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磊

作品数:24 被引量:415H指数:13
供职机构:华中农业大学工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北省“十一五”科技攻关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9篇农业科学
  • 8篇生物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7篇黄颡
  • 7篇黄颡鱼
  • 6篇摄食
  • 4篇养殖
  • 4篇幼鱼
  • 3篇仔鱼
  • 3篇FULVID...
  • 2篇幼鱼摄食
  • 2篇摄食率
  • 2篇体成分
  • 2篇达氏鲟
  • 2篇ACIPEN...
  • 1篇单胞菌
  • 1篇蛋白质需要
  • 1篇蛋白质需要量
  • 1篇倒刺鲃
  • 1篇毒性
  • 1篇毒性研究
  • 1篇多倍体
  • 1篇形态学

机构

  • 23篇华中农业大学
  • 5篇大连水产学院
  • 4篇中国水产科学...
  • 3篇西南大学
  • 2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河南师范大学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 24篇张磊
  • 14篇樊启学
  • 7篇方巍
  • 7篇李波
  • 7篇杨凯
  • 5篇杜海明
  • 5篇赵志刚
  • 5篇董俊锋
  • 5篇刘文奎
  • 4篇杨磊
  • 4篇危起伟
  • 3篇周华
  • 2篇程鹏
  • 2篇张书环
  • 2篇熊冬梅
  • 2篇谢从新
  • 2篇孙存军
  • 2篇杜浩
  • 2篇王树才
  • 2篇辛苗苗

传媒

  • 10篇淡水渔业
  • 3篇华中农业大学...
  • 2篇水生生物学报
  • 2篇北京水产
  • 2篇水生态学杂志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应用与环境生...
  • 1篇中国水产
  • 1篇水利渔业
  • 1篇大连水产学院...

