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永鹏
- 作品数:12 被引量:48H指数:5
- 供职机构:成都市血液中心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经济管理更多>>
- 建立采供血系统针对埃博拉疫情的应急预案
- 目的建立并不断修订采供血机构针对埃博拉疫情的应急预案。方法根据目前已知埃博拉病毒的流行病学特征以及相关临床资料,增加献血者健康状况征询有关的临时条款;强化执行献血者筛选程序;实施血液辐照。结果出现埃博拉感染患者入境的情况...
- 张永鹏刘传姚张潇田浩何毅
- 文献传递
- 自回归求和移动平均模型对临床供血量的分析预测被引量:5
- 2017年
- 目的分析成都地区临床月供血量的规律,以此建立临床血液月供血量预测的时间序列ARIMA模型和乘积季节ARIMA模型,并动态进行模型的分析对比,为血液中心管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06年至2016年成都市血液中心临床血液月供血量,建立ARIMA模型和乘积季节ARIMA模型,预测2016年10-12月和2017年1-3月临床血液月供血量。对备选的模型进行拟合优度的比较,筛选出最优的模型,并对模型的相对误差进行评价。结果 ARIMA(0,1,1)模型预测2016年10-12月和2017年1-3月的相对误差为1.71%、-7.45%、-3.14%、-7.66%、-15.25%、-9.74%。而ARIMA(0,1,1)×(1,1,1)12模型相对误差为2.51%、-3.75%、-2.58%、-5.21%、-8.11%、-7.34%。结论乘积季节ARIMA模型能够较好的预测短期临床供血量,持续修正的乘积季节ARIMA模型能更好的预测下一季度临床血液月供血量。
- 陈迎春王晓霞徐晓庆万浬科廖耘何炯张永鹏
- 关键词:ARIMA模型
- 2次大地震期间血液库存分析
- 2014年
- 目的通过研究汶川地震和芦山地震期间血液的入库、出库及期末库存情况,探讨灾害发生后库存血液的管理。方法收集2008年5月12日~5月27日和2013年4月20日~5月5日2次大地震期间血液库存数据,使用SPSS软件和EXCEL 2007,比较2次地震的血液库存差异。结果汶川地震与芦山地震血液库存的比较,红细胞悬液、新鲜冰冻血浆的入库、出库和期末库存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其他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制定科学合理的灾后血液库存管理体系,能有效确保紧急灾害发生后临床医院受伤患者用血。
- 张永鹏
- 关键词:地震血液库存库存管理
- 自回归求和移动平均乘积季节模型在辐照悬浮红细胞临床供应量预测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探讨时间序列模型中的自回归求和移动平均(ARIMA)乘积季节模型,预测成都市辐照悬浮红细胞临床供应量的应用。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9年12月,成都市血液中心的辐照悬浮红细胞临床月供应量数据(n=108)为研究对象。其中,2010年1月至2019年6月的辐照悬浮红细胞临床月供应量数据(n=102),用于ARIMA模型拟合;2019年7月至12月的临床月供应量数据(n=6),用于验证所建立ARIMA模型的预测效果。采用Eviews 9.0统计学分析软件,对ARIMA模型进行拟合、参数估计及诊断。采用ARIMA模型预测2019年7月至12月成都市血液中心辐照悬浮红细胞的临床月供应量,并将预测值与实际值进行比较,从而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①根据2010年1月至2019年6月成都市血液中心的辐照悬浮红细胞临床月供应量数据,构建的时间序列模型为ARIMA(3,1,1)(1,1,1)12。该模型对成都市血液中心辐照悬浮红细胞临床月供应量的拟合良好[AR(1)=-0.848、t=-4.340、P<0.001,MR(1)=-0.474、t=2.006、P=0.048,MR(2)=-0.369、t=-2.723、P=0.008],残差序列为白噪声(Q=22.24,P=0.163)。②采用ARIMA(3,1,1)(1,1,1)12模型,预测2019年7至12月成都市血液中心辐照悬浮红细胞临床月供应量的预测值,与其实际值的相对误差分别为5.02%、0.34%、4.98%、0.48%、1.26%和2.07%,平均相对误差为2.36%。结论本研究建立的ARIMA(3,1,1)(1,1,1)12模型,能较好地拟合成都市血液中心辐照悬浮红细胞临床供应量变化趋势。该模型适用于辐照悬浮红细胞临床供应量的短期预测,并且为采供血机构辐照悬浮红细胞库存量管理提供依据。
- 张永鹏席光湘洪缨万浬科陈迎春赵玉伟
- 关键词:红细胞输注输血ARIMA模型
