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益民
- 作品数:45 被引量:133H指数:7
-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可脱性球囊闭塞瘘口治疗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失败3例原因分析
- 2005年
- 彭亚宣井岗杨依林王穗暖施益民邵耐远
- 关键词:外伤性可脱性球囊
- 急性创伤性颅内血肿并天幕裂孔疝的治疗及预后被引量:4
- 1999年
- 目的:总结创伤性颅内血肿并天幕裂孔迹的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490例急性创伤性颅内血肿并天幕裂孔疝的临床特点、CT表现、手术、监护及治疗结果。结果:恢复良好118例,中残79例,重残63例,植物生存71例,死亡159例。结论:急性创伤性颅内血肿并天幕裂孔疝的早期诊断、及早手术及神经外科重症监护是提高疗效的关键。加强临床和CT动态观察,力求在天幕裂孔疝前进行手术。临床特点结合CT扫描颅内血肿的类型及基底池的状态为非常有价值的预后预测因素。
- 施益民茅振华刘信基杨依林龚德生
- 关键词:颅内血肿颅脑损伤脑疝预后
- 血管内支架结合电解可脱弹簧圈治疗颅内动脉瘤被引量:7
- 2005年
- 目的总结血管内支架结合电解可脱弹簧圈治疗颅内动脉瘤的初步经验。方法在4例颈内动脉宽颈动脉瘤和1例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假性动脉瘤植入Neuroform支架或冠脉支架覆盖动脉瘤颈,再将微导管通过支架网眼超选入动脉瘤腔填塞电解可脱弹簧圈。结果4例动脉瘤达到致密填塞,1例大部填塞,载瘤动脉通畅,患者均恢复良好。结论血管内支架结合微弹簧圈是治疗颅内宽颈和假性动脉瘤的有效方法。
- 彭亚宣井岗杨伊林王穗暖施益民夏锡伟周建军朱荣兴
- 关键词:血管内支架电解可脱弹簧圈颅内动脉瘤假性动脉瘤介入治疗
- 主动脉窦瘤破裂的临床诊断与外科治疗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探讨主动脉窦瘤的临床诊断方法与外科治疗策略。方法 31例主动脉窦瘤患者均于气管内插管静脉复合麻醉体外循环下行主动脉窦瘤修补术,合并心脏畸形者同时矫治,包括主动脉瓣成形1例,主动脉瓣置换2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12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5例,右室流出道疏通2例。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随访1月至5年,无复发残余分流,心功能恢复良好。结论主动脉窦瘤破裂一经确诊,需尽早手术,预后良好。对于合并主动脉关闭不全,应同期行主动脉瓣成形或主动脉瓣置换术。
- 施益民严中亚卢中雷虹吴一军孙云朱正艳郑理
- 关键词:主动脉窦瘤破裂心脏畸形外科治疗
- 脑转移瘤中mtp53、二磷酸核苷激酶/nm23-H_1的表达和临床意义被引量:11
- 2000年
- 目的 探讨突变体 p5 3蛋白 (mtp5 3)和二磷酸核苷激酶 (NDPK) /nm2 3 H1在脑转移瘤中的表达和预后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卵白素 生物素复合物 (ABC)法检测mtp5 3和NDPK/nm2 3 H1在 31例脑转移瘤中的表达。结果 31例中 19例 (6 1.3% )mtp5 3、4例 (12 .9% )NDPK/nm2 3 H1表达阳性细胞。mtp5 3与NDPK/nm2 3 H1表达呈负相关。mtp5 3阳性、NDPK/nm2 3 H1阴性组生存时间显著短于mtp5 3阴性、NDPK/nm2 3 H1阳性组。结论 mtp5 3和NDPK/nm2 3 H1在脑转移瘤中的表达呈负相关 ,mtp5 3和NDPK/nm2 3 H1可作为判断脑转移瘤预后的客观指标。
- 施益民鲁常青陈同钰龚德生谈敏
- 关键词:脑转移瘤MTP53二磷酸核苷激酶NM23-H1
- 简易经额部入路定向穿刺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初步经验被引量:19
- 2015年
- 高血压脑出血是一种高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的疾病,基底节区是该病最好发的部位,占60%~65%[1]。由于基底节区出血位置深、毗邻重要结构,常规开颅手术不可避免对正常脑组织有一定影响,血肿穿刺抽吸引流术因其微创的特点为越来越多的神经外科医生所接受。立体定向和神经导航辅助穿刺血肿准确性虽高,但需要术前重新进行头颅CT定位扫描,对于不能配合的患者难以完成,也不适合夜间急诊手术。为此,我们根据立体定向的原理,摸索出一种简易的定向穿刺技术并应用于22例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效果良好,现将治疗体会总结如下。
