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成天军

作品数:4 被引量:11H指数:2
供职机构: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留学人员科技活动项目择优资助经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血管
  • 1篇心血管
  • 1篇心血管功能
  • 1篇休克
  • 1篇休克大鼠
  • 1篇血管功能
  • 1篇血性
  • 1篇血液
  • 1篇血液流变
  • 1篇血液流变学
  • 1篇神经变性
  • 1篇神经损伤
  • 1篇神经再生
  • 1篇失血
  • 1篇失血性
  • 1篇通事
  • 1篇切割伤
  • 1篇轴突
  • 1篇坐骨
  • 1篇坐骨神经

机构

  • 4篇重庆市急救医...

作者

  • 4篇成天军
  • 3篇胡建华
  • 3篇晏伟
  • 3篇苟景跃
  • 2篇李帮春
  • 2篇刘远禄
  • 1篇曹治东
  • 1篇廖大清
  • 1篇高劲谋
  • 1篇邓志龙
  • 1篇李邦春
  • 1篇田开熙
  • 1篇赵兴吉
  • 1篇王珏
  • 1篇张霞

传媒

  • 2篇重庆医学
  • 1篇创伤外科杂志
  • 1篇中华创伤杂志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06
  • 2篇2003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交通事故致颈椎损伤的有关分析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分析交通事故所致的颈椎损伤的基本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收治的181例交通事故致颈椎损伤的临床资料,其中上颈椎66例(36.5%),下颈椎115例(63.5%)。168例(93%)合并多发伤,以颅脑及胸伤多见。结果本组总死亡率为3.3%。车撞人时,颈椎损伤发生率明显低于其他事故;行人的发生率低于驾乘人员,驾驶员的发生率则低于20%。结论对交通事故致颈椎损伤的普遍性、复杂性及其不良预后应受得重视。
苟景跃曹治东李帮春胡建华晏伟田开熙王珏成天军
关键词:交通事故颈椎损伤
切割伤的临床分析及其治疗被引量:2
2003年
目的 分析切割伤临床处置及其受伤部位。方法 依照上下肢和躯干部位对切割伤进行分析 ;切割伤伴有多种组织损伤时 ,其修复顺序为由深至浅 ,即骨、肌腱、血管、神经。骨折时 ,复位后用克氏钢针等内固定物进行固定 ;血管损伤时 ,采用对端吻合 ;肌腱损伤时采用Kessler法和Materesssuture缝合 ;神经损伤时 ,采用神经外膜缝合。结果 本组病例的受伤部位遍及全身 ,但仍以手腕部多见 ,约占 39% ,其顺序依次为腕掌部、手指部、前臂、肩胛部、肘部、肩部、上臂、臀部等 ;随访 6 1例患者中 ,骨折 14例 ,其中骨性愈合 13例 ,1例为延迟愈合 ;血管损伤 2 3例 32条中 ,2 6条Allens试验阴性 ,其余的 6条为阳性 ;肌腱损伤 2 6例 6 6根 ,其中优 18例 ,良 3例 ,可 5例 ,优良率为 81% ;神经损伤 2 1例 37条 ,其中优 12例 ,良 7例 ,可 2例 ,优良率为 86 %。结论 对切割伤的受伤部位进行了分析 ,结果提示切割伤不仅仅发生于上肢 ,而且全身各部均可发生。采用上述方法收到了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
刘远禄苟景跃成天军晏伟胡建华李帮春
关键词:切割伤血管肌腱
巴斯德处理后坐骨神经再生的组织学研究被引量:1
2003年
目的 观察大鼠坐骨神经经巴斯德温热处理后 ,在组织形态学方面的变化。 方法大鼠 12mm长左侧坐骨神经 ,进行 6 0℃、30min的巴斯德处理。分为处理后 1周群、6周群 ,各群分别为 15只。计算各群对照部 (处理部起的中枢 )、处理部以及末梢部 (处理部起的末梢 )中有髓轴突数、有髓轴突直径和有髓轴突面积比率 ,并用电生理和透射电镜进行组织形态学检查。 结果 (1)有髓轴突数 :1周群中 ,末梢部较对照部显著减少 (P <0 .0 1) ;末梢部中 ,6周群比 1周群显著增加 (P <0 .0 1)。 (2 )有髓轴突直径 :1周群中 ,末梢部较对照部显著减小 (P <0 .0 1) ;末梢部中 ,6周群比 1周群显著增大 (P <0 .0 1)。 (3)有髓轴突面积比率 :1周群中 ,末梢部较对照部显著减小 (P<0 .0 1) ;末梢部中 ,6周群比 1周群显著增大 (P <0 .0 1)。 (4 )肌电图 :处理后 1周与正常相比 ,神经传导速度明显延长 ,延长幅度为 13.2 % ;动作电位幅度明显降低 2 .95倍 (3.7mV)。处理后 6周与正常相比 ,神经传导速度仍然有明显延长 ,延长幅度为 8.3% ;6周后动作电位幅度已经恢复正常。 (5 )透射电镜 :1周群处理部中 ,髓鞘明显分层、增厚而凝固坏死 ,轴浆显著减少 ,雪旺细胞基底膜、神经外膜发生变性。 6周群末梢部中 ,显示多数再生有髓轴突。
刘远禄李邦春苟景跃赵兴吉高劲谋胡建华成天军晏伟张霞廖大清
关键词:坐骨神经损伤神经变性神经再生
己酮可可碱对创伤失血性休克大鼠心血管功能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被引量:6
2020年
目的探讨己酮可可碱(PTX)对液体复苏后创伤失血性休克大鼠心血管功能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30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采用股骨骨折+颈外静脉放血方法构建创伤失血性休克模型,观察和记录各组大鼠在复苏不同阶段心血管参数变化,同时抽血检测各组血细胞比容(Hct)和全血及血浆黏度改变情况。结果经液体复苏后,PTX组大鼠平均动脉压恢复较明显,复苏后360 min恢复到(83.55±2.40)mm Hg,明显高于LR组的(75.53±7.95)mm Hg(P<0.01);复苏后360 min,PTX组大鼠心率恢复到(447±17)次/分钟,接近SS组的(458±9)次/分钟,明显高于LR组的(376±16)次/分钟(P<0.01);大鼠中心静脉压波动明显,复苏后360 min PTX组为(36.13±2.03)cm H2O,明显低于LR组的(48.44±3.09)cm H2O(P<0.001)。经液体复苏后,两组左心室压力最大上升和下降速度均有不同程度回升,PTX组恢复更明显;液体复苏后PTX组大鼠左心室收缩压(LVSP)逐渐恢复至(122.25±2.70)mm Hg,明显高于LR组的(96.08±7.43)mm Hg(P<0.01)。复苏后4.5、6.5 h,PTX组大鼠Hct、全血及血浆黏度均明显低于LR组(P<0.01)。结论PTX对经液体复苏后创伤失血性休克大鼠有一定疗效,可改善心血管功能及血液流变学指标。
成天军丁虹邓志龙
关键词:己酮可可碱出血心血管功能血液流变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