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真

作品数:9 被引量:4H指数:2
供职机构:河北工程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 4篇农业科学

主题

  • 8篇线虫
  • 5篇寄生
  • 3篇电镜
  • 3篇电镜观察
  • 3篇扫描电镜
  • 3篇扫描电镜观察
  • 3篇蝙蝠
  • 3篇寄生线虫
  • 2篇动物
  • 2篇马属
  • 2篇马属动物
  • 2篇肠道
  • 1篇新记录种
  • 1篇形态学
  • 1篇亚科
  • 1篇中国新记录
  • 1篇中国新记录种
  • 1篇扫描电子显微...
  • 1篇食道
  • 1篇食管

机构

  • 9篇河北工程大学
  • 8篇承德医学院
  • 8篇石家庄学院
  • 3篇河北师范大学
  • 3篇石家庄市疾病...
  • 1篇河北中医学院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石家庄市人民...
  • 1篇河北地质职工...

作者

  • 9篇徐真
  • 2篇肖霄
  • 2篇杜娈英
  • 2篇韩爱云
  • 1篇郭宁
  • 1篇郭玉梅
  • 1篇任永献
  • 1篇刘春燕
  • 1篇李扬
  • 1篇韩厂生
  • 1篇刘磊
  • 1篇李志红
  • 1篇刘聪
  • 1篇马飙
  • 1篇秦丽云
  • 1篇黄志刚
  • 1篇翟士勇
  • 1篇张东红
  • 1篇田珂
  • 1篇苏军华

