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孕产
  • 6篇孕产妇
  • 6篇产妇
  • 4篇保健
  • 2篇孕产妇保健
  • 2篇妊娠
  • 2篇阻断
  • 2篇流动人口
  • 2篇流动人口孕产...
  • 2篇母婴
  • 2篇母婴阻断
  • 2篇儿童
  • 2篇干预
  • 2篇艾滋病
  • 2篇产妇保健
  • 1篇电子屏幕
  • 1篇学龄
  • 1篇学龄前
  • 1篇学龄前儿童
  • 1篇医院监测

机构

  • 9篇芜湖市疾病预...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皖南医学院
  • 1篇安徽省芜湖市...

作者

  • 10篇曹臻
  • 8篇吴炜林
  • 6篇胡农
  • 6篇芮婷婷
  • 5篇王睿
  • 4篇李娜娜
  • 1篇朱敏
  • 1篇张安慧
  • 1篇程周祥
  • 1篇郝加虎
  • 1篇王娟
  • 1篇陈兴付

传媒

  • 4篇安徽预防医学...
  • 3篇中国妇幼保健
  • 3篇中国妇幼健康...

年份

  • 2篇2017
  • 4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芜湖市2009~2014年孕产妇保健相关指标变化趋势分析被引量:1
2015年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以"儿童,孕产妇,老年人,慢性疾病"为重点人群,面向全体居民提供的最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免费服务项目所需资金由政府承担[l],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中的孕产妇保健服务,即孕产健康系统管理是指从怀孕至产后42d止。
芮婷婷吴炜林曹臻胡农
关键词: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孕产妇
芜湖市24例艾滋病母婴阻断效果分析被引量:1
2015年
艾滋病母婴传播是指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妇女在怀孕、分娩和产后哺乳等过程中将艾滋病病毒传染给胎儿或婴儿,导致胎儿或婴儿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传播方式。对于婴儿和儿童来说,母婴传播是感染HIV的主要方式,据资料统计,全世界每年因产期感染HIV的婴幼儿超过50万,芜湖市2007年发现第1例艾滋病感染孕妇,2009年起全面启动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项目,截止2014年芜湖市共发现HIV感染孕产妇24例。现将芜湖市跟踪管理的24例艾滋病病毒感染合并妊娠个案综合干预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
芮婷婷吴炜林曹臻胡农李娜娜
关键词:HIV孕产妇母婴阻断
芜湖市流动人口孕产妇保健知识知晓和服务利用情况调查被引量:9
2016年
目的了解流动人口孕产妇保健知识知晓和服务利用现状,分析影响其接受保健服务的重要因素,制定适合流动人口孕产妇的健康教育模式。方法以补领手册科室为调查现场,通过匿名的方式对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社会人口学特征、孕期及妊娠情况、保健知识知晓及服务利用情况等。结果 1 098名调查对象平均年龄(26.90±5.49)岁,户籍为外市农村者占79.0%,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者占57.5%,无业者占39.1%,分娩费用为自费者占80.1%,孕期未服用叶酸者占34.8%,24.0%不知道孕期需定期产检5次及以上,70.8%不知道产后检查,77.6%的孕产妇保健知识来源于参加孕妇学校或医务人员的指导,59.0%来源于网络、杂志等传媒。结论流动人口孕产妇流动性大,文化水平相对较低,需多部门合作,关怀流动人口孕产妇,提高保健知识知晓率和服务利用率。
曹臻王睿吴炜林胡农芮婷婷李娜娜
关键词:流动人口孕产妇保健手册
芜湖市免费婚前医学检查疾病检出状况分析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通过对芜湖市近5年免费婚检数据的分析,总结现阶段婚检的成效及存在问题,为进一步提高婚检质量提供科学依据和干预措施。方法对芜湖市2009至2013年婚前医学检查表、妇幼卫生年报和民生工程报表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9至2013年,婚检查出患有各类疾病者14562例,检出率占6.87%,其中内科系统疾病检出率最高(43.46%),有关精神病最低(0.20%),检出率比较有显著差异(X^2=6 337.55,P<0.01)。对婚育有影响的疾病患者共5448人,占实检的2.57%,其中尊重受检者意愿最高,占80.12%,不宜生育最低,占0.44%,影响婚育疾病检出率每年增高趋势有统计学意义(趋势X^2=2 565.69,P<0.01)。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共检测182035人,确诊HIV阳性19例,阳性率0.01%;男7例,女12例,男女HIV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32,P>0.05)。结论芜湖市婚前医学检查率逐年上升,婚检疾病检出率不断提高,尽早发现育龄男女HIV感染情况,采取咨询和干预,能有效降低HIV母婴传播率,对于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有重要的意义。
吴炜林曹臻王睿芮婷婷胡农
关键词:免费婚检婚检率疾病检出率干预措施
芜湖市经开区715名儿童饮食行为调查分析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了解芜湖市经开区6岁以下儿童饮食行为情况,为制定干预和预防措施提供参考。方法选取经开区3个计划免疫接种点,利用自行设计问卷对6岁以下儿童开展饮食行为调查。结果调查715名儿童中,537名儿童存在饮食行为问题,总检出率为75.10%,儿童饮食行为问题检出率由0~2岁组68.09%上升至4~6岁组79.47%(χ2趋势=9.853,P<0.001)。"不良进食习惯"检出率最高,为57.20%,其次为"胃口差"(53.85%),偏食挑食(38.04%),害怕进食(16.22%)。儿童家长喂养行为问题在不同年龄组均不同程度存在。结论芜湖市经开区6岁以下儿童饮食行为问题不容乐观,应建立综合防控机制,帮助儿童从小养成好的饮食行为和习惯,促进儿童身心健康。
