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救赎中的孤独与渴望——《觉醒》的圣经原型解码
- 2012年
- 凯特.肖邦的代表作《觉醒》是一部备受争议的作品,以往评论家多从女权主义的视角研究作品中男女主人公的性格特点,文章则把圣经原型批评理论引入分析过程,以全新的视角对其进行解读。从格蓝岛与伊甸园的场景对比、《觉醒》与《圣经》的主题关联、以及象征艺术手法的使用3个方面,探求《圣经》对这部作品的影响力,进而对《觉醒》中的圣经原型做出解码。
- 张英雪
- 关键词:《觉醒》《圣经》
- 英国资本主义的崛起与女性意识觉醒之关联——重读《简·爱》
- 2012年
- 十九世纪四十年代的英国是资产阶级崛起,资本主义扩张的黄金时期。随着社会制度的进步,女性自我意识逐渐增强,女性对自我心灵和精神世界的关注使女性文学作为一种世界性的文学潮流开始出现并不断壮大。夏洛特的《简.爱》正是这一时期女性文学的典型代表作品。本文以《简.爱》为研究文本,认为英国资本主义制度对女主人公简.爱女性意识觉醒具有双重效应,通过论述资本主义发展与简.爱女性意识觉醒的相似性,以及资本主义社会对简.爱性格的影响揭示了十九世纪英国资本主义崛起与女性主义意识觉醒之间的相互关联性。
- 张英雪
- 关键词:《简·爱》女性意识
- 论《金色笔记》中的女性异化被引量:1
- 2013年
- 资本主义制度本质上是父权制度,女性异化是资本主义父权制的必然产物,女性在资本主义社会主要被异化成三种身份:性伴侣、母亲和妻子。《金色笔记》是多丽丝.莱辛的第二部小说,主要记录了女主人公安娜的生活经验,揭示了包括女性在内的整个社会群体的分裂。安娜的精神混乱状态是资本主义社会女性异化的最终结果,这种异化具体体现在性体验、母职和精神智力三个层面,对这三个层面的深入分析有助于探索女性的最终解放途径。
- 张英雪刘秀玲
- 关键词:《金色笔记》性体验女性异化
- 异化的“自由女性”——从社会主义女性主义视角看《金色笔记》中的女性异化
- 本文论述的是多丽丝·莱辛的第二部小说《金色笔记》,小说因其用“怀疑、热情、构想的力量审视分裂的文明”而获得2007年诺贝尔文学奖,通过记录女主人公安娜的生活经验和精神状态,小说揭露了包括安娜在内的整个社会人群的分裂状态。...
- 张英雪
- 关键词:女性异化《金色笔记》自我赋权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