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冬梅

作品数:20 被引量:88H指数:4
供职机构:青岛市市立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青岛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3篇专利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动脉
  • 4篇血管
  • 3篇血性
  • 3篇缺血
  • 2篇蛋白
  • 2篇蛋白原
  • 2篇动脉粥样硬化
  • 2篇血管病
  • 2篇血清
  • 2篇血清TNF-...
  • 2篇影像
  • 2篇影像学
  • 2篇硬化斑块
  • 2篇神经内科
  • 2篇尿酸
  • 2篇尿酸水平
  • 2篇缺血性脑血管
  • 2篇缺血性脑血管...
  • 2篇缺血性脑血管...
  • 2篇粥样硬化斑块

机构

  • 20篇青岛市市立医...
  • 3篇青岛大学医学...
  • 1篇大连医科大学
  • 1篇青岛大学
  • 1篇山东中医药大...
  • 1篇安阳市人民医...

作者

  • 20篇李冬梅
  • 5篇卢幸明
  • 5篇刘玉霞
  • 3篇王鸿雁
  • 3篇韩仲岩
  • 3篇邢成名
  • 3篇王新
  • 2篇宋旭霞
  • 2篇王海峰
  • 2篇邢振华
  • 2篇李军
  • 2篇张维杰
  • 2篇张敏
  • 1篇于新娟
  • 1篇刘敬霞
  • 1篇于谭方
  • 1篇付先军
  • 1篇张丽红
  • 1篇迟琨
  • 1篇李学仲

传媒

  • 7篇中国医刊
  • 4篇山东医药
  • 3篇卒中与神经疾...
  • 1篇青岛大学医学...
  • 1篇中华临床医药...
  • 1篇中华神经医学...