传媒

  • 2篇黑龙江畜牧兽...
  • 2篇畜牧与兽医
  • 2篇中国预防兽医...
  • 1篇中国兽医杂志
  • 1篇四川动物

年份

  • 3篇2023
  • 5篇2022
  • 1篇2005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3种马肠道寄生线虫体表结构的扫描电镜观察被引量:2
2023年
为了观察3种马肠道寄生线虫的体表结构,试验对采自马消化道内的偏位杯冠线虫(Cylicostephanus asymetricus)、间生杯冠线虫(Cylicostephanus hybridus)和粗壮食道齿线虫(Oesophagodontus robustus)标本(每种线虫选取雄虫、雌虫各3条)进行处理,然后用扫描电镜观察并测量。结果表明:偏位杯冠线虫外叶冠细长而卷曲,共20枚;雄虫生殖锥腹唇呈圆锥形,有乳突状突起,背唇上有成对、长囊状附属物;雌虫尾长为102μm。间生杯冠线虫外叶冠长而尖,共18枚;雄虫生殖锥腹唇皮质领发达,背唇上有1对乳突状突起的附属物;雌虫尾长为90μm。粗壮食道齿线虫外叶冠细长,共22枚;雄虫交合伞有伞前乳突,生殖锥有2对粗指状附属物,长约为50μm;雌虫阴门距尾3 mm左右,肛门距尾尖500μm,尾末端有小突。说明通过扫描电镜观察3种线虫的外部形态特征有明显的差异,可以用扫描电镜对3种线虫进行鉴定。
菅蕊徐真檀慧杜娈英剧慧栋
关键词:肠道扫描电镜
广东省蝙蝠寄生线虫的调查被引量:1
2022年
通过对广东省蝙蝠寄生线虫种类的调查,为潜在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防控提供参考依据。运用传统的形态分类学方法,对采自广东省广州市、惠州市龙门县和罗浮山、中山市、英德市的5科9属15种共130只蝙蝠体内的线虫进行了鉴定。结果:共鉴定寄生线虫7种,隶属于2科4属。本研究建立了1个新属,发现1个新种,3个未定种,另外还有2个国内新记录种,1个国内已知种,分别为:莫林科(Molineidae)的杜瑞特线属(Durettenema)2种,莫圆属(Molinostrongylus)3种,刺圆属(Spinostrongylus)1种;鞭虫科(Trichuridae)的毛细属(Capillaria)1种。调查发现毛圆类线虫为广东省蝙蝠寄生线虫的优势种群,6种为毛圆类线虫,仅有1种为毛细类线虫。本次调查结果表明,我国对蝙蝠寄生线虫类群的研究还明显不足,应加强对蝙蝠寄生虫的研究。
剧慧栋菅蕊徐真郭玉梅赵金钰蒋瑞萍
关键词:蝙蝠线虫分类学
3种驴寄生圆线科线虫体表结构观察及其遗传进化研究
2023年
为了探究寄生于驴消化道的3种圆线科线虫的体表结构及其分子生物学分类,试验对采自我国新疆地区驴(Equus asinus)肠道的槽形盅口线虫(Cyathostomum alveatum)、蒙氏盅口线虫(Cyathostomum montgomeryi)和双冠双冠线虫(Cylicodontophorus bicoronatus)标本使用扫描电镜观察并测量,同时对3种线虫的ITS基因进行PCR扩增,阳性产物测序后进行同源性分析并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槽形盅口线虫外叶冠细长,约为21枚,雄虫交合伞较短,生殖锥背唇有指状附属物,腹唇有乳突状突起,交合刺呈线状,远端有钩;蒙氏盅口线虫外叶冠细长,蜷曲向外,共21枚,雄虫交合伞较长,生殖锥背唇有1对囊状附属物,每个附属物上有1个乳突状凸起,交合刺呈线状,远端有钩;双冠双冠线虫口领与体部相接处只有1个较细的环沟,外叶冠约为30枚,雄虫生殖锥发育良好,腹唇呈圆锥形且有1个丘状突,背唇上有两个对称的刺状附属物,交合刺粗壮。测序得到的ITS基因序列与NCBI中其他双冠双冠线虫ITS基因序列的相似性为99.88%~100%,与盅口亚科其他种类线虫ITS基因序列的相似性为86.46%~96.45%;槽形盅口线虫和蒙氏盅口线虫ITS基因序列与盅口亚科其他种类线虫ITS基因序列的相似性分别为85.38%~96.42%和85.38%~96.11%。槽形盅口线虫和蒙氏盅口线虫与盅口属、杯冠属和冠环属线虫聚为一支,双冠双冠线虫与双冠属线虫聚为一支。说明使用扫描电镜可以对3种圆线科线虫体表结构进行精确观察,基于ITS基因的系统发育分析结果与形态学分类结果一致。
菅蕊徐真李扬苏军华肖霄杜娈英郝泽城冯笑颜剧慧栋
关键词:扫描电镜
谷胱甘肽-S-转移酶M1基因多态与食管癌的Meta分析研究
黄志刚李志红赵晓唐韩厂生马飙刘聪刘春燕田珂徐真任永献
该项目采用Meta分析法,对国内外近10年来有关GSTM1基因多态与食管癌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结果首次进行综合分析,并且通过分层分析和单纯病例分析法评价了GSTM1基因多态与危险因素吸烟在食管癌中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GS...
关键词:
关键词:食管癌META分析
马属动物盅口亚科3种肠道线虫形态的扫描电镜观察
