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岛

作品数:6 被引量:28H指数:3
供职机构:西南林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云南省应用基础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语言文字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生物学
  • 2篇农业科学
  • 2篇语言文字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3篇短尾
  • 3篇短尾猴
  • 2篇土壤
  • 2篇降雨
  • 2篇雌性
  • 1篇氮素
  • 1篇滇中高原
  • 1篇雄性
  • 1篇野生
  • 1篇有机质
  • 1篇土地利用
  • 1篇土地利用类型
  • 1篇土壤PH
  • 1篇土壤氮
  • 1篇土壤氮素
  • 1篇土壤含水量
  • 1篇土壤磷
  • 1篇土壤磷素
  • 1篇土壤水
  • 1篇土壤有机

机构

  • 3篇安徽大学
  • 3篇西南林业大学
  • 1篇大理学院
  • 1篇安徽师范大学
  • 1篇合肥师范学院
  • 1篇华盛顿大学

作者

  • 6篇张岛
  • 2篇夏东坡
  • 2篇脱云飞
  • 1篇李兆鹏
  • 1篇李进华
  • 1篇朱勇
  • 1篇崔亮伟
  • 1篇王希
  • 1篇范朋飞
  • 1篇袁胜东

传媒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兽类学报
  • 1篇四川动物
  • 1篇生态环境学报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1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野生雌性短尾猴理毛行为与接触婴猴的关系研究
婴猴(0-1 岁个体)是多雌多雄非人灵长类动物社会中的基本组成部分,对群体成员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可以作为群体成员行为交往与社会关系构建的桥梁,从而扮演重要且独特的社会角色。
蒋琪夏东坡张岛孙丙华王希李进华
关键词:短尾猴
非优势顺位雄性黄山短尾猴的交配策略被引量:3
2015年
在多雄多雌、顺位决定交配机会、雄性偏斜繁殖的非人灵长类社会中,低顺位雄性为提高自己的繁殖成功率,通常采取多样的交配策略以获得较多的交配机会。对非优势顺位雄性交配策略的研究可以增加对灵长类社会性行为复杂性的理解,对于深入探讨动物的婚配制度及繁殖策略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意义。本研究采用目标动物取样法和全事件记录法,在2012年9-12月(交配期)记录了安徽黄山短尾猴鱼鳞坑YA1群中4只成年雄性个体的交配及有关的行为。研究发现:(1)非优势顺位雄性个体在远离优势顺位雄性视野范围的交配频次和交配时间显著高于优势顺位视野范围内;(2)与优势顺位雄性个体相比,非优势顺位雄性的强行交配(forced copulation)和隐秘交配(clandestine copulation)比例较高;(3)就交配对象而言,对成功生育的雌性个体,优势顺位雄性在选择交配对象时具有明显的倾向性,非优势顺位雄性在选择时倾向性不显著;对未生育的雌性,优势顺位雄性更倾向于选择没有生殖经历的亚成年雌性个体,非优势顺位雄性则倾向于选择处于哺乳后期的成年雌性个体;(4)在具体交配策略上,优势顺位雄性选择跟随(follow)雌性,非优势顺位雄性则通过做鬼脸(grimacing)和性追求(sexual chasing)直接获取交配机会。本研究结果表明黄山短尾猴中非优势雄性个体形成了多变的交配策略,更多采取强制性方式,以获得更多的交配机会,多数的交配都是机会性的。
李兆鹏李进华夏东坡朱勇王希张岛
关键词:短尾猴雄性交配策略
降雨对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水氮变化特征的影响被引量:5
2019年
以2018年6—10月降雨条件下园地、林地、荒草地、坡耕地和裸地的标准径流小区为研究对象,裸地为对照,通过研究降雨对园地、林地、荒草地、坡耕地和裸地的土壤含水率、总氮、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与土层深度和时间的变化特征,经野外试验数据统计分析,提出降雨对园地、林地、荒草地、坡耕地和裸地土壤含水率、总氮、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与土层深度和时间变化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降雨增加园地、林地、荒草地、坡耕地和裸地土壤含水率,加速土壤总氮、硝态氮和铵态氮水解转化硝化和反硝化速度,影响土壤含水率、总氮、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降雨与土壤含水率、总氮、硝态氮、铵态氮呈显著相关性(P<0.05)。