强的中亲优势,多数性状的超亲优势不强,但在生长势上则表现非常明显的竞争优势。杂交粳稻大穗优势突出,但结实率多表现负向优势,是目前制约杂交粳稻产量优势发挥的主要限制因素。(3)杂种的多数性状由不育系和恢复系共同决定,杂种与中亲值的相关性最好。比较而言,抽穗期、穗总粒数等性状与不育系关系较为密切,株高、穗实粒数、结实率、品质性状与恢复系关系较为密切。
张宏根孔宪旺朱正斌汤述翥裔传灯顾铭洪
关键词:粳稻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系恢复系杂种优势
一个水稻黄绿叶突变体ygl10的遗传分析和基因定位被引量:14
2014年
以籼稻93-11为背景的水稻突变体中发现一个黄绿叶突变体(yellow-green leaf,ygl10)。形态分析表明,与野生型93-11相比,ygl10突变体株高、穗长降低,结实率下降。叶绿素含量测定表明,ygl10突变体中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均极显著降低,其中叶绿素b降幅最大,只有野生型的2%。叶绿体超微结构观察表明,突变体中类囊体和基粒片层数量明显减少。遗传分析结果表明,该黄绿叶突变体由一隐性核基因控制。进一步利用分子标记将ygl10定位在水稻第10染色体约380kb的区段内。对该区段内存在的ORF进行序列分析,发现编码叶绿素a氧化酶(chlorophyll a oxygenase)基因(OsCAO1)的第9个外显子存在5个碱基缺失,从而导致提前出现终止密码子,推测CAO1即为ygl10的候选基因。
杨海莲刘敏郭旻李荣德张宏根严长杰
关键词:水稻分子标记基因克隆
水稻广亲和广谱型恢复系SWR78的选育被引量:13
2007年
利用野败(WA)型、红莲(HL)型、包台(BT)型3种细胞质的同核异质粳稻广亲和不育系苏秋A与19个籼、粳恢复系测交,筛选出对以上3种细胞质不育系均具正常恢复力的广谱型恢复系6078。通过回交,将广亲和品种Lemont的广亲和基因导入6078,育成广亲和广谱型恢复系SWR78。经测交鉴定,SWR78对WA型、印水(ID)型、HL型、BT型4种细胞质的10个籼、粳不育系均具正常恢复力。
汤述翥张宏根孔宪旺顾世梁龚志云严长杰梁国华顾铭洪
关键词:水稻广亲和性质核互作雄性不育恢复系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