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云帅

作品数:29 被引量:167H指数:7
供职机构:天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6篇天文地球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0篇北缘
  • 10篇变质
  • 10篇柴北缘
  • 7篇深熔作用
  • 7篇变质演化
  • 6篇岩石
  • 5篇榴辉岩
  • 5篇辉岩
  • 4篇定年
  • 4篇岩石学
  • 4篇原岩
  • 4篇折返
  • 4篇折返过程
  • 4篇深俯冲
  • 4篇石榴橄榄岩
  • 4篇橄榄岩
  • 4篇锆石
  • 4篇麻粒
  • 4篇麻粒岩
  • 4篇俯冲

机构

  • 23篇中国地质科学...
  • 15篇天津大学
  • 8篇中国地质大学...
  • 5篇中国海洋大学
  • 4篇山西大同大学
  • 3篇北京大学
  • 3篇中国地震局
  • 2篇吉林大学
  • 1篇成都理工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天津商业大学
  • 1篇长江三峡勘测...
  • 1篇应急管理部国...

作者

  • 29篇李云帅
  • 19篇张建新
  • 10篇于胜尧
  • 6篇毛小红
  • 4篇宫江华
  • 3篇崔美慧
  • 3篇孟繁聪
  • 3篇喻星星
  • 3篇贾丽辉
  • 2篇孙德有
  • 2篇李晓东
  • 2篇林宜慧
  • 2篇刘静
  • 1篇沈传波
  • 1篇徐延平
  • 1篇李三忠
  • 1篇王子君
  • 1篇刘静
  • 1篇王焱
  • 1篇李胜荣

传媒

  • 7篇岩石学报
  • 4篇地质学报
  • 3篇岩石矿物学杂...
  • 2篇高教学刊
  • 2篇2014年中...
  • 1篇地震地质
  • 1篇地球科学进展
  • 1篇中国科学:地...
  • 1篇地球科学
  • 1篇2013年全...

