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超
- 作品数:17 被引量:95H指数:5
- 供职机构: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新乡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形状记忆合金聚髌器治疗髌骨骨折
- 2010年
- 目的:探讨形状记忆合金聚髌器治疗髌骨骨折的方法及其临床效果。方法:应用形状记忆TINI形状记忆合金聚髌器治疗髌骨骨折56例。结果:随访6~36个月,平均18个月。56例髌骨骨折全部愈合。评价根据HSS膝关节评分法,本组病例术后膝关节功能平均得分95.6分。讨论:形状记忆合金聚髌器治疗髌骨骨折固定可靠,手术操作简便,临床效果满意。
- 张超李爱国
- 关键词:髌骨骨折形状记忆合金聚髌器内固定
- 骶髂关节骨折伴脱位的治疗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探讨骶髂关节骨折伴脱位的临床特点及其治疗方法选择。方法22例骶髂关节骨折伴脱位患者,12例保守治疗,10例手术治疗(骶髂关节行前路切开复位双钢板固定6例;CT引份下经皮置入松质骨螺钉固定4例)。结果全组平均随访2.5年,22例患者均恢复行走功能,12例保守治疗者均有骨盆畸形愈合,其中4例双下肢不等长,3例遗留骶髂关节部位疼痛伴跛行;4例行前路切开骶髂关节双钢板固定患者骨盆外形恢复好,但1例沿髂嵴切口有不适;4例CT引导下经皮置入骶髂关节螺钉患者骨盆外形接近完全恢复,功能恢复快而满意。结论有骶髂关节骨折脱位的不稳定型骨盆骨折保守治疗效果差,宜首选内固定治疗CT引导下经皮骶骼关节螺钉固定术是治疗骶髂关节骨折脱位的好方法。
- 张超
- 关键词:骶髂关节骨折脱位内固定
- 骨水泥体积分数对单节段骨质疏松性胸腰椎体压缩骨折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患者邻近椎体骨折的影响被引量:9
- 2015年
- 目的研究骨水泥体积分数对单节段骨质疏松性胸腰椎体压缩骨折(OVCF)行经皮椎体成形术(PKP)患者邻近椎体骨折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3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单节段OVCF并行PKP的患者180例,根据患者术后椎体新发骨折情况分为相邻椎体骨折(AVF)组(32例)、非AVF组(40例)和非骨折组(108例)。基于X线片的价值,计算骨水泥体积分数,比较3组患者注射骨水泥体积、骨水泥体积分数及骨水泥渗透率及手术前后Cobb角和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 AVF组患者注射骨水泥体积及骨水泥体积分数均显著大于非AVF组和非骨折组(P<0.05);AVF组、非AVF组及非骨折组患者骨水泥渗透率分别为34.38%、20.05%和19.67%,AVF组患者骨水泥渗透率显著高于其他2组(P<0.05);3组患者术后Cobb角及VAS评分均显著低于术前(P<0.05)。结论单节段OVCF行PKP患者中邻近椎体骨折发生率及骨水泥渗透率随骨水泥分数的增加而增加,临床应用时应密切注意。
- 侯文根孙晓辉张超杨素敏
- 关键词: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 脊柱结核与脊柱炎的MRI影像鉴别价值研究被引量:17
- 2016年
- 目的研究脊柱结核与脊柱炎的MRI影像鉴别价值。方法将我院2009年5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40例脊柱结核患者、34例布鲁杆菌脊柱炎患者纳入研究范围。对其一般资料与病历资料行回顾性分析。由两位经验丰富的影像诊断医师共同比较两组MRI影像表现与病变特征。结果40例脊柱结核患者中,35例表现为腰椎病变,27例前侧椎体破坏,16例呈椎间盘弥散性破坏,24例出现重度椎间隙狭窄,另有9例出现椎旁脓肿。34例布鲁杆菌脊柱炎患者中,28例为腰椎病变,椎体后侧破坏20例,31例伴随骨质增生,15例为椎间盘局部性破坏。结论脊柱结核与布鲁杆菌脊柱炎的MRI表现有一定差异性,临床可根据二者影像学特征,结合实验室检查等手段准确鉴别。
- 张超路坦
- 关键词:脊柱结核脊柱炎MRI
- 微小RNA-124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神经源性细胞的作用及其对脊髓损伤修复的影响被引量:5
- 2016年
- 目的探讨微小RNA-124(miR-124)过表达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的作用、分子机制及神经元样细胞对脊髓损伤修复的影响。方法通过从小鼠骨髓中分离得到BMSCs,pre—miR-124转染BMSCs,利用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miR-124的表达量,Western blot检测多聚嘧啶序列结合蛋白1(PTBP1)、多聚嘧啶序列结合蛋白2(PTBP2)的表达。BMSCs体外诱导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移植入损伤脊髓中。结果BMSCs在特定条件的培养基下能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当miR-124过表达时,能提高其分化效率。PTBP1对PTBP2的表达有阻遏作用,神经源性分化的过程中,miR-124的过表达抑制PTBP1的表达,从而增加PTBP2的表达量,提高神经元样分化效率。miR-124过表达的BMSCs分化的神经元样细胞移植入损伤脊髓,能加速损伤脊髓修复。pre-miR-124转染的BMMSCs分化为神经源性细胞的分化率显著高于未转染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应的标记基因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β-微管蛋白Ⅲ及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呈阳性的细胞比例分别为50%、58%和30%,与对照组(17%、24%和2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re-miR-124转染的BMMSCs分化为神经源性细胞的分化率显著高于未转染的BMMSCs。结论miR-124能促进BMSCs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神经元样细胞移植入受损脊髓中能加速其修复。
- 路坦尉娜张超董玉珍赵斌
- 关键词:微小RNA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 老年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经皮椎体成形术后邻近椎体骨折的发生率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34
- 2016年
- [目的]探讨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经皮椎体成形术后邻近椎体骨折的发生率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的341例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病例。统计术后邻近椎体骨折的发生率,并依据骨折情况将患者分成骨折组(59例)和未骨折组(282例)。制作相关危险因素调查表,统计两组相关危险因素情况,并采用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分析对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随访1~2年,59例(17.3%)患者相邻椎体发生骨折。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骨折病史、骨密度、伤椎数、骨折程度、骨水泥渗漏是患者术后邻近椎体发生骨折的危险因素。[结论]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经皮椎体成形术后邻近椎体易发生骨折,而年龄、骨折病史、骨密度、伤椎数、骨水泥渗漏是发生邻近椎体骨折的危险因素。
