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信
- 作品数:51 被引量:638H指数:10
- 供职机构:宏观经济研究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重点课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医药卫生政治法律更多>>
- 发挥好政府和企业合力 提升企业降本增效获得感
- 2017年
- 实体经济是经济发展的根基。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则是帮助实体经济企业轻装上阵、提升实体经济竞争力的一项长短兼顾、标本兼治的重要举措。2015年,中央提出开展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行动,当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了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工作任务。2016年,尤其是《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工作方案》(国发[2016]48号)发布以来,
- 易信
- 关键词:降本增效好政府实体经济经济竞争力经济发展
- 正确处理好守正与创新的关系
- 2023年
-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从事的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颠覆性错误,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我们要深刻理解守正创新的丰富内涵和辩证关系,在守正创新中加快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正确理解守正创新的丰富内涵和重大意义守正,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动摇,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动摇。
- 郭春丽张铭慎易信
-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辩证关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 如何理解和把握第二个百年目标
- 2019年
- 本文从时代特征、全球视野和中国特色三个维度,按照与"世"俱进,动态把握"富强";立足国情,求是把握"民主";传承创新,"三自"把握"文明";公正包容,人本把握"和谐";天人共生,永续把握"美丽"的思路,创新理解、精准把握中国发展第二个百年目标。以人均GDP翻两番,建立世界科技创新强国,走后信息化引领后工业化、后工业化支撑后信息化的新型后工业化道路,国防军队力量壮大,国际话语权增强等为重点,大力提升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以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增强社会主义文化软实力为路径,大力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中华文明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以培育橄榄型社会结构、城乡居民共同富裕等为抓手,大力提升社会和谐度与全体人民福祉。
- 郭春丽易信
- 关键词:富强民主文明
- “十四五”时期我国跨过高收入国家门槛预测及风险应对被引量:4
- 2020年
- 从全球经济增长长周期考察,2025年高收入国家门槛将提高到人均GDP约14 100美元。对2035年前我国潜在经济增长率和人民币汇率升值的情景分析表明,"十四五"时期末我国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是大概率事件。但不容忽视的是,外部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因素错综复杂,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和经济金融风险可能反弹,将给"十四五"时期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带来风险和挑战。应主动创造于我有利的发展环境,加快体制改革和技术创新,努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充分挖掘经济增长潜力,积极防范化解经济金融风险,确保"十四五"时期顺利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
- 郭春丽易信
- 关键词:经济增长
- 用改革和创新的办法推进新老动能加快转换
- 2018年
- 截至2017年前三季度,新动能的成长速度显著高于传统动能。由于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持续发酵,新动能的成长基础还不牢靠、老动能转型升级仍有障碍,新老动能接续不畅隐忧仍存,并构成中长期稳增长的不确定性因素。
- 易信
- 关键词:结构性矛盾
- “2050年中等发达国家”收入标准的量化研究——基于长周期趋势外推和随机抽样推断原理的估计被引量:2
- 2017年
- 本文根据全球化、人口变动和技术进步的长周期演变规律,将1951~2050年全球各国经济大体分为三个阶段,并应用长周期趋势外推和统计学中的随机抽样推断原理,将Conference Board世界经济数据库中1951~2015年经济指标数据完整的所有国家随机分成两组,分别以各国1951~2015年、1951~1985年及1985~2015年的GDP、人口和人均GDP年均增速作为基准情景、次情景1、次情景2,据此分两种口径推算出各国2050年的人均GDP,进而得到两组国家的两个统计量——2050年人均GDP上四分位数和排名前半国家的人均GDP均值。通过比较两组样本中以上两个统计量的统计值,将其组合相对稳健情景下的人均GDP均值作为全球2050年时的中等发达国家收入标准。推算出在较低标准、中性标准和较高标准下,2050年中等发达国家人均收入标准分别约为35000美元、40000美元和45000美元。
- 杜秦川易信马琳
- 2021年消费形势分析与2022年展望被引量:1
- 2022年
- 2021年消费持续缓慢恢复,同时在品类、群体、区域间的分化也较为明显,预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全年增长12%,两年平均增长3.7%。展望2022年,宏观经济稳定增长、疫情冲击削弱、促消费政策落地见效等,将促进消费加快复苏,但也面临就业形势严峻、供给约束、物价上涨压力等不利因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有望实现6%-8%的增速。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以汽车、家电等重点消费领域为抓手稳住消费基本盘,积极保就业、稳收入、挖潜力,夯实消费长远根基,培育消费增长新动力。
- 李清彬姜雪姚晓明易信
- “双碳”目标下的中国经济增长:影响机制、趋势特征及对策建议被引量:16
- 2022年
- 碳达峰目标和碳中和愿景通过改变劳动力、资本等要素投入和技术创新、资源要素配置等全要素生产率等两大机制、三条途径影响中长期经济增长。碳达峰时间过早对经济增长带来较大约束碳达峰节奏和方式也会影响经济增长速度和结果。应统筹好碳减排和稳增长之间的关系,把握好减碳降碳节奏和力度,先立后破,加快优化能源结构,降低能源消费强度和碳排放强度,加快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应用和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充分挖掘经济增长潜力,推动技术结构、产业结构、经济结构、能源结构深层次系统性变革,在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和高质量发展中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 郭春丽易信
- 关键词:经济增长
- 谨防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差距拉大
- 2016年
- 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加快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缩小其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的差距,是“十三五”时期建设新型城镇化的重要目标和任务。在推进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受财税激励不到位、法律法规不配套、政策协调机制不完善等体制和政策制约,已出现户籍在农村、定居在城市的现象,存在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差距拉大风险。
- 易信
- 关键词:城镇化率常住人口户籍人口政策协调机制法律法规市民化
- “城中村”改造:挑战与出路
- 2014年
- 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借助城市化和工业化双引擎的推动,中国在经济社会建设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伴随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进一步向前推进,中国经济发展受土地等资源约束的问题日益凸显。在中国现行城乡二元土地制度背景下,从村集体征收农业用地转非农用地,成为当前解决土地资源受限问题的主要方式。中国城市化初期,作为土地征收方的政府,出于降低土地征收成本的考虑,往往绕开村民宅基地征收农业用地,从而渐渐形成了一些被城市包围的“城中村”。
- 易信
- 关键词:中国城市化土地征收农业用地经济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