2022年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采自乌克兰的马属动物消化道内杯环属的细口杯环线虫(Cylicocyclus leptostomum)、外射杯环线虫(Cylicocyclus ultrajectinus)和冠环属的箭状冠环线虫(Coronocyclus sagittatus)的体表形态进行观察。在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虫体外叶冠的形状和数目、雄虫生殖锥和雌虫尾部等结构辨识清晰,立体感强。细口杯环线虫外叶冠细长,小叶状,22枚;雄虫生殖锥腹唇锥形,有丘状突,背唇有囊泡状附属物和指状突;雌虫尾长176μm,末端急剧变细。外射杯环线虫外叶冠宽而长,12枚,内叶冠中有12枚、较长、随外叶冠伸出口囊、位于外叶冠中间;雄虫生殖锥发达,腹唇锥形,背唇两侧有长形突起和泡状附属物;雌虫尾长约386μm。箭状冠环线虫外叶冠细小,片状,20枚;雌虫尾尖锥形逐渐变细,长约130μm。研究结果为上述3种线虫的分类鉴定提供了更为精确的形态学依据。
菅蕊徐真肖霄刘磊韩爱云高佳丽陈慧霞剧慧栋
关键词:扫描电镜
蝙蝠寄生线虫杜瑞特线属新种的鉴定(圆形目,莫林科)
2022年
为了确定采自广东省龙门县的小黄蝠(翼手目,蝙蝠科)[Scotophilus kuhlii(Leach)]体内寄生线虫的种类及其分类学地位,本研究对采集的线虫通过光学和电子扫描显微镜观察,初步确定该虫种属于圆形目,莫林科,杜瑞特线属,该种与同属其他种的主要形态鉴别特征是:雄虫交合刺末端和引带的形态不同,雌虫排卵器形态不同。进一步通过PCR扩增其ITS-1基因序列并测序分析,结果显示该线虫在莫林科线虫的系统发育中具有相对独立的地位,确定该线虫为杜瑞特线属的一新种,命名为小黄蝠杜瑞特线虫。本研究首次发现杜瑞特线属新种—小黄蝠杜瑞特线虫,为潜在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防治提供了基础资料和病原学检测依据。
菅蕊徐真张东红徐凤周宋素洁陈慧霞剧慧栋
关键词:蝙蝠线虫
蝙蝠寄生刺圆属线虫新种的鉴定(圆形目莫林科)被引量:1
2022年
为研究寄生于黑髯墓蝠(翼手目鞘尾蝠科)体内的寄生线虫的种类,本研究对2018年采自广东省龙门县的黑髯墓蝠寄生线虫利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扫描显微镜观察并采集图像。形态学结果显示该线虫具有圆形目莫林科刺圆属的形态特征,但是其形态与该属现有的其他6个种均不完全相同,该种与同属其他种的主要区别特征为:雄虫交合刺末端分为相同的两支,具有花瓶状的食道,形态学研究结果表明该种为刺圆属的一个新种,因其交合刺末端分为两支,因此命名为双叉刺圆线虫。由于GenBank中尚无刺圆属线虫的基因信息,通过对该种线虫ITS基因比对发现与其亲缘关系最近的物种为杜瑞特线属线虫,同源性为84.2%~84.5%,该结果符合刺圆属与杜瑞特线属在莫林科中的分类学地位。本研究不仅增加了我国生物多样性的内容,填补了刺圆属线虫基因信息的空白,同时也发现了一种新的蝙蝠寄生虫,为预防蝙蝠寄生虫感染人类提供病原学信息。
菅蕊徐真高佳丽吕国平秦丽云张晛剧慧栋
关键词:蝙蝠线虫
毛细属线虫中国新记录种的记述(嘴刺目:鞭虫科)被引量:3
2022年
毛细属Capillaria中国新记录种——越南毛细线虫C.vietnamensis Meszaros,1973,采自广东省惠州市小蹄蝠Hipposideros pomona、大黄蝠Scotophilus heathi,龙门县长翅蝠Miniopterus schreibersi,广州市扁颅蝠Tylonycteris pachypus的小肠中。鉴定特征为:虫体细长,体前部呈丝状,食道由肌质部和杆状细胞组成,杆状细胞呈单排排列,在食道与肠交接处有2个环状细胞,后部稍粗。雄虫交合刺细长,交合刺鞘近端部分具横纹和纵纹,远端部分光滑,近、远端长度比约为2∶1。交合伞呈围裙状,侧面各有1个突起,突起末端分为2支。尾部有窄的侧翼。雌虫阴门具较长的舌状瓣,虫卵的两端有透明塞状结构。
剧慧栋徐真马宁郭宁菅蕊赵明明林双龙翟士勇
关键词:嘴刺目新记录种
马属动物3种寄生线虫的形态学扫描电镜观察
2023年
为深入研究采集到的马属动物3种寄生线虫的体表形态,本试验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技术首次对采自乌克兰的马属动物消化道内杯口属的不等齿杯口线虫[Poteriostomum imparidentatum(Quiel,1919)]、拉氏杯口线虫[Poteriostomum ratzii(Kotlan,1919)]和副杯口属的麦氏副杯口线虫[Parapoteriostomum mettami(Leiper,1913)]的体表形态进行详细观察和描述。结果显示,不等齿杯口线虫外叶冠短小、刺状,82枚;雄虫生殖锥腹唇锥形,丘状凸不明显,背唇附属物发育不全,皮质领缺乏;雌虫尾长720μm。拉氏杯口线虫外叶冠尖而窄,75枚,内叶冠宽度是外叶冠的2倍;雄虫殖锥皮质领在生殖锥两侧,背唇上的附属物发育不全;雌虫尾长470μm。麦氏副杯口线虫外叶冠尖细,75枚;雄虫生殖锥突出于交合伞之外,长约0.7 mm,腹唇长于背唇,背唇距末端100μm处有突起;雌虫尾长208μm。本试验结果为上述3种线虫的分类鉴定提供更精确的形态学依据。
菅蕊徐真张晛韩爱云吕国平剧慧栋
关键词:扫描电子显微镜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