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春燕
- 作品数:46 被引量:123H指数:7
- 供职机构:福建省水产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福建省省属公益类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专项福建省属公益类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专项厦门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天文地球经济管理更多>>
- 闽南渔场沿海仔稚鱼时空分布特征及影响因子
- 2024年
- 为探明闽南渔场沿海仔稚鱼时空分布特征及与环境因子的相关关系,根据2022年5月(春季)、2022年11月(秋季)、2023年2月(冬季)以及2023年7月(夏季)开展的4个航次仔稚鱼调查资料,研究该海域仔稚鱼的种类组成、数量分布、群落结构和多样性,探讨闽南渔场海域的水文特征与仔稚鱼分布的相关关系。结果显示:(1)4个航次共采集仔稚鱼1114尾,隶属于9目40科87种,其中鲈形目(Perciformes)数量最多,占研究海域仔稚鱼总数量的65.26%;夏季仔稚鱼丰度最高,种类数最多,秋季仔稚鱼丰度最低,种类数最少;各季度间优势种差异明显,无公共优势种。(2)闽南渔场沿海仔稚鱼群聚的组成各季节存在显著差异,春-夏、夏-秋、秋-冬和冬-春的季节物种更替率依次为88.46%、98.15%、100.00%、92.11%。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仔稚鱼Margalef丰富度指数(D)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均夏季最高,但Pielou均匀度指数(J’)冬季最高。(3)仔稚鱼群落结构相似性分析表明,春季、夏季和冬季各站位仔稚鱼群聚划分明显,春季仔稚鱼群落可分为近岸类群和近海类群2个群组,夏季和冬季仔稚鱼群落均可分为近岸类群、近海I类群和近海Ⅱ类群3个群组。(4)仔稚鱼时空分布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分析表明,不同站位间盐度变化和季节间的温度变化是影响仔稚鱼时空分布的主要原因。本研究结果可为研究闽南渔场渔业资源的补充机制及制定渔业资源养护与管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 余伟徐春燕钟俊生沈长春吴同晋蔡建堤刘勇马超庄之栋谢少卿
- 关键词:仔稚鱼闽南渔场环境因子
- 闽南渔场游泳动物优势种种群聚集特性被引量:5
- 2021年
- 基于2016年4月和10月闽南渔场渔业资源的专项调查数据,运用相对性重要指数、平均拥挤度指数、聚块指数、Cassie指标、Mrisita指数等方法分析闽南渔场游泳动物优势种组成及其种群聚集特性,比较不同的季节、类群和种类及其相互间的聚集状态,探究种群聚集驱动因子,旨在发现闽南渔场游泳动物优势种种群聚集的特征、内在规律和形成机制。结果表明,闽南渔场游泳动物优势种共17种,其中鱼类6种、虾类3种、蟹类4种、头足类4种;鱼类中六指马鲅(Polydactylus se-xfilis)聚集强度最强,头足类中火枪乌贼(Loligo beka)聚集强度最强;虾类和蟹类中春季以哈氏仿对虾(Parapenaeopsis hardwickii)和拥剑梭子蟹(Portunus gladiator)的聚集强度最强,而秋季以鹰爪虾(Trachypenaeus curvirostris)和日本蟳(Charybdis japonica)的聚集强度最强;鱼类、虾类、蟹类和头足类中春季分别以二长棘犁齿鲷(Evynnis cardinali)、鹰爪虾、三疣梭子蟹(P.trituberculatus)和火枪乌贼的平均拥挤度最高,而秋季分别以带鱼(Trichiurus lepturus)、鹰爪虾、拥剑梭子蟹和杜氏枪乌贼(Loligo duvaucelii)的平均拥挤度最高;闽南渔场游泳动物优势种的平均拥挤度呈现出秋季高于春季,虾类、蟹类种群聚集强度大于鱼类、头足类的特点。
- 蔡建堤徐春燕徐春燕叶孙忠马超刘勇叶孙忠沈长春
- 关键词:闽南渔场优势种
- 闽南近海定置张网甲壳类渔获物组成及多样性分析
- 根据2012年1-4月、7-12月监测调查资料,分析了闽南近海定量张网甲壳类渔获物种类组成及其多样性变化特点.结果表明:定置张网甲壳类有25种,隶属于2目8科15属.其中虾类16种、蟹类7种、虾蛄类2种.种类组成以对虾科...
