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永惠
- 作品数:9 被引量:248H指数:8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高分辨率CT对诊断颞骨骨折的价值(附50例报告)被引量:7
- 1996年
- 目的:对高分辨率CT诊断颞骨骨折的作用进行评价。材料和方法:对50例颞骨外伤,临床有耳出血、脑脊液漏、面神经麻痹或感觉性耳聋的患者均行高分辨率CT横断及冠状面扫描,1例同时行矢状面扫描。结果:发现乳突、鼓室部骨折40例,外耳道骨折8例,听骨脱位18例,面神经管骨折17例,骨迷路骨折6例,内耳道底骨折3例,累及前庭导水管及颈静脉孔各3例。结论:高分辨率CT能确定骨折部位,并显示软组织变化,如中耳出血及脑脊液漏。高分辨率CT可为诊断颞骨外伤提供可靠依据。
- 刘中林杜兴亚兰宝森曲永惠邹昕
- 关键词:颞骨骨折骨折CT
- 颞骨肿块的影像学研究被引量:16
- 2003年
- 目的 研究颞骨肿块的CT、MRI和DSA表现及其临床价值。方法 对照分析 2 1例颞骨肿块的CT、MRI和DSA表现与手术病理表现。结果 5例颈静脉球瘤均显示“椒盐征”和肿瘤明显染色。 3例鼓室球瘤表现为鼓室内明显强化的软组织影和肿瘤明显染色。 4例内淋巴囊肿瘤CT表现为岩骨迷路后前庭水管区和中内耳软组织肿块及骨质破坏 ,MRI表现为“椒盐征” ,T1WI示肿块边缘有环形高信号影 ,DSA示 3例内淋巴囊腺样囊性癌明显染色。 4例外中耳鳞癌CT表现为不规则软组织肿块以及中外耳广泛骨质破坏 ,1例DSA表现有肿瘤染色。 2例软骨肉瘤CT表现为含有点片状钙化的软组织肿瘤 ,1例肿瘤周边可见高密度环。 2例鼻咽癌侵犯中内耳 ,表现为岩部、鼓室、乳突和颈静脉窝不规则肿块和骨质破坏。 1例嗜酸性肉芽肿CT表现为岩部、鼓室不规则肿块和骨质破坏。结论 CT和MRI清楚显示肿块的形态、范围和内部结构 ,能准确定位 ,CT、MRI和DSA结合有助于肿块的定性诊断 。
- 鲜军舫王振常梁熙虹燕飞曲永惠郑军刘中林赵啸天张燕明
- 关键词:肿块颞骨骨质破坏鼓室DSA表现
- 89例鼻腔及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CT检查的价值被引量:9
- 1998年
- 目的:评价CT对鼻腔及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对89例经临床诊断为鼻腔及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患者均行横断及冠状位鼻窦CT扫描。结果:本组病例CT扫描均可见鼻腔、鼻窦内占位病变,经组织学证实为内翻性乳头状瘤。结论:CT扫描检查对准确估计病变程度、范围。
- 曲永惠邹昕李博颐王振常鲜军舫
- 关键词:鼻肿瘤乳头状瘤CT
- 骨化性迷路炎的CT和MRI表现被引量:13
- 2003年
- 目的 探讨骨化性迷路炎的HRCT和MRI表现。资料与方法 对 9例 14耳骨化性迷路炎进行回顾性分析 ,9例均行HRCT扫描 ,其中 6例行MRI检查。结果 14耳HRCT表现为迷路内部分或全部结构密度增高 ,其中13耳累及耳蜗 ,6耳累及半规管 ,9耳蜗窗区受累 ,4耳前庭窗受累 ,2耳前庭骨化 ,2耳耳蜗水管区骨质明显硬化。 6例 8耳MRI各序列表现为 4耳耳蜗膜迷路变形 ,4耳内耳膜迷路全部未显示 ;2例 2耳行增强扫描病变无强化。结论 HRCT和MRI相结合能够对骨化性迷路炎做出正确诊断。
- 曲永惠满风媛鲜军舫刘中林杨本涛王振常
- 关键词:CTMRI磁共振成像病因病理
- 高分辨率CT对鼻区复合骨折的诊断价值(附50例分析)被引量:134
- 1998年