降雨条件下园地、林地、荒草地、坡耕地和裸地的土壤含水率随土层深度增大而增大,土层深度100 cm处土壤含水率最大,分别为30.34%,27.67%,24.98%,24.03%和21.95%,总氮随土层深度增大呈先增大后减小,在土层深度为60 cm土壤总氮含量最大,分别为1.02,0.99,0.90,0.86,0.75 g/kg,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随土层深度增大而减小,在土层深度为100 cm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均最小,其中硝态氮含量分别为9.01,7.89,7.25,6.10,5.22 mg/kg,铵态氮含量分别为9.41,9.14,6.40,5.38,4.37 mg/kg。土壤含水率随时间的延长先减小后增大又减小,呈正余弦变化趋势,8月土壤含水率最大,分别为22.97%,22.01%,19.87%,19.03%和17.98%,总氮随时间的延长先增大后减小,8月总氮最大,分别为1.09,1.01,0.94,0.84,0.76 g/kg,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随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减少,6月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均最大,其中硝态氮含量分别为13.40,12.37,11.20,10.39,8.67 mg/kg,铵态氮含量分别为18.89,17.02,14.54,12.02,8.36 mg/kg。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含水率、总氮、硝态氮和铵态氮平均值与土层深度和时间关系由大到小依次为园地、林地、荒草地、坡耕地和
杨翠萍脱云飞张岛马继敏吴耀中
关键词:土地利用类型土壤氮素土壤含水量降雨
滇中高原降雨对不同地类土壤磷素、有机质和pH变化的影响被引量:14
2020年
以2018年6—10月降雨条件下园地、林地、荒草地、坡耕地和裸地的标准径流小区为研究对象,裸地为对照,研究降雨对园地、林地、荒草地、坡耕地和裸地的土壤全磷、有效磷、有机质和pH与土壤深度和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降雨补给园地、林地、荒草地、坡耕地和裸地土壤水分,加速了土壤全磷、有效磷、有机质和pH运移速度,影响土壤全磷、有效磷、有机质含量和pH值,降雨与土壤全磷、有效磷、有机质和pH呈显著相关性(P<0.05)。降雨条件下园地、林地、荒草地、坡耕地和裸地土壤全磷、有效磷和有机质随土壤深度增大先增大后减小,土壤全磷和有效磷质量分数最大处为土壤深度10 cm,全磷分别为599.89、581.24、560.37、538.64、520.01 mg·kg^−1,有效磷分别为4.82、4.29、3.46、3.18、2.96 g·kg^−1,土壤全磷和有效磷含量最小处为土壤深度100 cm处。土壤有机质质量分数最大处为土壤深度30 cm,分别为27.96、25.04、22.97、21.04、18.87 g·kg^−1,最小处为土壤深度100 cm。不同地类土壤全磷、有效磷、有机质平均含量由大到小依次为园地、林地、荒草地、坡耕地和裸地,而园地、林地、荒草地、坡耕地和裸地土壤pH值随土壤深度增大而增大,土壤pH值最大处为土壤深度100 cm,分别为6.78、6.85、6.91、6.93、6.96;地表处土壤pH最小;不同地类土壤pH值由大到小依次为裸地、坡耕地、荒草地、林地和园地。降雨条件下园地、林地、荒草地、坡耕地和裸地土壤全磷、有效磷和土壤pH随时间增大先减小后增大又减小,呈正余弦变化趋势,而土壤有机质随时间增大而逐渐减小,6月土壤全磷、有效磷、有机质质量分数和土壤pH最高,其中全磷分别为579.31、560.12、538.94、509.36、489.81 mg·kg^−1,有效磷分别为4.44、3.96、3.31、2.97、2.82 g·kg^−1,有机质分别为13.98、12.51、11.47、10.63、9.47 g·kg^−1,土壤pH分别为6.
脱云飞沈方圆杨翠萍马继敏郭锁娜张岛吴耀中
关键词:土壤PH土壤有机质磷素降雨
雌性黄山短尾猴的架桥行为功能分析
在非人灵长类动物中,新生婴儿对群体成员有着强有力的吸引力。群体中的个体围绕在母亲周围试图触摸、亲吻、舔舐新生婴儿,这种行为被定义为“婴儿接触行为”。婴猴接触行为主要功能假说有:1 练习做母亲假说;2 繁殖进化副产品假说;...
张岛王希张启信孙立新蒋琪夏东坡李进华
关键词:黄山短尾猴雌性
云南高黎贡山大塘东部白眉长臂猿鸣叫行为被引量:7
2011年
通过2009年10月至2010年7月监测高黎贡山大塘的3群东部白眉长臂猿的鸣叫行为,收集了10个月(200d)的数据,发现东部白眉长臂猿的鸣叫行为主要发生在黎明后4h内;平均每次鸣叫持续14min59s,不同群体间鸣叫持续时间不同。天气情况影响东部白眉长臂猿的鸣叫开始时间(相对黎明)和持续时间,在雨天鸣叫相对黎明开始时间较晚,持续时间也较长。东部白眉长臂猿鸣叫频率在10月和11月明显高于其他月份,可能与食物(果实)的丰富度有关。根据研究结果,建议对东部白眉长臂猿的调查最好集中在10月或11月;每天监测时间至少持续至黎明后4h,以覆盖长臂猿90%以上的鸣叫;如果出现下雨天气,应适当延长调查时间。
张岛袁胜东崔亮伟范朋飞
关键词:鸣叫行为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