- 刘勇马超徐春燕沈长春
- 关键词:群落结构物种多样性
- 文献传递
- 闽东北海域假长缝拟对虾种群分布格局强度被引量:1
- 2017年
- 以负二项参数、Mrisita指数、平均拥挤度、聚块指数和扩散系数为种群分布格局强度指标,分析了闽东北海域假长缝拟对虾(Parapenaeus fissuroides Crosnier)种群分布格局强度,探讨了种群分布格局强度生态学意义及其影响因子。结果显示:假长缝拟对虾种群聚集强度和聚块性夏季最强,其余依次为秋季、春季和冬季,平均拥挤度夏季最大,其次是秋季、冬季,春季最小,扩散程度春季最大,其次是冬季、秋季,夏季最小。负二项参数和Mrisita指数表征种群聚集强度,聚块指数体现种群斑块的组成形式,个体平均拥挤度指数反映平均个体实际的拥挤程度,扩散系数反映种群扩散程度。饵料浮游动物是影响假长缝拟对虾种群聚集强度的主要因子,种内竞争是影响假长缝拟对虾种群扩散程度的主要因子。
- 蔡建堤徐春燕叶孙忠庄之栋马超刘勇陈梅芳沈长春
- 福建中南部近海四种主要作业蟹类种类组成及其分布特点被引量:2
- 2014年
- 蟹类是福建海区重要的经济渔获种类之一。本文基于2009年1月—2011年12月期间进行的蟹类调查资料,分析了福建中南部近海四种捕捞作业渔获物中蟹类的种类组成和分布特点。结果表明:福建中南部近海海域有蟹类94种,隶属16科、53属,以亚热带和热带的暖水性种为主,与南海关系最为密切,而与黄、渤海关系较为疏远。从蟹种分布区域看,这些蟹类在浅海均有分布,其中26.6%的蟹类既分布于浅海又分布于潮间带。从蟹种个体大小看,福建海区蟹类多数属于中小型种类。高强度捕捞加剧了对蟹类资源的破坏,因此需要调整捕捞作业结构,拓展外海蟹类捕捞作业,开展资源动态监测和苗种放流增殖工作,并实施TAC管理制度。
- 沈长春马超刘勇徐春燕叶泉土
- 关键词:蟹类
- 钓鱼岛北部海域光诱敷网渔业资源调查被引量:4
- 2014年
- 根据2012年7—10月在钓鱼岛北部海域开展的光诱敷网渔业调查资料,结合社会调查数据和以往在该渔场的相关调查资料,着重调查研究了该海域光诱敷网渔业的生产状况、渔获种类、主要渔获种类的生物学特性及其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结果表明,钓鱼岛北部海域光诱敷网作业渔场面积约3.09×105km2,7—10月旺汛期渔船生产规模可达200多艘,平均日产5.08 t,光诱敷网作业方式捕捞效果良好,几乎常年均可作业生产,生产渔船经济效益普遍较佳,单船旺汛期产值180×104元左右、单船旺汛期盈利40多万元;渔获种类共有27种,其中鱼类有23种、头足类有4种;主要渔获种类为鲐鱼(Pneumatophorus japonicus)、扁舵鲣(Auxis thazard)、蓝圆鲹(Decapterus maruadsi)和枪乌贼类,分别占总渔获产量的36.8%、27.9%、16.2%和7.8%,这些品种都属于生命周期短、生长速度快、资源补充量相对较大的经济种类,资源开发利用总体较为合理。
- 马超沈长春刘勇徐春燕
- 关键词:渔业资源
- 九龙江口春秋季鱼类种类组成及数量分布特征被引量:10
- 2014年
- 根据2013年春季(4月)和秋季(11月)在九龙江口开展的鱼类资源调查资料,分析该海域鱼类的种类组成、区系特点和数量分布的季节变化等。调查结果显示,九龙江口春秋季鱼类有41种,隶属于11目25科35属,其中以鲈形目最多,有19种,占鱼类总种数的46.3%;调查海域鱼类适温性以暖水性种类为主(占65.9%)、分布水层以底层和近底层种类(合占85.4%)居多;春季优势种有条纹斑竹鲨(Chiloscyllium plagiosum)、叫姑鱼(Johnius belengerii)、粒突鳞鲬(Onigocia tuberculatus)和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秋季优势种有条纹斑竹鲨、何氏鳐(Raja hollandi)、小眼魟(Dasyatis microphthalmus)、凤鲚(Coilia mystus)、半滑舌鳎和焦氏舌鳎(Cynoglossus joyneri),春秋季优势种均以经济鱼种为主。调查海域春秋季的鱼类渔获率分别为4.85 kg/h和6.40 kg/h。春秋季的鱼类生物量均以峿屿岛附近海域为高。
- 刘勇沈长春马超徐春燕
- 关键词:鱼类
- 厦门南部海域春季鱼卵、仔稚鱼种类组成与数量分布
- 根据2013年4月在厦门南部海域的调查资料,对其鱼卵和仔稚鱼的种类组成与数量分布特点进行初步研究和探讨.结果表明,本调查海域春季共出现鱼卵和仔稚鱼21种,其中鱼卵14种,仔稚鱼9种.21个种类隶属于16科.鱼卵、仔稚鱼数...