- 侯文根孙晓辉张超杨素敏
- 关键词: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老年经皮椎体成形术
- 胸腰椎结核患者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5
- 2015年
- 目的分析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结核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因胸腰椎结核接受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的246例患者(其中治愈215例、复发31例)的临床资料,分析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结果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营养状况、术前抗结核治疗时间、术中病灶清除情况、术后是否制动以及术后规范性治疗与术后结核复发可能有关(OR=4.186,4.381,4.381,8.163,2.237;P均<0.05),年龄、性别及血沉与术后复发无关(OR=1.230,0.126,0.882;P均>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营养状况不良、术前抗结核治疗时间短、手术清除病灶不彻底、术后不能坚持正规化疗、术后积液未及时清除和术后未严格制动与术后结核复发有关(OR=4.144,3.651,4.850,4.473,8.490,10.341;P均<0.05)。结论胸腰椎结核患者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为营养状况不良、术前抗结核治疗时间短、手术清除病灶不彻底、术后不能坚持正规化疗、术后积液未及时清楚和术后未严格制动。
- 路坦刘晓潭孙国兴张超董玉珍
- 关键词:脊柱结核胸腰椎植骨融合内固定术
- 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骶段脊柱结核54例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探讨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骶段脊柱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腰骶段脊柱结核患者54例,所有患者均采用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手术治疗,术前术后给予规范的抗结核治疗,观察患者术前,术后及随访时腰骶角、椎间隙高度等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手术时间为160~290min,平均220.5±45.6min,出血150~1000ml,平均517.4±69.8ml,随访时间为6~36个月,平均25.6±5.2个月。切口均一期愈合,无慢性窦道形成,随访期间1例患者术后6月复发,经手术治疗后痊愈。5例患者术后出现神经根性刺激症状,对症治疗后好转。术后,末次随访中腰骶角较术前均有有明显的提高(P〈0.05),椎间隙高度改变在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可有效治疗腰骶段脊柱结核,恢复腰骶角正常生理曲度,增加椎间隙高度,明显改善患者腰痛等症状。
- 张超路坦
- 单独病灶清除植骨融合与联合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布鲁杆菌性脊柱炎疗效比较被引量:5
- 2016年
- 目的比较单独病灶清除植骨融合与联合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布鲁杆菌性脊柱炎的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4月至2014年4月在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胸腰椎布鲁杆菌性脊柱炎患者7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观察组患者实施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及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对照组患者单独予以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手术。随访6个月,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及影像学评分,分析患者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与影像学评分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89.74%)显著高于对照组(71.79%)(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影像学评分均有改善,但观察组患者1、3、6个月的影像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布鲁杆菌性脊柱炎患者的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水平与影像学评分呈正相关(P<0.01)。结论病灶清除植骨融合联合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方案治疗布鲁杆菌性脊柱炎的疗效更佳,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更好。
- 侯文根路坦张超孙晓辉
- 关键词:胸椎腰椎
- 椎体压缩骨折患者CT、MRI影像学特点及良恶性鉴别分析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总结椎体压缩骨折患者CT、MRI影像学特点及良恶性鉴别要点。方法收集我院2010年1月至2016年3月期间所收治的椎体压缩骨折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以病理结果为基准对患者CT及MRI征象进行统计,并明确良性与恶性椎体压缩骨折的CT、MRI征象差异。结果 50例椎体压缩骨折患者中,18例为良性、32例为恶性。CT与MRI征象均以双边征、充气征、骨质破坏、椎旁软组织影、骨膜反应、辐条车轮状高密度征为主。其中良性与恶性患者双边征、充气征、骨质破坏、椎旁软组织影、骨膜反应等征象的出现率无显著差异(P>0.05);77.8%(14/18)的良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出现辐条车轮状高密度征,显著高于恶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所出现的比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边征、充气征、骨质破坏、椎旁软组织影、骨膜反应、辐条车轮状高密度征为椎体压缩骨折的常见CT与MRI征象,其中辐条车轮状高密度征可作为鉴别良性及恶性椎体压缩骨折关键征象,利于椎体骨折病变性质的判定,可为患者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
- 张超路坦
- 关键词:椎体压缩骨折良恶性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