朱敏陈兴付曹臻
关键词:饮食行为儿童儿童保健
芜湖市2005至2014年孕产妇死亡监测分析及干预探讨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通过分析芜湖市近10年中孕产妇死亡情况,找出死亡原因及变化趋势,探讨进一步的工作思路。方法对芜湖市9个县区2005至2014年孕产妇死亡监测报表、报告卡、调查附卷和评审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5至2014年芜湖市孕产妇共死亡35例,前5年(2005至2009年)平均死亡率(22.76/10万)较后5年(2010至2014年)平均死亡率(9.64/10万)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59,P<0.05)。死因构成比前5年产科出血为首(42.86%),后5年妊娠合并心脏病为首(28.57%)。评审结果可避免死亡33例(94.29%),不可避免死亡2例(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7.46,P<0.05)。结论芜湖市近10年孕产妇死亡率呈下降趋势,农村下降更为明显;产科质量逐年提高,首位死因从产科出血转为妊娠合并心脏病;加强对危重孕产妇医院监测是进一步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重要措施。
吴炜林王睿王娟曹臻李娜娜
关键词:孕产妇死亡率
艾滋病感染孕产妇15例母婴阻断综合干预措施探讨被引量:8
2014年
目的分析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阳性孕产妇感染现状,探讨艾滋病母婴阻断综合干预措施。方法对2007年4月至2013年4月芜湖市随访管理的15例艾滋病感染孕产妇个案表、孕产期检查结果、阻断用药和婴儿随访个案表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5例HIV阳性孕产妇均接受母婴阻断咨询干预,选择终止妊娠6例,占40.0%;选择继续妊娠9例,占60.0%。9例婴儿存活率和人工喂养率均100.0%,其中7例满18个月艾滋病抗体检测结果为阴性,7例随访已结案的阻断成功率为100.0%;2例未满12个月仍在随访中。丈夫检测HIV阳性3例,占20.0%;阴性10例,占66.7%,未检测2例,占13.3%。孕产妇本次妊娠在医院人流、引产或分娩时受到歧视6例,占40.0%。结论外来妇女筛查、婚检和产检HIV筛查能尽早发现HIV阳性孕产妇,良好的沟通和关怀是随访管理的关键,采取孕产期综合干预措施能有效降低艾滋病母婴传播发生率。
吴炜林程周祥王睿曹臻芮婷婷胡农
关键词:艾滋病妊娠母婴阻断随访歧视
芜湖市流动人口孕产妇未建立《孕产妇保健手册》相关因素分析
2016年
孕产妇系统管理率(以下简称系管率)作为《芜湖市妇女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中主要指标之一,要求在2015年达到88%。2014年芜湖市《孕产妇保健和健康情况年报表》中系管率为82.41%,距离目标尚有差距。
吴炜林王睿曹臻胡农芮婷婷李娜娜
关键词:孕产妇妇幼保健流动人口
芜湖市南陵县危重孕产妇医院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了解孕产妇妊娠合并症与并发症情况,探索其相关影响因素,为改善产科质量和提高妇幼保健服务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的监测方法,床位医生和县保健所人员收集入院孕产妇相关信息及网络直报的录入。调查内容包括孕产妇的个人信息、妊娠终止与合并症或并发症、抢救措施与抢救过程等。结果:2 281例孕产妇平均年龄为(25.9±4.6)岁,84.3%的孕产妇受教育程度在初中及以下,剖宫产率为53.5%;妊娠合并症或并发症的发生率随年龄的增大、妊娠次数的增加而升高,选择剖宫产的孕产妇合并症或并发症发生率较选择阴道分娩高,经χ2检验,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合并症或并发症前3位疾病病种依次是贫血(19.99%)、高血压类疾病(1.58%)和产科出血(1.32%)。结论:本市需制定有效措施改善产科质量,降低剖宫产率,同时加强孕产妇保健服务水平,针对青少年应加强性教育,减少妊娠合并症与并发症的发生。
吴炜林曹臻
关键词:危重孕产妇剖宫产率
学龄前儿童视屏暴露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调查被引量:39
2017年
目的了解芜湖市弋江区学龄前儿童电子视屏接触状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为制定学龄前儿童预防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通过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弋江区1 911名在园学龄前儿童开展电子屏幕接触状况调查。结果学龄前儿童平均每日电子屏幕接触时间为(2.45±1.85)h,每日平均视屏暴露时间2 h及以上的儿童占52.07%,不同类型视屏每天平均接触时间从高到低依次为电视(1.61±1.12)h、手机(0.35±0.57)h、平板(0.28±0.67)h及电脑(0.14±0.42)h;多因素分析显示,女童(OR=0.789)、妈妈年龄40岁及以上(OR=0.478)及妈妈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上(OR=0.652)是学龄前儿童电子屏幕接触暴露过度的保护性因素。结论学龄前儿童电子屏幕接触现象普遍,预防干预措施的制定与实施应考虑母亲的年龄及文化程度特征。
朱敏张安慧曹臻李永霞陶芳彪郝加虎
关键词:电子屏幕学龄前儿童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