- 徐春燕沈长春刘勇马超
- 白斑综合征病毒和对虾内参基因双重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 2024年
- 【背景】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是一种高度传染性和致命性的病原体,对全球虾类养殖业构成重大威胁。WSSV可通过水平传播和垂直传播迅速扩散,虾在感染WSSV 3~10 d内累积死亡率最高可达到100%。由于缺乏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开发快速、准确和敏感的WSSV检测技术对及时诊断和实施控制措施至关重要。【目的】建立一种WSSV和对虾内参基因双重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提高WSSV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性。【方法】首先,基于WSSV基因组保守序列设计合成特异性引物和TaqMan探针,建立WSSV单重荧光定量PCR检测体系,经特异性和重复性试验证实,该方法对WSSV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重复性。在此基础上,设计合成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内参基因引物和探针,并对引物碱基进行优化替换,建立WSSV-对虾内参基因双重荧光定量PCR检测体系。【结果】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该双重检测体系对WSSV的检测下限可达15拷贝·μL^(-1),在6.6~6.6×10^(5)拷贝·μL^(-1)范围内,WSSV质粒标准品的起始模板量对数值与循环阈值(Ct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30)。同时,内参基因的引入可有效地区分样本中由核酸提取或操作问题引起的假阴性结果。【结论】综上所述,本研究建立的WSSV-对虾内参基因双重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强、重复性好,可为WSSV的快速诊断及流行病学调查提供可靠的技术手段,对控制WSSV的暴发流行、保障对虾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李海平葛辉温凭吴丽云李慧耀巫旗生张哲杨求华何丽斌徐春燕
- 关键词:TAQMAN探针病毒检测
- 厦门南部海域春季鱼卵、仔稚鱼种类组成与数量分布被引量:4
- 2013年
- 根据2013年4月在厦门南部海域的调查资料,对其鱼卵和仔稚鱼的种类组成与数量分布特点进行初步研究和探讨。结果表明,本调查海域春季共出现鱼卵和仔稚鱼21种,其中鱼卵14种,仔稚鱼9种。21个种类隶属于16科。鱼卵、仔稚鱼数量主要以黄姑鱼(Nibea albifora)、青鳞小沙丁鱼(Sardinella zunasi)和鰕虎鱼科(Gobiidae sp.)为主;春季水平拖网鱼卵和仔稚鱼平均密度分别为107.7 ind/网和1.0ind/网,垂直拖网鱼卵和仔稚鱼平均密度分别为0.69 ind/m3和0.47 ind/m3;春季鱼卵数量分布以浯屿岛东侧的11站位和小金门岛北侧的9站位较为集中,仔稚鱼以下鸡屿北侧的4站位和大担岛东南侧的12站位较为集中。比较以往的研究成果,随着厦门南部海域的高度开发利用,海域生态环境已发生很大变化,导致鱼卵、仔稚鱼种类数明显减少,主要优势种也发生较大变化。
- 徐春燕沈长春刘勇马超
- 关键词:鱼卵仔稚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