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晖
- 作品数:5 被引量:11H指数:2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口腔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煅烧鹿角松质骨在骨缺损修复过程中的早期血管化被引量:2
- 2018年
- 背景:前期研究成功制备了煅烧鹿角松质骨材料,并证实其可明显促进骨缺损的修复。目的:考察煅烧鹿角松质骨修复骨缺损的早期血管化作用。方法:去除鹿角皮质骨,将鹿角松质骨经脱脂脱蛋白和高温煅烧制备成颗粒状骨填充材料煅烧鹿角松质骨,采用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仪对其进行表面形貌观察和晶相结构检测。将小鼠前成骨细胞MC3T3-E1接种于煅烧鹿角松质骨支架材料上,共培养1 d后扫描电镜观察细胞铺展情况。制备兔双侧下颌骨临界尺寸骨缺损模型,一侧植入煅烧鹿角松质骨材料,另一侧植入Bio-Oss~颗粒,空白对照组不植入任何材料,术后4,8周取下颌骨标本,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Masson染色和CD3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成骨和成血管情况。结果与结论:(1)扫描电镜观察可见煅烧鹿角松质骨为互通多孔结构,棱柱状规则磷灰石晶体,X射线衍射图谱显示煅烧鹿角松质骨各特征峰与人骨一致,为结晶度良好的羟基磷灰石相;(2)成骨细胞在材料表面铺展良好,并与羟基磷灰石晶体紧密结合;(3)材料植入兔下颌骨缺损4周后,苏木精-伊红染色结果显示煅烧鹿角松质骨组和Bio-Oss~组植入材料周围有明显新生血管;Masson染色和CD31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两组材料周围有新生成的胶原纤维和新生血管,且煅烧鹿角松质骨组较Bio-Oss?组血管化效果更为明显;(4)材料植入8周后苏木精-伊红染色结果显示,煅烧鹿角松质骨组、Bio-Oss~组骨缺损处均有大量新骨形成;(5)结果表明,煅烧鹿角松质骨在早期骨缺损修复过程中具有良好的血管化作用,这可能是其促进骨缺损修复的关键因素。
- 彭晖张学慧
- 关键词:鹿角骨再生骨缺损修复血管化骨生成
- 基于人胚胎干细胞健康安全评价新载体的构建被引量:3
- 2013年
- 常用的外源性化合物多达6至7万种,均可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体内损害机体,危害人类健康。现用的国际标准中,健康安全体外评价载体仍采用微生物、动物及人类永生化细胞、肿瘤细胞或原代培养细胞,但微生物和动物不能完全反映人类的生物学特征,肿瘤细胞不是正常健康的细胞,而原代培养细胞非单一来源细胞,无法进行标准化,因此,急需建立新的生物安全性评价的体外模型。
- 俞光岩曹彤欧阳宏伟彭双清邓旭亮李盛林刘鹤邹晓晖傅歆彭晖王晓颖战园
- 关键词:胚胎干细胞体外研究毒性试验细胞分化
- 纳米银对人胚干细胞来源的成纤维细胞的细胞毒性评价研究被引量:6
- 2012年
- 目的探索人胚干细胞来源的成纤维细胞(EBF)作为纳米银颗粒细胞毒性评价模型的可行性,旨在为纳米材料生物安全性评价提供新的细胞模型。方法将纳米银与EBF细胞共孵育,采用相差显微镜、CCK-8法、流式细胞术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分别对细胞形态、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及细胞摄取进行研究。结果纳米银颗粒对EBF活性的影响是浓度和时间依赖性的,纳米银可以进入细胞内并引起细胞周期阻滞。结论 EBF可以作为一种新的纳米银颗粒生物安全性评价模型,由于其来源的特殊性,可进一步模拟人体正常细胞的反应。
- 彭晖俞光岩李盛林曹彤邓旭亮
- 关键词:纳米银颗粒细胞毒性生物安全性细胞模型
- 人胚干细胞来源的成纤维细胞对纳米银毒性反应的评价研究
- 纳米银由于广谱的抗菌效果,被广泛用于医用导管、妇用凝胶、创伤敷料、漱口水、基托和牙膏等产品中。但是纳米银的安全性却仍然存在着争议。运用人胚干细胞来源的细胞作为新型的细胞模型对纳米银颗粒材料的毒性进行研究,从而可能提供一种...
- 彭晖邓旭亮
- 关键词:纳米银人胚胎干细胞细胞摄取
- 文献传递
- 基于人胚胎干细胞健康安全评价体系的构建
- 2016年
- 食品、药品、医疗器械和材料、生物制剂以及环境的质量和健康安全是政府和民众十分关注的热点问题。目前国际标准的健康安全评价检测方法以微生物、动物及其细胞作为载体,不能准确反映人类的生物学特征,预测人体心、肝等靶器官毒性及发育毒性的准确率偏低,在技术层面严重制约了人类健康安全的评价和监控。如何建立准确反映人类生物学特征的健康安全评价体系是关系国民健康安全的重大科学问题^([1])。
- 俞光岩曹彤邹晓晖张学慧傅歆彭双清邓旭亮李盛林刘鹤肖苒欧阳宏伟彭晖陈晓赵增明王晓颖方海琴路璐任玉兰徐明明
- 关键词:胚胎干细胞毒性试验细胞分化体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