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苏霞

作品数:8 被引量:34H指数:4
供职机构:山西省精神卫生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吴阶平医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精神分裂症
  • 4篇分裂症
  • 2篇症状
  • 2篇精神分裂症患...
  • 1篇心理CT
  • 1篇心理社会
  • 1篇心理社会因素
  • 1篇心理社会因素...
  • 1篇言语
  • 1篇言语行为
  • 1篇言语智商
  • 1篇预后
  • 1篇早期症状
  • 1篇正常人
  • 1篇症状分析
  • 1篇智商
  • 1篇治疗预后
  • 1篇人际
  • 1篇人际关系
  • 1篇少年

机构

  • 6篇山西省太原精...
  • 2篇山西省精神卫...

作者

  • 7篇张苏霞
  • 3篇张家兴
  • 3篇彭超英
  • 1篇叶锋华
  • 1篇王玲花
  • 1篇孔爱萍
  • 1篇王靓

传媒

  • 2篇山西医药杂志
  • 2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健康教育
  • 1篇山西临床医药
  • 1篇中国药物与临...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1
  • 1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 2篇2001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老年女性首发抑郁症的心理社会因素研究被引量:8
2011年
目的探讨女性老年抑郁症患者发病与心理社会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按(CCMD—3)诊断标准,随机选取60~69岁女性首发抑郁症患者36名,同时选取年龄、性别相近的36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采用生活事件量表(LE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和D型人格量表(DS14)对以上两组进行测评分析。结果 LES评分:负性生活事件数(研究组7.14±1.62分,对照组3.94±1.61分)、负性事件值(研究组17.84±2.64分,对照组10.64±6.81分);SSRS评分:(研究组38.42±6.24分,对照组42.95±5.62分);EPQ评分:N量表(研究组58.56±7.43分,对照组51.24±4.62分);DS14总分:(研究组28.56±4.76分,对照组16.3±2.71分)研究组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负性生活事件、神经质和忧伤型人格、认知功能障碍均与老年女性抑郁症患者发病有关联。
张苏霞张家兴
关键词:心理社会因素社会支持
神经症患者心理CT临床子量表特点分析被引量:5
2001年
目的 了解神经症患者与正常人人格特征的差异性。方法 采用邹义壮博士主持修订的计算机多相个性测量诊断系统 (简称心理CT)对神经症和正常人的临床子量表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男女神经症与正常人的临床子量表比较 ,大多数项目的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 神经症患者具有与正常人不同的、明确的精神病理性人格特征。
张苏霞彭超英
关键词:神经症心理CT
精神分裂症男女涉法行为对照研究
2001年
目的;对照研究精神分裂症男女犯罪行为特点。方法:抽取我院1995年~2000年司法鉴定案例中精神分裂症男性160例,女性43例,用自拟项目对精神分裂症男女犯罪行为进行统计分析比较。结果:精神分裂症男性违法者以凶杀、盗窃、伤害行为为主,女性则以凶杀、性受害、伤害或被伤害为主。盗窃比例男性高于女性;男性作案多选择在公共场所,女性多选择在自己家中;无责任能力的评定中男性比例高于女性;以上各项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精神分裂症男女涉法行为有各自不同的特点,需分别予以足够的重视。
张苏霞彭超英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
女性儿童少年期精神分裂症临床特点分析
2006年
张苏霞张家兴
关键词:儿童少年期精神分裂症女性言语行为治疗预后
精神分裂症患者与正常人人际关系对比研究被引量:4
2005年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与正常人群人际关系等因素的差异,为有目的的实施心理治疗方案提供有价值的依据。方法采用邹义壮博士编制的MMPI计算机解释诊断专家系统(心理CT系统)中的子量表:人际关系量表(一)、(二)和社会内向量表对60名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测评,并与58名正常人进行对比。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人际关系量表(一)、(二)和社会内向量表结果与正常人比较,大多数因子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人际关系等因素与正常人相比有明显的不同,与存在的认知缺陷有关,表明其社会适应能力较差,需在恰当的药物治疗的同时,根据其认知和行为模式等特点制定相应的心理治疗方案。
王国富彭超英王玲花邵加伟孔爱萍张苏霞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人际关系
青少年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早期症状调查研究
2007年
张苏霞张家兴
关键词: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青少年时期早期症状生物学指标年发病率青少年期
哌罗匹隆与利培酮改善精神分裂症症状和认知功能的对照研究被引量:9
2016年
精神分裂症作为一种慢性精神疾病,在人群中的终生患病率为1%,复发率高,病情常反复[1],致残率高,大多有认知功能损害,首次治疗不彻底,易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社会功能。既往研究结果表明哌罗匹隆治疗精神分裂症有效,尤其具有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及认知功能潜在效应[2,3]。
张苏霞史俊研叶锋华郑国栋王靓武克文戴涛
关键词:终生患病率言语智商症状分析抗精神病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