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芳华

作品数:6 被引量:139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气象局国家气象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气象局气象新技术推广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篇地质
  • 2篇地质灾害
  • 2篇中尺度
  • 2篇气象
  • 2篇气象预警
  • 2篇区域地质
  • 2篇区域地质灾害
  • 2篇暴雨
  • 2篇大暴雨
  • 1篇信息量模型
  • 1篇中尺度对流
  • 1篇中尺度对流系...
  • 1篇中尺度模拟
  • 1篇中尺度系统
  • 1篇时空分布特征
  • 1篇数值模拟
  • 1篇特大暴雨
  • 1篇热带
  • 1篇热力
  • 1篇热力强迫

机构

  • 6篇中国气象局
  • 2篇中国气象科学...
  • 1篇中国气象局国...

作者

  • 6篇张芳华
  • 2篇高辉
  • 2篇张国平
  • 2篇徐晶
  • 2篇陈涛
  • 1篇端义宏
  • 1篇李峰
  • 1篇徐辉
  • 1篇毛冬艳
  • 1篇蔡芗宁
  • 1篇杨克明

传媒

  • 1篇高原气象
  • 1篇南京气象学院...
  • 1篇气象学报
  • 1篇大气科学学报
  • 1篇第六届全国青...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1
  • 1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6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区域地质灾害综合气象预警模型研究
本研究利用1990年-2004年的地质灾害、气象资料及遥感地质数据,尝试将降水观测与遥感地质数据结合起来,建立用于业务运行的我国区域地质灾害综合气象预警模型.首先利用空间分析方法,确定触发灾害的历史降雨,再利用信息量模型...
徐晶张国平张芳华蔡芗宁
关键词: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降雨预报
文献传递
2018年春末南方极端持续高温及MJO影响被引量:13
2019年
本文分析了2018年春末我国南方地区持续性极端高温过程及其影响系统。本次事件自5月15日首先在江淮等地迅速发展,17日之后扩展至华南并在该地区维持至6月初。江南南部和华南东部等地高温日数比常年同期偏多6~10 d,累计近两千站次出现了35℃以上的高温天气,约是之前最多年(1991年)的2. 6倍。研究区域内有超过三分之一的测站高温日数突破5月历史极值。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春末南方高温日数与该地区上空位势高度、其西侧经向风及其上空对流活动均有显著关系,但对流的影响更为超前,约在一周左右。除和华南地区对流呈显著正相关外,春末南方高温还和热带印度洋OLR(Outgoing Longwave Radiation)呈显著的负相关,这种相关模态和MJO(Madden-Julian Oscillation)的第一、二位相对应的对流异常分布一致。对2018年的个例分析支持这一统计结果。2018年5月,MJO有20 d持续位于这两个位相,且振幅均超过1,是有MJO监测以来5月这两个位相最多的一年。因此,无论是统计分析还是个例都表明MJO对本次春末南方高温有重要影响。
张芳华陶亦为高辉陈涛
关键词:高温副热带高压MJO
区域地质灾害综合气象预警模型研究
本研究利用1990年-2004年的地质灾害、气象资料及遥感地质数据,尝试将降水观测与遥感地质数据结合起来,建立用于业务运行的我国区域地质灾害综合气象预警模型。首先利用空间分析方法,确定触发灾害的历史降雨,再利用信息量模型...
徐晶张国平张芳华蔡芗宁
关键词:地质灾害降水信息量模型广义线性模型
文献传递
2005年“5.31”湖南大暴雨中尺度模拟和发生机制被引量:22
2007年
利用NCEP 1°×1°的6 h再分析资料和MM5模式15 km水平分辨率模拟的逐时资料,对2005年初夏湖南大暴雨的中尺度系统及其触发、维持机制进行了诊断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高低空急流最佳配置,动力耦合关系建立为暴雨发生提供了有利的环境条件;中尺度系统在渝南、黔西生成后移入湖南停滞发展,加强了湖南上空动力不稳定条件,促进对流发展;偏南暖湿气流整层突然增强对暴雨的对流系统爆发性发展起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在中高层凝结释放潜热加热高层大气,对上升气流起到正反馈作用;高层大气强“抽吸”效应和前期降水产生地表潜热和感热的强迫作用亦是对流爆发性发展的重要因子。湖南复杂地形在暴雨启动机制中起重要作用。但敏感性试验表明,地形抬升不是这次暴雨唯一必需的触发条件,削平南方山地不仅能增强水汽输送,低层偏南气流增强还能加强地面中尺度系统的辐合作用,辐合抬升是触发机制之一。降雨过程发生发展主要受天气系统控制,地形效应可明显改变降雨落区和强度,迎(背)风坡度的增加(减小)通常使降雨加强,反之使降雨减弱。
李峰杨克明毛冬艳张芳华徐辉
关键词:大暴雨中尺度系统热力强迫
中国冰雹日数的时空分布特征被引量:74
2008年
基于1971—2000年中国614个台站的冰雹观测资料,分析了冰雹日数的分布特征及其时间变化规律,发现我国冰雹频发区主要集中在青藏高原,大部分测站年雹日超过10 d;江南和华南地区雹日主要集中在2—4月,其他地区集中在5—9月。在长江中下游和华南以外的地区,冬季和夏季分别是降雹日数最少和最多的季节。近30 a来我国冰雹日数有显著减少的趋势;冰雹发生时刻主要集中于午后至傍晚,但长江中下游和华南地区其他时刻发生冰雹的频率相对也较高。
张芳华高辉
广西“6.12”特大暴雨中西南涡与中尺度对流系统发展的相互关系研究被引量:30
2011年
基于多种观测和数值模式模拟资料,在位涡守恒和反演理论的框架下,对2008年广西"6.12"特大暴雨过程中的西南低涡系统发展过程及其伴随的中尺度对流系统活动特征进行了分析。从天气系统的综合分析看,低涡系统在初始阶段发展相当迅速,东移过程中低空西南急流有明显增强,为中尺度对流系统的活动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条件。对位涡的诊断分析表明,在西南涡发展前期,中尺度对流系统的对流过程在对流层中造成位涡下正上负的结构,积云对流加热与正位涡异常之间的正反馈过程相当明显,从而解释了西南低涡快速发展的机制。随着低涡的发展,低涡系统中的中尺度切变线、低空急流等动力结构对降水和中尺度对流系统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12日夜间,受高层正位涡异常加强的影响,高低层系统的耦合导致柳州附近低层中尺度锋区加强,中尺度对流系统在中尺度冷锋的组织下有较强的发展,造成了夜间的局地强降水。位涡反演诊断表明,西南涡的发展在天气尺度上是一个准平衡的动力过程,平衡流能够描述西南涡风场结构的主要分量;而非平衡流结构对西南涡中中尺度对流系统的发展有更清晰的预报指示意义。
陈涛张芳华端义宏
关键词:中尺度对流系统位涡数值模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