-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CT(HRCT)对鼻区外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50例鼻区复合骨折患者行HRCT检查,层厚2mm,鼻区靶扫描,骨算法重建成像。结果50例鼻区复合骨折中均有鼻骨骨折,伴发上颌骨额突骨折43例,泪骨骨折29例,额骨鼻部骨折16例,眶壁骨折24例;伴发鼻颌缝分离错位36例,鼻额缝分离14例,泪颌缝分离18例,鼻骨间缝分离9例,额颌缝分离10例。结论HRCT检查能细致地显示鼻区部骨结构,对鼻区复合性骨折的部位、程度及伴发改变观察全面、准确,是具有重要临床价值的检查方法。
- 曲永惠王振常鲜军舫邹昕
- 关键词:鼻骨骨折CT
- 颅底骨折的高分辨率CT诊断被引量:22
- 2004年
- 目的 应用高分辨率CT技术以提高颅底骨折的诊断水平。方法 对66例CT检查确诊为颅底骨折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例为单纯颅底骨折,60例伴发鼻腔鼻窦、眼眶或颅盖骨折。前颅窝底骨折53例,其中筛板部骨折37例,眶上壁骨折34例,蝶骨小翼骨折32例。中颅窝底骨折48例,其中视神经管骨折31例,蝶骨体骨折27例,蝶骨大翼骨折25例,圆孔骨折15例,翼管骨折4例。后颅窝底骨折7例,其中岩部骨折4例,乳突部骨折5例,枕骨斜坡骨折2例。结论 颅底骨折为外科急诊中的常见病,高分辨率CT技术是目前确断颅底骨折的有效方法。
- 满凤媛王振常曲永惠粱熙虹鲜军舫
- 关键词:颅底骨折高分辨率CTCT检查
- 鼻窦粘液囊肿的CT和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被引量:24
- 1999年
- 目的研究副窦粘液囊肿的CT和MRI表现,并探讨其鉴别鼻窦粘液囊肿与肿瘤的价值。方法CT检查22例患者含37个粘液囊肿,其中10例含14个粘液囊肿同时行MRI检查,结合手术对照分析了粘液囊肿的CT和MRI表现。结果19个粘液囊肿发生在筛窦,9个在额窦,5个在蝶窦,4个在上颌窦。CT表现:37个粘液囊肿均有不同程度的窦腔膨大骨壁变薄,轮廓光滑,24个粘液囊肿窦壁骨质吸收缺损,粘液囊肿突入到邻近结构内;26个粘液囊肿CT表现为低密度(与面部肌肉密度相比),6个为等密度,5个为高密度;12例行CT增强扫描,7例显示囊肿周边粘膜环形强化而中央无强化。MRI表现:在14个粘液囊肿中8个表现为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3个T1WI和T2WI均为低信号,2个T1WI和T2WI均为高信号,1个为T1WI高信号、T2WI低信号;8例行MRI增强扫描均显示囊肿周边粘膜环形强化而中央无强化。结论CT和MRI结合既能准确显示骨质改变又能显示其影像特征性表现,对于粘液囊肿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的作用。
- 鲜军舫燕飞王振常田其昌曲永惠梁熙虹兰宝森
- 关键词:鼻窦疾病粘液囊肿CT磁共振成像
- 眼眶淋巴管瘤的CT和MRI表现被引量:14
- 2000年
- 目的研究眼眶淋巴管瘤的CT和MRI表现,提高术前诊断正确率。方法对照手术病理表现,分析23例淋巴管瘤的影像学表现。17例行CT扫描,12例行MR扫描。结果6例为局限性淋巴管瘤,呈椭圆形;17例为弥漫性淋巴管瘤,表现为不规则肿块,但边界清楚,其中10例肿块同时累及眼睑和眼眶。CT表现:8例呈等密度(与眼外肌密度相比);9例呈混杂密度,其中5例肿瘤内有高密度。13例行增强扫描,11例显示不均匀强化;2例不强化。MRI表现:7例呈T1、较长T2信号影(与眼外肌信号相比),信号均匀;5例呈混杂信号,其中4例有信号流空影。10例增强扫描显示9例肿块不均匀强化,1例肿瘤全部均匀强化。结论CT和MRI,尤其是MRI可较准确地显示淋巴管瘤的部位、形态、内部结构,以及其他特征性表现,并能较准确地定位和定性。
- 梁熙虹鲜军舫王振常田其昌燕飞安裕志李彬曲永惠
- 关键词:眶肿瘤淋巴管瘤CT磁共振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