年份

  • 3篇2024
  • 2篇2023
  • 2篇2022
  • 4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8篇2014
  • 4篇2013
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青藏高原北部原特提斯造山系:祁连-柴北缘岩石构造单元再划分及几个争议科学问题讨论被引量:1
2023年
青藏高原北部被认为是原特提斯洋闭合所形成的早古生代造山系,其中原特提斯洋演化的物质记录主要分布在东昆仑北部、西昆仑北部、阿尔金、祁连、柴北缘等,以出露典型的新元古代晚期-早古生代蛇绿岩、弧岩浆岩、俯冲增生杂岩、高压-超高压变质带等地质体为特征,并夹有前寒武纪微大陆块体。通过近20余年的研究,青藏高原北部早古生代造山系的研究取得了一些重要进展和基本共识,认为其经历了从原特提斯洋的开启、大洋俯冲增生、闭合到大陆俯冲碰撞造山的过程。然而,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一些新的科学问题不断涌现,有的问题显得更加突出。本文通过横穿青藏高原东北部祁连-柴北缘造山带的两条地质廊带的解剖,对与原特提洋演化有关的岩石构造单元进行了重新划分;结合一些新发表的研究资料,梳理出青藏高原北部原特提斯造山系的研究新进展,并探讨了几个关键科学问题:(1)青藏高原北部与原特提斯洋演化有关的缝合带有几条?相关的问题是有几个原特提斯分支洋盆?(2)原特提斯洋的俯冲极性如何?单一向北、单一向南还是双向俯冲?(3)原特提斯洋中微陆块的性质和起源如何?虽然多数学者认为这些块体起源于冈瓦纳大陆,但何时从冈瓦纳大陆分离仍有很大争议,起源于冈瓦纳大陆哪一部位也难以确定。(4)原特提斯洋的开启、初始俯冲和闭合时限如何?(5)早古生代造山系是连续俯冲增生造山还是多陆块(弧)的碰撞造山的结果?(6)原特提斯洋与古特提斯洋和古亚洲洋的关系如何?
张建新于胜尧李云帅毛小红滕霞武亚威郭祺
课程思政在地理专业实践教学中的探索与运用——以天津大学地理科学为例被引量:6
2021年
加强课程思政建设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在地理科学专业实践教学中强化“课程思政”,不仅能够有效解决地理科学专业“培养什么人和为谁培养人”的问题,而且能够让学生在实践中增长智慧,在艰苦奋斗中锤炼意志品质。文章通过优化完善课程思政体系整体设计,深入挖掘地理专业实践教学中的思政元素资源,并结合天津大学地理科学专业进行实际案例分析,力求探索提高地理专业实践教学课程思政建设成效的有效途径。
李云帅李晓东郎赟超郝倩徐延平赵剑博
关键词:实践教学地理科学
南阿尔金巴什瓦克石榴橄榄岩的变质演化
南阿尔金巴什瓦克地区石榴橄榄岩在空间上呈透镜体状与高压基性麻粒岩和含石榴子石长英质片麻岩伴生.基于矿物共生组合关系和变质反应结构特征,并结合矿物化学详细分析以及温压条件的估算,本文将该区石榴橄榄岩的变质演化划分为3个阶段...
李云帅张建新李胜荣于胜尧
关键词:岩石学石榴橄榄岩变质演化
西秦岭造山带北部早古生代麻粒岩相变质作用及深熔作用:锆石和独居石U-Pb年代学的制约被引量:12
2017年
西秦岭造山带北部的秦岭杂岩中新识别出麻粒岩相岩石,它们由角闪二辉麻粒岩和石榴夕线黑云片麻岩组成,并具有强烈的混合岩化特征.本文选择3个麻粒岩相岩石和1个深熔浅色体样品进行SHRIMP、LA-ICPMS锆石和独居石的U-Pb年代学分析,一个麻粒岩相变泥质岩样品中的锆石给出了加权平均年龄为(430±4)Ma(MSWD=0.88),另一个麻粒岩相变泥质岩的独居石给出了(433±4)Ma(MSWD=0.27)的加权平均年龄,两者在误差范围内一致,结合岩相学观察及锆石特征,认为其代表了变泥质岩麻粒岩相变质时代;角闪二辉麻粒岩中的变质锆石分别给出了(424±3)Ma(MSWD=0.45)和(402±3)Ma(MSWD=1.4)的2个加权平均年龄值,结合岩相学特征,认为前者代表麻粒岩相的变质年龄,而后者可能为麻粒岩相变质作用之后的退变质作用改造的时代;混合岩中浅色体中的锆石给出了(426±2)Ma(MSWD=0.3)加权平均年龄,代表了深熔脉体的结晶年龄.因此,与东秦岭造山带相似,西秦岭造山带北部同样记录了早古生代晚期麻粒岩相变质作用及深熔作用,其形成于商丹洋向北俯冲的岩浆弧背景还是与早古生代的碰撞造山有关仍需进一步确定.
