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有为

作品数:16 被引量:38H指数:4
供职机构: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航空宇航科学技术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建筑科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4篇专利

领域

  • 10篇航空宇航科学...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天文地球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5篇月球
  • 5篇热控
  • 4篇月面
  • 4篇热防护
  • 4篇着陆
  • 4篇嫦娥
  • 4篇反演
  • 3篇着陆器
  • 2篇导热反问题
  • 2篇点火过程
  • 2篇月球着陆
  • 2篇试验件
  • 2篇推力
  • 2篇推力器
  • 2篇起飞
  • 2篇热防护系统
  • 2篇热控涂层
  • 2篇嫦娥三号
  • 2篇外热流
  • 2篇系统性能

机构

  • 16篇北京空间飞行...
  • 2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北京控制工程...
  • 1篇北京卫星环境...

作者

  • 16篇张有为
  • 9篇宋馨
  • 6篇刘自军
  • 5篇薛淑艳
  • 4篇宁献文
  • 4篇蒋凡
  • 4篇陈阳
  • 4篇张栋
  • 3篇陈建新
  • 2篇向艳超
  • 2篇张冰强
  • 2篇马巨印
  • 2篇斯东波
  • 2篇苏生
  • 2篇张杨
  • 2篇黄俊
  • 1篇程铭
  • 1篇贾建军
  • 1篇李飞
  • 1篇王录