年份

  • 1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10
  • 3篇2009
  • 3篇2008
  • 5篇2007
  • 2篇2006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慢性氨氮胁迫对黄颡鱼摄食、生长及血液指标的影响被引量:34
2011年
挑选规格相近的健康黄颡鱼幼鱼分别饲养在氨氮浓度为3.36 mg L-1(A1)、6.72 mg L-1(A2)、13.44 mg L-1(A3)、26.88 mg L-1(A4)的水体中,对照组(A0)用不加外源氨氮的自然晾晒的自来水饲养.每组放养试验鱼30尾,暴露56d.结果表明,非离子氨对黄颡鱼幼鱼的摄食、生长及血液指标存在显著影响(P<0.05),而对鱼体成分的影响不显著(P>0.05).随着非离子氨浓度升高,高浓度组摄食率明显下降,饲料利用率降低,生长缓慢,特定生长率(Specialgrowth rate,SGR)和存活率都较对照组低.血氨浓度随非离子氨浓度升高而显著升高(P<0.01),各处理组血氨浓度远低于其所处环境总氨氮(Total ammonia,TAN)浓度,而血浆尿素氮(Urea nitrogen,Ur-N)水平逐渐降低但差异不显著.A3和A4碱性磷酸酶(k p p,AKP)活性和皮质醇(Cortisol)水平升高较快,A1和A2尽管呈上升趋势,但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血糖(Glucose,GLU)浓度总体上表现为降低的趋势,2个高浓度组(A3和A4)下降速度较快.谷丙转氨酶(Alamine aminotransferase,ALT)和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活性总体呈升高趋势,非离子氨浓度越大其升高趋势越明显.因此,黄颡鱼幼鱼不宜长期生活在高浓度的氨氮胁迫环境中,适宜的养殖水体中氨氮应该保持在低于6.72 mg L-1水平.
李波樊启学杨凯张磊郭红喜王青云高银爱朱思华方巍
关键词:黄颡鱼摄食血液指标
溶氧水平对黄颡鱼稚鱼摄食、生长及呼吸代谢的影响被引量:29
2010年
在(28±0.5)℃循环水环境中设置4种溶氧水平,分别为2.92 mg/L(G1组)、4.71 mg/L(G2组)、6.77 mg/L(G3组)、9.68 mg/L(G4组),研究初始体重为(1.62±0.02)g的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R.)稚鱼的生长、摄食及呼吸代谢规律。结果显示:G3组特定生长率(SGR)、饲料效率(FE)均显著高于其它各试验组(P〈0.05)。试验鱼的耗氧率、排氨率与溶氧水平无正相关性,G3组的耗氧率、排氨率始终显著高于其它三组。第6周测定发现:摄食后1-4 h内耗氧率和排氨率均呈现迅速上升,到达最大值后再缓慢下降,二者均在09∶00和21∶00出现高峰,G3组的耗氧率高峰值分别为0.345、0.331 mg/g.h,G3组的排氨率高峰值分别为24.194、17.770μg/g.h。结果表明:不同溶氧条件下,黄颡鱼稚鱼的耗氧率、排氨率变化过程具有类似的特征,二者在能量代谢机制上相互关联;在6.77 mg/L的溶氧水平下,黄颡鱼稚鱼生长最快、呼吸代谢最为旺盛。
杨凯樊启学张磊杨磊周华李波方巍
关键词:FULVIDRACO耗氧率排氨率
投喂频率对鳡幼鱼摄食及生长的影响被引量:28
2007年
研究了不同投喂频率(1次/d,2次/d,3次/d,4次/d)对鳡(Elopichthys bambusa)幼鱼摄食及生长的影响,试验持续30 d。结果显示:投喂频率从1次/d增加到4次/d,鳡幼鱼的摄食率逐步提高,1次/d组的摄食率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体重增加率、特定生长率有不同程度增高,在3次/d时达到最高;饲料转化率逐次下降,1次/d组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随着投喂频率增加,实验各组组内个体体重差异显著下降,鳡的规格趋于整齐,组间每日摄食表现也各不相同。试验表明:鳡的生长受投喂频率的影响,每天投喂3次是鳡养殖的最佳投喂频率。
杜海明刘文奎张磊董俊峰樊启学
关键词:投喂频率摄食率
不同溶氧水平下氨氮和亚硝酸盐对黄颡鱼的急性毒性研究被引量:83
2009年
在高溶氧(10.77±0.40)mg/L、中溶氧(6.89±0.33)mg/L和低溶氧(3.45±0.54)mg/L水平下,研究了氨氮和亚硝酸盐对黄颡鱼急性毒性效应。结果显示:高溶氧水平下,氨氮和亚硝酸盐对黄颡鱼的96 h-LC50值(95%可信区间)分别为148.1 mg/L(125.03~172.37 mg/L)、206.52 mg/L(164.25~246.23 mg/L);在中等溶氧水平下,氨氮和亚硝酸盐对黄颡鱼的96 h-LC50值(95%可信区间)分别为106.69 mg/L(89.92~123.70 mg/L)、145.77 mg/L(116.77~174.77 mg/L);而低溶氧水平下,氨氮和亚硝酸盐对黄颡鱼的96 h-LC50值(95%可信区间)分别为68.03 mg/L(58.32~77.89 mg/L)、81.33 mg/L(64.76~96.70 mg/L)。结果表明,在3种溶氧条件下,氨氮对黄颡鱼的毒性明显大于亚硝酸盐对黄颡鱼的毒性,因而氨氮对黄颡鱼的毒性成为其养殖过程中的重要影响因子。
李波樊启学张磊方巍杨凯孙存军沈志刚杨磊周华
关键词:氨氮亚硝酸盐急性毒性
不同溶氧条件下黄颡鱼免疫机能及抗病力的研究被引量:20
2010年
研究了水温(28.4±1.0)℃时不同溶氧条件下(A组:(2.28±0.56)mg/L;B组:(4.04±0.38)mg/L;C组:(6.51±0.64)mg/L;D组:(9.11±1.24)mg/L)饲养8周后,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的免疫机能及对嗜水气单胞菌(Aerom onas hydrophila)的抗病力。结果显示:A组脾脏系数、吞噬百分率极显著低于其他3组(P<0.01),淋巴细胞转化率显著低于其他3组(P<0.05),红细胞数(RBC)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白细胞数(WBC)显著高于C、D两组(P<0.05);B组脾脏系数极显著低于C、D两组(P<0.01),吞噬百分率和淋巴细胞转化率显著低于C、D两组(P<0.05),攻毒1周后,A组受试鱼累积死亡率显著高于B组(P<0.05),极显著高于C、D两组(P<0.01)。表明慢性低氧胁迫抑制了黄颡鱼免疫机能。饲养8周后各组黄颡鱼血清皮质醇水平和溶菌酶活力差异均不显著(P>0.05),表明这两个指标不宜作为鱼类慢性胁迫中的应激信号。