- 官卫杨常春刘春波叶云马涛秦华平周建军施益民
- 关键词:基底节区脑出血穿刺术高血压脑出血脑出血患者入路
- 丹参多酚酸盐缺血脑保护作用机制的研究
- 张一王强杨常春夏锡伟施益民杨伊林
- 重型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硬脑膜下积液被引量:9
- 2012年
-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行去骨瓣减压术后硬脑膜下积液的临床特点及意义。方法对行去大骨瓣减压术的31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通过动态CT观察硬脑膜下积液的发生、发展及演变过程。结果硬脑膜下积液通常在去骨瓣减压术后2周内出现,硬脑膜下积液的部位多变,额颞顶部多见。积液不导致患者原有意识恶化或出现新增神经病学症状,且最终均能消退;有明显占位效应的积液在消退时患者常发展为严重脑积水。结论重型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硬脑膜下积液的形成是疾病发展过程中的一种代偿机制,针对积液本身不需要特殊治疗;有占位效应的硬脑膜下积液常预示严重脑积水的形成。
- 官卫施益民周建军杨常春董博毛宇敏秦华平马涛王穗暖杨伊林
- 关键词:硬脑膜下积液去骨瓣减压术脑积水
- 利用Affymetrix芯片筛选全脑缺血大鼠海马差异表达基因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 筛选出全脑缺血大鼠海马差异表达基因.方法 建立大鼠体外循环模型,并将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对照组(n=3),建立体外循环5min后取大鼠海马组织;实验组(n=3),停循环全脑缺血5 min后取大鼠海马组织.采用Affymetrix大鼠全基因组芯片检测两组大鼠海马基因表达的变化,获取差异表达基因.结果 筛选出差异表达基因共55个(上调30个,下调25个),其中28个基因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筛选出的全脑缺血大鼠海马差异表达基因对阐明全脑缺血性损伤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有重要意义.
- 秦华平张菊华杨伊林施益民周建军官卫江基尧
- 关键词:脑缺血基因芯片差异表达基因
- 泮托拉唑预防急性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应激性溃疡的效果观察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 探讨泮托拉唑对急性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应激性溃疡的预防作用。方法 选取2011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62例,随机分为西咪替丁组和泮托拉唑组,各81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吸氧、脱水降颅压、控制血压、营养脑细胞、防治感染、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支持治疗,需要留置胃管患者,予持续胃肠减压。西咪替丁组在此基础上,加以西咪替丁预防应激性溃疡,泮托拉唑组在此基础上,加以泮托拉唑预防应激性溃疡。比较两组治疗后胃酸p H值的变化和应激性溃疡的发生率。结果 用药后西咪替丁组和泮托拉唑组胃液p H值均较入院时显著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泮托拉唑组胃液p H值在进食前后较西咪替丁组更为稳定,泮托拉唑组应激性溃疡的发生率较西咪替丁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 泮托拉唑能够持久抑制胃酸分泌,升高胃酸PH值,保护胃黏膜,可以预防急性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应激性溃疡的发生率。
- 秦华平马涛杨常春周建军施益民
- 关键词:泮托拉唑急性重型颅脑损伤应激性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