传媒

  • 3篇中国空间科学...
  • 2篇空间科学学报
  • 2篇航天器工程
  • 1篇宇航学报
  • 1篇北京航空航天...
  • 1篇热科学与技术
  • 1篇航天器环境工...
  • 1篇中国科学:技...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1
  • 3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6
  • 4篇2015
  • 2篇2014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大推力发动机在轨羽流热效应监测与反演方法被引量:2
2019年
为了获得相对准确的大推力发动机在轨真实羽流热效应数据,提出了一种在轨羽流热效应监测与反演方法,并将其应用于嫦娥四号着陆器.该方法突破400℃宽温区对400 kW/m2短时超高羽流热效应进行精确监测的技术,获得发动机周边温度数据,建立发动机羽流到达目标表面的反演模型.反演结果与嫦娥四号着陆器在轨实测结果一致,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该方法反演所得羽流热效应数据,可为后续月球着陆器热防护设计提供参考.
马巨印张有为陈建新宋馨李庆辉
嫦娥三号着陆区月表辐射特性测算被引量:2
2016年
月球表面辐射特性研究是月球探索的一个重要领域,对于勘测月球表面形态及进行资源勘探等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目前在月球表面直接进行近距离测量的数据非常少.本文建立了基于嫦娥三号着陆器地形地貌相机和缓释电机在轨遥测数据研究月球表面辐射特性的方法,初步测算得到嫦娥三号着陆区月球表面的太阳辐射光谱反射率为0.105,发射率为0.866.所得结果能够为进一步空间探测任务提供原始测算数据,以降低设计难度及提高探测能力.
宋馨张有为刘自军
关键词:月球表面热控涂层
火星表面热环境对航天器热控影响分析被引量:6
2021年
火星大气对太阳辐射产生吸收和散射作用,同时还将与火星表面航天器发生对流换热。热设计时难以直接评估对流、辐射和导热三种换热对航天器的影响,从而确定主要的控温途径。在调研火星表面辐射、大气等热环境的基础上,从线性化传热系数和对流辐射比的角度对比分析了辐射、对流和导热对航天器的影响。器表辐射传热系数随光学属性和温度的变化范围为0.3~1.4 W/(m^(2)·℃),对流传热系数随风速变化为0.2~1.5 W/(m^(2)·℃),器内导热传热系数可控制在0.25 W/(m^(2)·℃)以下。结果表明,太阳辐射较火星表面和天空辐射而言是主要外热源,航天器表面的辐射和对流换热为两条并联换热途径,两者均可成为主要换热途径,器内导热传热是控制航天器内外隔热的主要可控因素。
张冰强向艳超向艳超郑凯薛淑艳张有为
关键词:火星热环境对流换热辐射换热航天器热控
一种基于瞬态热流控制的热防护系统性能验证装置及方法
为解决以往热防护系统性能验证方法中边界条件不准确、试验前升温段和试验后热回浸段过考核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瞬态热流控制的高温热防护系统性能验证装置及方法,通过准确控制热防护试验件表面瞬态热流的方式,真实模拟推力器点火...
张栋薛淑艳苏生蒋凡陈阳张有为宁献文
文献传递
基于卫星在轨温度预示热控涂层性能退化的方法被引量:6
2015年
介绍了一种利用卫星在轨温度数据预示热控涂层在轨性能退化情况的方法,建立并推导了适用于研究热控涂层随整数年变化规律的数学模型,该模型利用卫星设备的温度曲线通过反演计算得到设备表面热控涂层的退化数据。为检验本文数学模型的计算效果,构造了一组数值试验,结果表明本文数学模型的计算数据与真实值非常接近,说明本文建立的数学模型能够很好地根据卫星在轨温度计算出热控涂层在轨退化数据。
宋馨张有为刘自军斯东波
关键词:热控涂层数值模拟卫星
月球探测器外热流与散热能力分析被引量:3
2015年
给出在不同高度和β角的环月圆轨道下,探测器的太阳和月球红外热流密度,并分析了其热流随轨道变化的规律。在嫦娥三号探测器热分析中采用月面月壤热数学模型,计算了着陆月面探测器表面在全月昼不同太阳高度角下的太阳热流和月表红外热流密度。通过对各个表面散热能力的分析总结,得出了背月面和背阳面的两个有效散热面,可为环月和月表探测器热设计提供参考。
陈建新向艳超钟奇张冰强宋馨张有为
关键词:月球探测器外热流环月轨道月面散热能力
嫦娥四号着陆器在轨实践总结与评估被引量:8
2019年
嫦娥四号着陆器于2019年1月3日着陆月球背面,实现了人类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与着陆月球正面的任务相比,嫦娥四号着陆区选择在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内,地形崎岖,无法直接与地球通信,嫦娥四号着陆器飞行控制过程需对月球背面复杂地形环境和中继通信带来的约束进行针对性设计.实际在轨飞行结果表明,飞行和月面工作正常,实现了预期的精确变轨,在稳定的中继链路支持下完成了动力下降并开展月面工作,月夜温度采集器和有效载荷均在轨开机并持续获取探测数据.本文利用着陆前后的遥测数据,对接近月面过程中的发动机羽流与月面的相互作用效果、着陆缓冲情况进行了评估,并与嫦娥三号相关数据进行了对比.嫦娥四号着陆器的在轨数据挖掘与分析,可用于进一步完善地面仿真分析模型,优化设计,为月球背面环境的科学研究提供工程技术基础.
孙泽洲张熇吴学英李飞杨眉程铭许映乔张有为
关键词:遥测数据环境评估
极月轨道上太阳电池阵外热流规律分析被引量:1
2015年
准确的月球表面温度分布模型对于开展月球探测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有关月球表面温度模型还缺乏对完整月球表面温度分布的计算方法研究.本文建立了一套计算完整月球表面温度的方法,其中月球阳面温度采用Racca模型直接计算得到;对于月球阴面,将其沿纬度方向划分为若干区域,每个区域的地表土壤采用一维非稳态热传导模型,根据嫦娥三号着陆器太阳电池阵在轨环月阶段的温度数据,修正得到月球表面土壤导热系数、密度及比热容,通过数值计算求解一维非稳态热传导方程,得出任意时刻月球阴面表面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嫦娥三号着陆器太阳电池阵环月阶段热分析结果与在轨温度符合较好,初步说明本文建立的完整月球表面温度计算方法正确可行.基于本文方法计算得到整个月球表面温度分布,进一步研究了极月轨道太阳电池阵外热流变化规律.
宋馨张有为刘自军斯东波
关键词:太阳电池阵
月面起飞上升器热防护装置及其隔热性能计算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月面起飞上升器热防护装置及其隔热性能计算方法,能够实现月面起飞上升器精细化热防护。该月面起飞上升器热防护装置包括:耐高温覆盖层以及依次间隔层叠的辐射屏和间隔层;两层以上辐射屏和两层以上间隔层依次间隔层叠形成...
张栋宁献文蒋凡陈阳张有为薛淑艳张杨黄俊周晓伶
月球着陆器两相流体回路性能衰退分析与验证被引量:2
2019年
针对嫦娥三号着陆器两相流体回路12个月球昼夜的寿命需求,开展了氨分解导致两相流体回路传热温差增量的分析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寿命末期不凝气体引起传热温差增量不超过2. 2℃,同位素核热源(RHU)向探测器的供热量减小0. 6 W,设备温度整体降低0. 6℃,对热控系统影响可忽略。根据在轨遥测,寿命周期内,两相流体回路工作在45℃~50℃时不凝气体引起的传热温差增量不超过1. 5℃,与地面验证结果吻合较好;经历52个月球昼夜周期内,传热温差在3. 5℃~4. 7℃内波动,在轨工作良好。
王录苗建印苗建印张有为张红星
关键词:月球着陆器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