- 全封闭隔离方式保持红细胞制品运输冷链的研究被引量:6
- 2010年
- 目的探讨在极端环境温度下使用普通泡沫材料和冷源包装红细胞制品,保障其长时间运输冷链的有效方法。方法选择普通湿冰、10%氯化钠冰、储能冰袋和不同包装材料:发泡聚苯乙烯泡沫箱、铝合金箱、蓄冷器,以全封闭方式隔离红细胞制品并观察温度变化。结果在-23、25、40℃的环境温度中,10%氯化钠冰温度过低,难以维持在2℃以上,储能冰袋可以维持红细胞悬液温度32 h,自制湿冰43 h。结论普通泡沫材料制作的运血箱用自制湿冰以全封闭隔离方式包装红细胞悬液,能够满足其长时间运输过程中的冷链要求。
- 文远蓉孟莹刘双丽李宏李瑾张蓝江田莉高加良蒋宇吴婧张杰张永鹏万浬科谢十全郑家生何毅
- 关键词:红细胞悬液包装材料冷源
- 特大地震前后无偿献血者人群结构分析被引量:8
- 2014年
- 目的通过分析汶川、芦山地震前后无偿献血人群的结构状况,可为类似突发事件发生后无偿献血者的招募及开发血源潜力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汶川地震前2008年4月1~30日、汶川地震后2008年5月12日~6月1日,芦山地震前2013年3月1~31日、芦山地震后2013年4月20日~5月9日,成都市血液中心所有献血者的献血记录,分别对2次地震前后不同血型、民族、性别、年龄段、职业和教育程度的献血者变化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地震发生后献血人数较震前明显增加。汶川震后男性献血者5 319名(58.7%),女性3 745名(41.3%);芦山献血者男性4 807名(47.5%),女性5名(52.5%)。汶川地震后>30岁献血人数有所增加。芦山地震后>30岁献血人数有所减少。学生、职员献血占比例较高。结论地震发生后群众参与献血的热情会增加,要制定合理的采血策略,避免血液浪费。
- 孟莹席光湘张永鹏钟涵
- 关键词:特大地震无偿献血者
- 时间序列在辐照单采血小板供应管理上的应用分析被引量:5
- 2020年
- 目的根据成都地区辐照单采血小板临床月使用量,应用时间序列ARIMA模型预测临床辐照单采血小板月使用量,为单采血小板采集和献血者管理工作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9年6月辐照单采血小板的月供应量,用eviews9.0统计分析软件对该时间段的临床用量数据建立ARIMA模型,预测2019年7—12月成都地区临床辐照单采血小板的月供应量,与实际值进行比较,验证模型。结果临床辐照单采血小板供应量模型构建为ARIMA(1,1,1)×(1,1,1)12,2019年7—12月相对误差分别为1.08%,4.49%,0.98%,2.80%,3.84%和5.80%;预测平均相对误差为3.17%,相对误差均基本上在6%以内,预测效果较好。结论 ARIMA模型能较好地拟合成都地区临床辐照血小板供应量变化趋势,适用于临床辐照血小板供应量的短期预测,为血小板采集和献血者管理提供依据。
- 张永鹏席光湘洪缨万浬科陈迎春赵玉伟
- 关键词:ARIMA模型
- 血小板病原体灭活技术的临床应用现状及前景展望被引量:2
- 2021年
-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治疗性和预防性血小板输注挽救了许多患者的生命。浓缩血小板(platelet concentrates,PCs)是一种重要的血液成分,但PCs通常室温储存,易被细菌污染。因此,PCs的安全性一直备受关注。病原体灭活(pathogen inactivation,PI)技术是一种通过加入或不加入光敏剂,经紫外光照射使病原体核酸失活,同时灭活淋巴细胞替代辐照,防止输血相关移植物抗宿主(transfusion associated graft verse host disease,TA-GVHD)的措施。就目前血液预警数据显示,尚未发现病原体灭活血小板(pathogen inactivation-platelet concentrates,PI-PCs)引起的败血症等其他输血不良反应,且与常规血小板输注无显著差异。PI技术对血小板使用也有一定程度影响,可能会加剧储存损伤,导致输后血小板计数增量校正值(corrected count increment,CCI)低于常规血小板,使血小板输注间隔时间缩短。本文就目前PI技术及临床应用作以下综述。
- 张永鹏洪缨
- 关键词:浓缩血小板安全性有效性
- 突发流行病疫情出现时采供血机构应急预案的分级
- 目的探讨突发性疫情出现时采供血机构保障血液安全的应对原则。方法根据病原体通过血液传播强度的不同,对病原体的危险度进行分级,按照危险度的级别建立强度递增的血液安全保障应急预案。以寨卡病毒为例进行实施应用。结果制定4个强度递...
- 田浩张潇刘传姚张永鹏巩天祥何毅
- 文献传递
- 建立采供血系统针对埃博拉疫情的应急预案
- 张永鹏刘传姚张潇田浩何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