年份

  • 1篇2025
  • 2篇2021
  • 1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2
  • 2篇2011
  • 3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3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21例临床分析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探讨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PRES)临床和影像学变化。方法分析本院2013年6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21例PRES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临床症状主要包括头痛、癫痫、视觉障碍、意识及精神状态改变;致病危险因素包括子痫及先兆子痫13例,高血压脑病5例,尿毒症2例,肺动静脉瘘术后1例。头颅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示以大脑后部白质为主的血管源性水肿,而额叶、基底节、脑干、小脑等部位受累的变异型并不少见。除血管源性水肿外,可伴缺血及出血病灶。结论 PRES病因相对特殊、多样,影像学主要表现为以大脑后部白质为主的血管源性水肿。早期识别及治疗,临床症状和影像学改变可在一定时间内改善及恢复,预后相对较好。
刘玉霞宋旭霞李冬梅
关键词: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磁共振成像血管源性水肿
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与纤维蛋白原水平关系的研究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与纤维蛋白原的关系。方法对脑梗死患者应用颈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部血管斑块形成情况,并同期检测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结果有斑块组患者纤维蛋白原水平高于无斑块组,不稳定斑块组高于稳定斑块组(P<0.05);随着纤维蛋白原水平增高,不稳定斑块的发生率也随之增高(P<0.01)。结论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及其稳定性有着密切联系。
李冬梅卢幸明韩仲岩
关键词: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纤维蛋白原
一种神经内科用叩诊锤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神经内科用叩诊锤,本实用新型集大锤头、小锤头、毛刷、钝针、手电筒、电子表、取食勺为一体,便,且便于携带;伸缩杆的设置,一方面可以将伸缩杆和手柄插入连接杆7中,便于携带;另一方面,在诊断中可以调节伸缩杆...
李冬梅
文献传递
DSA诊断的眼动脉狭窄1例及文献复习
2018年
患者男,54岁,因右眼发作性黑矇2天于2016年11月8日入住本院。右眼发作性从上至下拉幕或从外向内的缩小,至右眼全部视野黑矇,每次发作1分钟左右,频繁时每5分钟发作1次;既往高血压病史,脑梗死史,曾于2016年9月5日行脑动脉造影检查,发现左侧大脑中动脉闭塞,右侧眼动脉起始部斑块形成。
王海峰李军李冬梅邢成名王鸿雁
关键词:动脉狭窄眼动脉DSA
神经元核内包涵体病2例报道
2025年
本文报道2例神经元核内包涵体病患者。病例1,女性,67岁,因“记忆力下降、行走不稳、头晕1年半”于2021年10月就诊于山东省青岛市市立医院。病例2,女性,67岁,因“记忆力下降、行走不稳、全身乏力半年余”于2023年3月就诊于山东省青岛市市立医院。2例患者均出现记忆力下降,伴行走不稳、尿失禁、视物模糊等临床表现,肌电图检查提示双下肢周围神经传导异常,其中1例患者出现2次发热伴意识障碍的脑炎样症状;2例患者的T2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显示小脑蚓旁区出现高信号,弥散加权成像可见双侧顶叶、颞叶、额叶沿皮髓质交界处有典型“绸带样”高信号;2例患者皮肤活检提示汗腺细胞、脂肪细胞和纤维细胞的细胞核内可见P62、泛素抗体阳性的包涵体;基因检测发现2例患者NOTCH2NLC基因非编码区GGC重复扩增次数均>60次,从而确诊为神经元核内包涵体病。
王姬王春晓李军徐一心李冬梅甄超王誉静王毅王新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皮肤活检
一种神经内科用手指康复锻炼器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神经内科用手指康复锻炼器,包括底座1,高度可调的支杆2,支杆2上连接有托板4,托板4上固定连接有带夹层充气漏指手套5,带夹层充气漏指手套5固定连接有导气管6,导气管6与脚踏式气泵7相连,导气管7还设有...
李冬梅
文献传递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TNF-α和IL-10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2003年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凶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0(IL—10)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动态观察4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TNF-α和IL—10的变化。结果:TNF-α各监测点均比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而IL—10于发病后第1h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第6h后各监测点均比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P<0.01)。TNF-α峰值出现早于IL—10。结论:细胞因子产生的时程和作用机制不同,致炎因子占主导地位时,使缺血性损伤加重,抗炎因子占主导地位时,对脑缺血产生保护作用。
李冬梅刘敬霞
关键词:缺血性脑血管病血清TNF-ΑIL-10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TNF-α和IL-10检测及意义被引量:2
2007年
李冬梅韩仲岩
关键词:脑血管病患者血清TNF-Α缺血性损伤IL-10缺血损伤炎症细胞
椎基底动脉扩张延长症的影像学诊断特征(附1例报道)被引量:3
2011年
椎基底动脉扩张延长症(Vertebrobasilar dolichoecta-sia,VBD)是一种相对少见且病因不清的椎基底动脉壁受累的疾病,表现为椎基底动脉显著延长、扩张、扭曲或成角,当脑组织受压及血流动力学改变,则出现复杂的临床表现,易发生漏诊及误诊。由于VBD的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诊断,本研究结合病例讨论其影像学诊断特征。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72岁,因阵发性右侧面部疼痛伴头晕半月余,于2010年12月1日入院。患者半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面部发作性刺痛,持续时间短暂,数秒钟即缓解,每日发作5~6次,无明确"扳机"现象,同时伴有头晕、
卢幸明李冬梅迟琨
关键词:影像学诊断面部疼痛动力学改变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相关复合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38
2015年
目的发现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相关的复合危险因素,提高预测和预防急性缺血性脑卒中END的能力。方法选取自2009年10月至2012年12月青岛市市立医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558例,其中符合急性缺血性脑卒中END诊断标准的患者107例,符合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神经功能无恶化诊断标准的患者451例。筛选神经功能评分等9类58项相关因素变量,采用关联规则挖掘方法分析各项危险因素及其集合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END之间的关联关系。结果关联规则挖掘结果发现.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END关联度较高的单项危险因素有2项,二项因素集合有3项、三项因素集合有7项、四项因素集合有15项,复合因素越多,END的概率越高。复合因素的集合多以不同类别的因素变量之间的组合为主,涉及到神经功能评分、感染情况、吞咽困难、个人生活史f吸烟、饮酒)、梗死部位、年龄、电解质、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等。独立危险因素中除了文献常见报道的,本研究还发现人院时的心率以及发病到住院的时间间隔也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END具有较强的关联关系。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END的发生可能是多种因素集合共同作用的结果;预防END时,应综合考虑所有的危险因素,采取多种针对性的措施。
宋旭霞张敏李冬梅王粤付先军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早期神经功能恶化关联规则挖掘
共2页<12>
聚类工具0