毛小红张建新于胜尧李云帅李云帅喻星星
关键词:西秦岭麻粒岩混合岩变质作用早古生代
北祁连清水沟红帘石变硅质岩矿物学、原岩特征及地质意义
2024年
北祁连早古生代大洋俯冲带以发育早古生代的蛇绿(混杂)岩带及高压低温变质带为特征。在清水沟高压低温混杂岩片中出露蛇纹岩以及榴辉岩、蓝片岩、红帘石硅质岩和多硅白云母石英片岩等典型高压低温变质岩石。本文对北祁连清水沟含红帘石的变硅质岩进行了详细的岩相学、矿物化学及地球化学分析,发现该岩石主要由石英、多硅白云母、红帘石、石榴子石、蓝闪石、单斜辉石以及砷硅锰矿、赤铁矿等矿物组成,结合矿物化学及围岩变质条件,推测该岩石可能也经历了高压低温榴辉岩相变质作用。全岩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北祁连清水沟含红帘石变硅质岩的原岩为远洋环境沉积的含泥硅质岩,由于热液活动的参与,使得Fe、Mn富集沉积,进而与大陆活动边缘或大陆岛弧物质被卷入到俯冲带中,共同经历了高压低温变质作用。变硅质岩中红帘石、砷硅锰矿以及石榴子石中大量的赤铁矿包裹体表明该岩石形成于高氧逸度条件,而石榴子石中的Fe3+从核部到边部的降低趋势,也表明俯冲变质过程中氧逸度的变化,这一过程释放的氧所形成的流体对于探究岩石圈地幔氧逸度变化、岛弧岩浆生成以及俯冲带氧循环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郭晶张建新李云帅武亚威李国倩周开郭祺毛小红
关键词:北祁连
西秦岭天水地区志留纪利桥花岗岩的岩石成因——来自地球化学和锆石U-Pb年代学与Hf同位素的约束
2024年
花岗岩在探讨大陆地壳生长与演化、造山带的形成及地球动力学演化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西秦岭天水地区利桥花岗岩主要由斜长石、石英、钾长石和黑云母等矿物组成,锆石U-Pb年代学表明岩体结晶年龄为439±3 Ma。利桥花岗岩具有高硅、富碱的特征,其铝饱和指数A/CNK值介于1.01~1.16之间,属于弱过铝质高钾钙碱性-钙碱性花岗岩。利桥花岗岩富集K、Ba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和La、Ce等轻稀土元素,亏损Nb、Ta和Ti等高场强元素,显示具有俯冲带岛弧岩浆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利桥花岗岩具有较低的Mg#值(25~41),且La/Yb-La、La/Sm-La图解显示该花岗岩在形成明显与部分熔融作用相关,此外岩体中的镁铁质微粒包体和正的锆石εHf(t)值,表明这些花岗岩在形成过程中有幔源物质的贡献。结合区域地质背景,我们认为利桥花岗岩是弧-陆碰撞前俯冲洋壳中先存的基性岩或新生地壳发生部分熔融所致,当然也不排除其为大陆边缘弧增厚下地壳部分熔融的产物。
李国倩周开李云帅张建新武亚威郭祺毛小红
关键词:锆石U-PB年代学HF同位素花岗岩西秦岭
同震地表破裂的位移测量与弥散变形分析——以2021年青海玛多M_(W)7.4地震为例被引量:3
2022年
同震位移作为量化地震破裂特征的基本参数,可为探究断裂活动机制和预测未来地震危险性提供重要的约束条件。尽管大地测量技术能够快速刻画地震在时空上的破裂特征,然而详细的野外实地调查与测量仍然是获得可靠同震位移和提取弥散变形特征最有效的方法。文中以2021年青海玛多M_(W)7.4地震为例,基于无人机正射影像,对破裂带进行了详细的解译,并结合国外震例的研究结果探讨了走滑地震的弥散变形特征及其意义。玛多地震的发震断裂为左旋走滑性质的昆仑山口-江错断裂的东南段,其地表破裂带在西段整体沿山前或山麓地带展布,主要是由挤压鼓包、张剪裂缝和断层陡坎等沿近EW向雁列组合而成的左旋剪切破裂带。结合震前卫星影像,对该破裂带西段较大位移点的鄂陵湖南侧断错车轮印迹线进行了震前和震后的精细填绘与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该段同震变形在主破裂带南侧存在弥散变形现象,重新恢复获得的总左旋位移量约为3.6m,其中主变形位移量约为2.7m,弥散变形量约为0.9m,占主变形位移量的33%。综合分析后认为,弥散变形在走滑型同震破裂带上可能普遍存在,而且往往具有不对称性。新的研究结果指示,在走滑断层的滑动速率研究中,观测点应尽量选在几何结构简单的区段,从而减少弥散变形的影响。