沈凡樊启学杨凯李波张磊杨磊赵巧娥孙存军杨威
饲料蛋白水平对达氏鲟幼鱼生长性能、体组成、消化酶活性以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被引量:22
2016年
为了解达氏鲟(Acipenser dabryanus)幼鱼适宜的饲料蛋白质水平,试验选取平均初始体重为(400.68±8.55)g的健康达氏鲟幼鱼为试验对象,在室内流水系统中进行为期8周的摄食生长实验。试验鱼随机分为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鱼,分别饲喂蛋白质水平为30%、35%、40%、45%、50%的5种等脂等能饲料。试验期间,水流量为6 L/min,水温(24.0±1.0)℃,溶氧大于6.0 mg/L,氨氮小于0.02 mg/L。结果显示:增重率随饲料蛋白水平的增加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饲料系数呈现相反的趋势。蛋白质效率随饲料蛋白水平的增加呈先平缓后下降的趋势。各试验组间肥满度无显著差异。肝体比和脏体比随饲料蛋白水平的增加而下降。各试验组间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含量无显著差异,饲料蛋白水平为50%的试验组的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活力显著高于其他试验组。本试验中胃蛋白酶活力与饲料蛋白水平呈正相关关系,淀粉酶活力呈负相关关系,脂肪酶在各试验组无显著差异。鱼体蛋白和脂肪含量均随饲料蛋白水平的增加而增加。分别对增重率、饲料系数这二者与饲料蛋白水平之间的关系进行二次回归分析,得出达氏鲟幼鱼饲料中适宜的蛋白水平为41.5%-42.97%。
张磊危起伟张书环颉江褚志鹏魏开建文华蒋明
关键词:蛋白质需要量消化酶
多倍体中华鲟微卫星亲子鉴定体系的建立被引量:12
2015年
应用荧光引物和自动测序技术,检测了10个自主研发的微卫星分子标记在68个中华鲟( Acipenser sinensis)个体中的遗传多态性。结果表明,10个微卫星标记共检测到124个等位基因,等位基因数为7~22,期望杂合度为0.73026~0.87395, 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为1.56161~2.21960。基于亲子鉴定排除率不低于0.99的标准,最终确定Asi-75067、 Asi-67648、 Asi-67123、 Asi-73843、 Asi-72040、 Asi-70421和Asi-56700等7个微卫星标记为中华鲟亲子鉴定的核心体系,其单亲、父权和双亲的累积排除率分别为99.12%、99.95%和99.99%。该微卫星标记组合为中华鲟准确高效经济的亲子鉴定体系建立提供了科学依据。
辛苗苗张书环汪登强汪珂张磊霍来江危起伟
关键词:微卫星ACIPENSER亲子鉴定多倍体
黄颡鱼瞬时耗氧率与窒息点的研究被引量:13
2012年
在水温(28.0±0.5)℃下,用封闭静水式装置测定了体长1.90~11.03 cm、体重0.17~22.99 g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的瞬时耗氧率和窒息点。结果表明,黄颡鱼窒息点(Sp)为0.33~0.60 mg/L,瞬时耗氧率(IRO2)为0.0119~0.2081 mg/g.h。Sp和IRO2随规格的增加而降低,黄颡鱼窒息点(Sp)与体长(L)、体重(W)的关系式分别为:Sp=0.7795L-0.3695(R2=0.9619)、Sp=0.4897W-0.1323(R2=0.9656);瞬时耗氧率(IRO2)与体长(L)、体重(W)的回归方程为:IRO2=0.7290L-0.5709(R2=0.9580)、IRO2=0.3549W-0.2036(R2=0.9539);IRO2随水中溶解氧(DO)的下降而下降,二者之间存在明显的线性关系。黄颡鱼属低窒息点鱼类,其呼吸类型可归属于顺应型。
杨凯樊启学张磊杨磊周华李波方巍
关键词:黄颡鱼窒息点
基于Delta并联机器人的禽蛋智能捡拾试验被引量:5
2018年
针对当前禽蛋加工生产线中分段处置过程工序多、生产线长、累计破损率大、设备成本高等问题,采用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Delta并联机器人,实现在生产线上将合格禽蛋捡拾到标准蛋盘并按照一定的顺序逐层整齐摆放的高速智能捡拾。通过基于视觉的动态禽蛋个体进行定位,确定不同搬运路径的智能轨迹规划,对实现智能捡拾的机器人控制程序进行设计并对禽蛋智能捡拾进行测试。结果表明,采用基于视觉的Delta并联机器人可以实现禽蛋智能捡拾和装盘工作目标,机器人运行速度达1 250 mm/s,捡拾效率为0.414 2~0.447 8枚/s,漏捡率小于3.33%。
张磊王树才
关键词:禽蛋机器视觉运动控制
乌鳢养殖技术之一 雄性乌鳢与雌性斑鳢杂交试验被引量:17
2007年
乌鳢(Channa argus)和斑鳢(C.maculata)属于鲈形目、攀鲈亚目、鳢科、鳢属。杂交鳢是以乌鳢为父本、斑鳢为母本,通过杂交获得的子一代,具有明显的杂种优势,在生产上表现出生长速度快、抗逆性强、产量高、易驯食人工配合饲料、便于开展规模化养殖等优点,在珠三角地区已取代乌鳢和斑鳢而成为鳢科鱼类中最主要的养殖品种,然而由于人工繁殖和苗种培育技术不成熟,难以稳定、规模化地提供优质苗种,制约了养殖的健康快速发展。
刘文奎樊启学朱邦科杜海明张磊董俊锋
关键词:杂交试验养殖技术乌鳢斑鳢雌性雄性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