邵延秀刘静刘静王文鑫姚文倩韩龙飞刘志军刘志军王焱王焱李云帅
关键词:同震位移走滑断裂滑动速率
柴北缘HP-UHP变质带多期构造热事件的再厘定:鱼卡地区高压变泥质岩锆石和独居石U-Pb定年被引量:8
2017年
柴北缘高压-超高压变质带西段鱼卡地区变泥质岩中夹有榴辉岩透镜体,已有的研究显示变泥质岩的变质程度也达到了榴辉岩相,并与榴辉岩一起经历了高压-超高压变质作用,是柴北缘曾经历早古生代大陆深俯冲作用的直接证据,也是研究柴北缘大陆深俯冲过程重要的岩石"探针"。本文选择柴北缘西段鱼卡超高压变质单元中的3件蓝晶石榴白云母石英片岩HP变泥质岩样品分别进行了SHRIMP、LA-ICP-MS锆石和原位独居石U-Pb定年。样品Q06-1-2的锆石给出了920±18Ma(MSWD=1.3)的加权平均年龄,其CL图像特征和极低的Th/U比显示其为变质年龄,代表了与罗迪尼亚超大陆碰撞拼合相关的变质事件。样品A03-11-2.2的锆石给出了450±7Ma(MSWD=0.2)的年龄,认为其代表变泥质岩的榴辉岩相变质年龄。样品A03-14-11的薄片原位独居石定年给出了439±8Ma(MSWD=0.072)的加权平均年龄,结合岩相学观察,认为其可能为榴辉岩相峰期之后的早期退变质年龄。这些资料显示柴北缘鱼卡地区早古生代大陆深俯冲的时限为440~450Ma。结合已有研究资料,鱼卡高压变泥质岩记录了新元古代早期和早古生代两期变质事件。
周桂生张建新李云帅于胜尧于胜尧喻星星毛小红
关键词:变泥质岩独居石格林威尔期早古生代
大陆碰撞过程中的巴罗式变质作用及原地深熔作用:以南阿尔金为例被引量:7
2016年
南阿尔金吐拉地区所出露的变质泥质岩和变质基性岩普遍经历了中压麻粒岩相变质作用,其中变泥质岩以出现石榴子石+夕线石+长石+黑云母+石英为特征,而基性麻粒岩则以石榴子石+单斜辉石+紫苏辉石+斜长石+石英为特征,具有典型中压相系的麻粒岩相变质作用矿物组合,即显示“巴罗式”变质作用特征。野外宏观特征显示这套变泥质岩普遍经历了原地深熔作用,并局部发生混合岩化作用。岩相学观察结果显示泥质片麻岩保留了关键的深熔作用显微结构证据:(1)石榴子石内部发育有钾长石、石英和斜长石组成的矿物集合体,可能代表了早期熔体的假象;(2)黑云母颗粒边界发育尖锐的、不规则的微斜长石,而且黑云母边界溶蚀明显,形成锯齿状不规则的边界,指示深熔作用可能与黑云母的分解密切相关,即黑云母可能为深熔作用的主要反应相;(3)石英、斜长石或石榴子石颗粒边界发育圆珠状不规则的钾长石,而且颗粒边界或三联点中尖锐状钾长石与周围矿物的形成较小的二面角,有些甚至相互连通呈网络状,这也与它们继承了熔体结构特征一致;(4)不规则钾长石(或微斜长石)分布在石榴子石和夕线石附近,指示石榴子石和夕线石可能为深熔作用的残留相。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麻粒岩相变质作用和相关深熔作用时代基本一致,主要发生在~450Ma。因此,吐拉地区的中压麻粒岩相变质作用和深熔作用明显要晚于南阿尔金地区榴辉岩和高压麻粒岩的峰期变质时代40—50Myr,而是与榴辉岩折返过程中麻粒岩相叠加变质作用的时代较为接近。但南阿尔金~450Ma的变质作用、深熔作用和岩浆作用是否为独立的构造热事件抑或深俯冲板片折返阶段的产物,这还需要今后进一步的工作验证。
于胜尧张建新李三忠孙德有李云帅彭银彪
关键词:深熔作用
东昆仑榴辉岩的原岩性质
<正>东昆仑榴辉岩位于东昆仑山最东端——昆中断裂与温泉断裂的交汇部位,向西北距都兰县约100km,向东南距温泉约40km(图1),区内主要有元古代白沙河岩群的各类片麻岩,其中含少量规模不等的超基性岩块。石炭-二叠纪甘家组...
孟繁聪崔美慧贾丽辉吴祥珂李云帅冯惠彬
文献传递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